APP下载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09-25姜冰雨

奋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循环试验区高质量

■ 姜冰雨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2019 年获批,是我国首批设立的三个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和经济要素集聚,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发展建设成绩显著。截至2023 年6 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24830 家,累计签约内资项目380 个,合同金额超3000 亿元。全区三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820 亿元,其 中2022 年为397 亿元,相比2020 年 增长94.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20%。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复制和推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发展成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要看到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自贸试验区在引领带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二是自贸试验区内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业态较为单一,创新度仍需提升;三是对外贸易存在进口加工利用率不高、转口贸易比重较大、合作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更加聚焦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对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部署和相关要求,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全局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一、坚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自贸试验区产业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深刻内涵,从根本上找准自身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发展定位,以充分发挥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配置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自贸试验区更加强调以自身产业发展带动黑龙江省产业整体实现提档升级,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合作和经济循环,提升黑龙江省相关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同时巩固提升黑龙江省相关产业和产品在国际循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外,更要通过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循环的效率和水平,重点围绕双循环中的堵点断点和发展瓶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关键产业落地,更好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形成更高效率投入产出关系。

2023年4月,自贸试验区在落实黑龙江省“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基础上,提出了自贸试验区“428 重点产业平台”规划方案,确定了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作为引领发展的新引擎,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支撑,以跨境能源资源、跨境农产品、跨境木材加工等八个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把进口能源资源的补链、延链和扩链作为突破点,加快论证研究进口油气资源产业延伸可行性,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进天然气等进口资源加工项目落地,实现贸易推动产业升级的最大效用。此外,除传统能源资源进口货物外,还要积极延伸拓展新的贸易领域,加快与区内和省内产业链条形成衔接。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打造自贸试验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广义的“创新”是包含科技、制度和组织多个维度的“新知识”的集合。这个“新知识”,既包含源于创新主体的科学活动所产生的、凝结于产品和技术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包含管理、组织和文化创新形成的社会科学知识。动态上的“创新”则是指这些“新知识”被推广应用的全过程。自贸试验区作为生产和传播这种“新知识”的重要平台,在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自贸试验区汇聚各种先进的创新要素,另一方面自贸试验区凭借独特的机制实现了经济活动的高自由度和便利化,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贸试验区创造的成功经验和成果推广辐射到全省,而自贸试验区机制的特殊性也使其成为“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最佳平台载体。

自贸试验区内汇聚了先进的科技创新要素。以哈尔滨片区为例,除高校外,还有包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家“国字号”机构在内的200 余家研究机构,汇聚140 多名院士和省内各领域优秀人才。除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分别占全省的25.2%、14.8%、24.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达78%。因此,运用好创新资源是自贸试验区发展壮大的关键。

基于此,要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提升自贸试验区带动引领全省产业提档升级的效率水平。具体思路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及“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的发展定位和思路,更好运用差异化发展模式,坚持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相关产业和产品的短板弱项,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实现“换道超车”。提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全省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全面迈进。同时,推动优势资源整合,做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文章,最大化发挥创新优势,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成经济发展“最大增量”。

推进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工作之一。自设立以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和中省直部门累计形成超300 项创新经验。“创新跨境集群建设”入选自贸试验区第四批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多仓联动”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0 年度50 典型案例”,包括“一枚印章管审批”“承诺代证”等多项案例属全国首创并率先推广,另有100余项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无论是制度创新的数量还是制度创新的质量,自贸试验区均走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开放创新之路。从执行层面看,这些创新经验大多针对自贸试验区内,起点高、标准严,适用范围受限,对区外的参考价值并不大,而自贸试验区不仅要探索区内制度创新,更要着眼全局,探索更具推广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创新经验。同时,还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主体在内的各方面共同形成发展的最大合力,加快把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推广,让自贸试验区这一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更好发挥其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双循环试验区高质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18个自贸试验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