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服骑射:五百里国运浮沉

2023-09-23聂作平

领导文萃 2023年18期
关键词:赵括赵军上党

聂作平

胡服骑射

三家分晋,赵国地盘最广,也最偏。赵国周边分别有齐、中山、燕、韩、秦等诸侯,以及东胡、楼烦等部族。如果说魏都大梁是一座四战之城的话,那么,赵国更不幸,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四战之国——四面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一旦气候干旱,牧草枯萎,非季风区的游牧民族难以活下去,唯有南下抢掠。赵国立国伊始,便常常面临来自东胡等部族的侵扰。

为此,赵武灵王的改革令时人极其意外——他下令,向这些经常侵扰赵国的胡人学习。马的速度与机动,不仅人无法相比,战车也不能相提并论。赵武灵王思考的是,如果像胡人那样让战士们骑上来去如飞的骏马,在马上射击、冲锋,必将大大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最大问题在于,华夏族的衣服不适合骑马。而游牧民族的胡服,主要特点是短衣窄袖加合裆长裤,前者便于射箭,后者便于骑马。此外,华夏族的鞋子用布料,胡人的鞋子用皮革,皮靴自然比布鞋更适合野外运动。

当赵武灵王不顾包括亲叔叔在内的诸多反对,大刀阔斧地推行胡服骑射时,他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转眼之间就使偏僻弱小的赵国,以一种令诸侯眼花缭乱的速度强势崛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骑兵诞生了。来去如飞的铁骑,对笨重的战车形成降维打击。依靠骑兵,赵国征服了三胡,“林胡王献马”“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赵国对三胡的控制,意味着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战马,骑兵力量进一步增强。尤为重要的是,征服三胡后,赵国吞并了横在赵国中部、把赵国南北阻隔的中山。中山既灭,赵国解决了心腹之患,南北疆土再无障碍。并且,中山雖较七国弱小,但也是千乘之国,赵国因之国力大增。

万众仰望中,赵武灵王一步步登上丛台。这高高在上的君王,他因远离众生而愈加神秘、威严。当急速扩张的疆土与所向披靡的骑兵,使赵国成为彼时诸侯中,惟一有力量与秦国抗衡的国家时,顾盼自雄的赵武灵王,他注视着台下那些随时将为他一声令下而血染黄沙的将士时,宰割天下的雄心恍似春潮激荡……

沙  丘

前往秦国前,赵武灵王在宫中会见群臣,宣布把王位传给不到十岁的小儿子赵何,由肥义任相国,他自称主父。

赵武灵王内禅给儿子,其目的是想摆脱国内具体政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伐秦战争中。当然,他这样做还有另一番考虑: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此时已成人,按礼制,应该立赵章而不是赵何。但是,由于赵武灵王曾经十分宠爱赵何的生母吴娃,而吴娃刚去世不久,对吴娃的追怀与对小儿子的怜爱交织在这位多情的君王心中。于是,他决定立赵何为王。赵何年龄太小,他希望用禅让的方式让他尽快进入角色,趁自己还健在,教会他如何治理天下。

然而,废长立幼却引发了可怕的后果,也使赵国的崛起如同昙花一现。

赵章被废后,赵武灵王封他为安阳君,但赵章对父亲的安排耿耿于怀。并且,朝臣也分为两派,一部分同情赵章,一部分支持赵何。关键时刻,赵武灵王又犯下大错:他看到成年的长子以臣子的身份跪在幼子脚下时,对长子的处境产生了怜悯之情,竟打算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各自称王。这一想法,遭到了肥义等人坚决反对。赵武灵王的计划未及实施,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前295年,赵武灵王在沙丘宫举行朝会,赵章及其追随者发动兵变,肥义被害,赵何在将军高信保护下逃走,而早有准备的支持赵何的公子成——公子成系赵武灵王叔父,曾坚决反对胡服骑射——火速率军从邯郸赶来,包围了沙丘宫。

