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2023-09-24杨玉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

杨玉萍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既要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心理困境以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因此要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使儿童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身心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高尚的品德情操,提高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策略,以期能更好地发挥这一课程的功能作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以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使个体素质得到优化的一种新型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就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只有做好这一系列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增强自信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

(一)引导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园实际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有助于调节幼儿不良情绪、减轻外界环境给幼儿造成的心理冲击,让幼儿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在幼儿园生活中学会正确地宣泄心中的情绪,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还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初步的缓解。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领域中最具挑战性和发展性的课题之一。需要教育工作者把它放在教育最前沿的位置上,积极研究探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认识自己、学会自处和与同学共处、发展良好交际沟通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和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在当前阶段,受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影响,怎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又可以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其有利。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自身也在精神层面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又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性,并最终为幼儿教育体系的优化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幼儿自身的健康需求来看,还是从幼儿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来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前教育环节,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幼儿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难题,改善过去悲观和不自信的心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教师通过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儿后天良好心理意识的培养,加强幼儿对于自己的信任,同时使其能心甘情愿地付出真诚来信任同伴。在学前教育环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心理,使他们以坚强的心理去面对现实和今后学习生活的困难和危险,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引导,在日积月累中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通过各种形式健康知识的传授手段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幼儿心理需求的倾听

当幼儿处于大班时期,基本的认知已经提升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幼儿教师有耐心地听他们说一些简单的话,或者让他们想一下这些话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到很亲切,从而产生一种想要倾诉的欲望,进一步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当前的幼儿大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以幼儿为中心,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耐心倾听幼儿的诉说或要求,导致幼儿对小学教育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没有发挥幼小衔接时老师应有的作用。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心理需求的了解和倾听意识,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致使他们的内心感受得不到及时的宣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日常饮食与心理健康均应受到重视。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娱乐等方面去,从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幼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日后人格的健全,甚至还会导致性格变得孤僻、冷漠、偏执,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是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整体素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地重视艺术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就会使幼儿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和问题,严重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阶段奠定了小学教育的基础,部分幼儿园希望幼儿在进入大班后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模式,而没有顾及幼儿内心的承受能力,让孩子过早学太多东西会抑制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失去愉快的本性之后,在心理上带来较大的负担,制约着他们思维的分散,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在幼儿园中习惯了无忧无虑地玩耍,忽然增加一些学习负担,让幼儿变得很不开心甚至是苦恼。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幼儿过于严格,使幼儿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样幼儿往往容易形成厌学行为;还有一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使得幼儿感到厌烦,过于小学化倾向的幼儿教育反而会让幼儿处于一种压抑之中,导致学生出现叛逆情绪等问题。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途径

(一)营造和谐亲切的教学氛围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就要给幼儿以温暖舒适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很好的保证。在和幼儿相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教师身份,把幼儿视为朋友,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使幼儿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意识到幼儿园生活中的乐趣,降低因不和谐师生关系或者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出现的哭闹现象。另外,要引导幼儿之间和谐共处,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宝贝,从而提高了家长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加强亲子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童年环境,父母应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共同探讨儿童世界的变化。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同父母进行有效接触,使父母优化家庭环境,形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空间。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生活氛围离不开自然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多样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采取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幼儿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等问题,造成了教学效率降低。在实际教学中,儿童好奇心较强,教师有必要针对儿童特点实施开放式、游戏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增强幼儿间的沟通,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切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育方案,围绕教育方案进行多样性实践活动设计,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如在进行“走独木桥”游戏活动时,教师就需要对幼儿进行防护,切实减轻幼儿的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竞赛活动,使幼儿能够正确地看待竞赛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使孩子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三)家园共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对学前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儿童原生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两个核心阵地,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应片面地强调学校教育,而应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家园共育的组织和实施环节,幼儿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要保证每学期至少开1次。家长会首先要求幼儿教师对每一位到场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描述班级内教师组成,每一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能,继而加深幼儿家长对本班教师的认识。二是教师要无保留地,把这个班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和今后工作计划等公布于众。再者,幼儿教师组织家长会时,要鼓励幼儿家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一些可行性和可靠性比较强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采用,在实际教学环节进行及时的纠偏和纠错。

亲子互动是家园共育活动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经常安排一些亲子互动类游戏或者互动环节,使幼儿和家长都能参与进来,加强父母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教师营造亲子互动的游戏环节。可在亲子之间举办“大笼球”,也就是由幼儿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完成对脚、走线、命令、作业等合作类体育项目系列;也可举办“高矮人”活动—也就是幼儿家长发一个高、低音调,然后幼儿要根据听到的声调来进行判断,如果听到高音就要垫好脚板,听到低音就要蹲在地上。在亲子互动方面,增进亲子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建立更稳固,更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四)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心理需求

只有真正地与小朋友玩耍,才能感受到未曾拥有的快乐,而这样积极性、快乐的感受将会更加调动小朋友积极的心态,从而更高效、积极性地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好奇心、活动能力、独立性和交际能力,选取合适的时间参与儿童活动,和儿童共同探讨、观察、解决,成为儿童的支持人和指导人。

在幼儿园医务室中,大班的圆圆与西西一直在玩耍,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便是为班级的孩子注入可以防止流感的病毒,当班级孩子差不多全部都被注入过后,圆圆就将视线投向了教师,对教师说道:“教师,请你来医务室注入病毒!”尽管教师正忙着与小朋友共同画画,但仍然微笑地凝望着她“是哪个病毒呀?”“ 只是注入过了冬天冷也不发烧的病毒!”“ 真的吗?我可是最不愿意发烧的啦!我要注入!” 教师说着把手伸给西西,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 不疼,一会儿就好!”在这种游戏案例中,教师和孩子真实加入游戏活动中,共同投入游戏活动,并感受到游戏活动中产生的自然快乐,老师不带目的的教孩子,而是按照游戏活动的规律,分担游戏角色工作,共享游戏活动中的乐趣,从而实现了平等的自然和谐交流。

(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实践活动中

从儿童心理规律与成长特点出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最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实践活动教学,需要幼儿教师引导儿童通过活动获得新知来实现教育目标。而以活动形式出现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真实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亲身体验。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借助孩子的亲身经验,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孩子内心深处,让教学实践活动取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成果。例如,在比大、小游戏活动时,3个幼儿按手中卡片上的数字来安排先后顺序,在组成一组以后,难免产生很大的差异性,从而使不同幼儿有不一样的经历,同时其心理变化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幼儿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确保活动均衡进行,使每个幼儿能够体验到输赢不一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善于运用激励教育使幼儿有迎难而上的自信和直面失败的勇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健康向上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必要且可行的,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建立完整系统的幼教心理学理论体系,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认识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晶晶,王亞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数据,2022(09):122-124.

[2]欧湘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新智慧,2021(02):2.

[3]张永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赤子,2019,000(012):76.

[4]陈赛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策略分析[J].赤子,2020, 000(004):208.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