赵章眼见大势已去,便逃进宫中,希望得到父亲庇护。但是,公子成和李兑却将赵章杀死。此时,赵武灵王已失去了对政局的控制,公子成和李兑既不敢弑君,更不敢撤围。于是,便令宫内所有人员退出,独独不放赵武灵王出宫。缺吃少喝,赵武灵王只得生食幼雀,终至“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这位雄才大略的英主,竟以这种窝囊的方式在空荡荡的行宫里悲愤死去。

不过,经由赵武灵王变法打下的坚实基础,还将在相当长时间里继续支撑赵国。只不过,这实力,随着后代子孙的不肖,随着国运的此消彼长,必将日益式微,直到丛台五百里外,一场大战爆发……

长  平

前262年,秦军攻占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与韩国主体分割,成了一块孤零零的飞地。为此,韩国不得不答应把上党割让给秦国,以换取和平。然而,上党人民不愿被以残暴著称的虎狼之秦统治,上党郡守冯亭派使者到赵国,请求把上党所属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国派兵保卫上党。

从天而降的十七座城池,到底要不要接受,赵国君臣有过一番争论。最终,赵何之子赵孝成王赵丹实在拒绝不了如此大的诱惑,在平原君赵胜鼓动下,他接纳了上党,并派重兵布防。

眼看上党已成囊中之物,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赵国,秦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并且,秦相范雎认为,此前,秦国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又曾兵逼大梁、新郑,打得魏、韩没有还手之力,却仍然没能称王天下,主要原因就是赵国未屈服。所以,必须占领上党,再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以西地区,威胁赵国腹心地带,以逼赵国。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爆发了。

秦、赵两国大军,各沿长平城左右五十里的山地构筑营垒。秦军由王龁率领,赵军由廉颇率领。廉颇认为,秦军士气旺,意在速战。赵军弱小,处于劣势,最好筑垒固守。从前260年七月起,双方在几次小型交锋后,廉颇便令赵军凭借有利地形固守不出。秦军求战不得,渐渐失去锐气。

两军对峙长达两年有余,秦国开始实施反间计——反间计是秦国惯用伎俩,且每每收到奇效——秦国间谍潜入赵国,大肆散布流言,声称秦军真正害怕的是赵括,而非廉颇。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采取守势有所不满,怀疑他怯战,及至听到流言,信以为真——他如同秦人希望的那样,把身经百战的廉颇撤下来,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得知赵国易将,秦昭王大喜,立即派有战神之称的白起秘密前往长平,取代王龁。悲剧,已然不可阻挡。

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法度,由守势变攻势。白起佯败退走,却从背后偷袭赵军补给线,并将赵军截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赵括返回营垒的归路被切断,陷入秦军包围圈,只好就地坚守。为了吃掉赵军,秦昭王下令全国总动员——所有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征集入伍。可以说,为了长平之战,秦国几乎倾整个国家的力量孤注一掷。

赵括被围,得不到补给,绝粮一个半月后,军中甚至发生了士兵自相残杀、以尸体为食的惨剧。赵括几次组织精锐突围,均被秦军击退。最后一次突围时,赵括亲自上阵,却被一阵乱箭射死。主帅阵亡,军中断粮已久,赵军兵无斗志,只得向秦军投降。投降的赵军,人数多达四十万。白起认为,这些赵军将士,秦国既没法把他们改编为秦军,又不可能将他们释放。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这样发生了。四十多万赵军将士,除二十多名年幼者被放还外,其余全部被杀。

长平之战的惨败,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隔四十七年;长平之战三十二年后,秦军攻破邯郸,赵亡。那时,无论丛台阅兵的意气风发还是沙丘被困的绝望长叹,抑或长平惨败的举国恸哭,都已化作过眼烟云。赵国,也走完了它一百七十余年的坎坷岁月,湮没于波澜不兴的时光之河。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赵括赵军上党
赵括很忙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隔离的松风
抓住整体巧妙代入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七分审题三分做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Investigation of human motion effects on 60GHz indoor office propagation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