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几件佳作看陶瓷雕塑的意境审美

2023-09-23树德力

东方收藏 2023年7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摘要:陶瓷雕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追求意境审美,通过作品传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实现“形”与“韵”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超越物象之外丰富而深远的意蕴。文章首先概述意境审美的内涵,再从陶瓷雕塑的材料意境、形象意境、情感意境三个方面研究当代陶瓷雕塑作品中意境审美的不同表现,以期为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在意境审美创作的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陶瓷雕塑;意境审美;形韵结合;艺术创作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深厚的文化内涵,陶瓷雕塑作为其中熠熠夺目的一颗明珠,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

陶瓷雕塑主要采用陶瓷材料进行创作,是雕塑与陶瓷的完美交融,既具备雕塑的固有特征,也蕴含陶瓷的独特属性。中国传统的陶瓷雕塑常以物象来传达意境,从而构建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和谐意蕴,使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进行想象的延伸,从而更加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难言情思与韵外之致。

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雕塑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创作者应在当代雕塑中充分融入意境审美,做到形韵结合,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意境审美的内涵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心神合一、物我两忘的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构成意境的要素主要包括象、境、意,这三者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浑然一体、和谐共存。首先是缘“象”立意,“象”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人、事、物、景等,根据生活中具体的“象”产生立意;“境”生象外,第二层次的“境”是由“象”产生而又超越“象”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投射出主体的审美情思[1];超然“意”外,则是指主客体之间情、境、意达到高度和谐圆融的状态,是审美活动中“韵外之致”的体现。

“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在创作过程中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融合景物与情感,贯通个体主观认识与审美客体,使主客之间产生情感与意境的连接。意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实结合的曼妙艺术空间,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给欣赏者留下值得回味的美的体验。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也被广泛运用在诗词、绘画等艺术领域之中,当代陶瓷雕塑中也藏着意境的身影[2]。中国的造型艺术注重形神兼备,通过塑造意象、抒发情感来达到一种诗意的境界。创作者在陶瓷雕塑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形韵结合这一原则,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融入作品当中,如此才能构建起作品的意境审美。意境审美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性,它既表现真实具体的物象,也存在一定的写意性。因此,在陶瓷雕塑中融入意境美,给作品赋予灵魂与情感,使其充满神韵和意趣是艺术家应当努力追求的方向。

二、当代陶瓷雕塑意境审美的体现

(一)陶瓷雕塑的材料意境

材料本身就是一种雕塑语言,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主要使用的材料为泥料,这种材料是传达创作者创作情感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创作者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投入,为作者与观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有形的审美桥梁。唐代诗人司空图曾表达过他对材料意境的独特见解——“味外之旨”,指的就是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情思与悠长意味,通过作品物象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其中内在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

为了使陶瓷雕塑作品更富有意境审美,创作者往往需要谨慎地选择雕塑材料,使用不同的泥料,最后烧制出来的作品是不一样的[3]。比如说泥料本身具备的柔韧性、可塑性等,导致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在颜色、形态与意境上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别。泥料经过创作者的加工之后,以多姿多彩的形态,与创作者和观赏者的内心情感相呼应。比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罗小平的陶瓷雕塑作品系列《山外有山》,从作品名称我们便能够深刻感受到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氣息,有种韵外之意。在该作品的创作中,罗小平使用黑、白两种色彩反差感较强的陶泥,并利用该种材料延展性强的特点,将其制作成较薄的泥片,再将泥片富有层次感地叠加在一起,从而巧妙地展示出山体之形(图1)。罗小平通过泥片的质感塑造出山的轮廓,进而传达出一种山一般的朴素单纯的情感。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可以顺着山的轮廓获得独特的感受。在这个系列作品当中,罗小平在材质上选取纯白色的瓷胎,保持素白形态且未着釉,以不规则的方式陈列在展厅,并未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在空间的排列中,让欣赏者与作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从而产生一种别样的意趣。尤其是悬浮的展示方式,更为作品增添飘逸之感,观众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尽情想象,充分领略创作者在其中所蕴藏的无限情致。

除常见的泥料外,陶瓷雕塑还可创新使用传统的建筑陶瓷材料——瓦湿坯陶板来进行创作,不同的材料能够使作品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创作者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借助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创作,巧妙地运用材料本身的肌理与特质,将会使作品更富有个性与感染力[4]。

(二)形象意境

形象意境指的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身技艺对物象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独特见解,从而创造出能够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形象。陶瓷雕塑的形象并不是某一自然景观或物象的简单复刻,而是创作者根据自然事物加入自己的想象与加工,通过思维创作最后才诞生实体,这就是陶瓷雕塑作品中的形象意境。

陶瓷雕塑是静态化的,其通过自身形象来传达情感与意蕴。当代陶瓷雕塑家可以通过作品的色彩、肌理、形象、花纹、线条等元素来展现作品的形象意境美。司空图提出的“离形得似”艺术形象塑造理论,便是对形象意境美的诠释。“离形得似”理论的内涵是在表现物象形似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展示作品的深层精神内核。当代陶瓷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遵循该理论,应先对创作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融入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让作品活态化,使其真正具有形象意境之美,而非拘泥于具体物象,从而创作出真正“离形得似”的佳作[5]。创作的要义在于把握好作品的气韵和传神,讲究作品的意境与意象,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

在陶瓷雕塑创作过程中,可充分融入不同形式的审美类型,为作品提供丰富充盈的滋养,超越真实物体形象的局限,从而打造出形神合一、气韵生动、具有高度意境审美的艺术作品。例如著名陶瓷雕塑家姚永康的作品《世纪娃》,选择富含吉祥寓意的元素来进行创作,创造性地以中国白描勾勒和大写意泼墨的手法,将娃娃与植物、生物作为载体,创作出具有鲜明文化背景和现代中国艺术情趣的作品,以此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作品的造型上,他勾勒出大写意的卷泥片,将荷叶杆随性地摆弄弯曲,荷叶也随意舒展,整件作品给人一种慵懒随性的自在生活态度与空灵自由的神韵(图2)。《世纪娃》系列作品采用景德镇影青釉作为主要材料,釉色明暗对比丰富,使作品富有自然气息,将那种流动的韵味表现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生命的流动性和文化的绵延不绝。泥条和泥片的结合如同大写意般酣畅淋漓,错落有致,而高难度的烧成技巧更为这件作品锦上添花。

(三)情感意境

所谓情感意境,指的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去,陶瓷雕塑作品承载并传达着作者的内在情思。司空图亦曾用“思与境偕”四个字来概括审美意境的结构,“思”即为创作者在创作时的主观情感与思绪,“境”指的是客观外界,包括自然界与社会之境,意境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外在客观环境的和谐统一。当代陶瓷雕塑作品应当将作品本身的题材、物象与作者在社会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情感与思想结合起来,使作品达到“思与境偕”的审美高度。

在陶瓷雕塑创作中,创作者们往往借助生活来提取创作灵感,将生活中的美好与特殊的发现融入作品当中,使其具有情景交融的特性,从而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情感意境之美。例如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黄胜的《溪山问古》(图3),其创作取材于自然风光、山水行记,他将对人与自然“合一”的向往与追求注入这一系列作品当中。作品的形体渐渐地变得简单甚而模糊,逐渐脱离陶瓷的塑造手法与造型趣味,展示一种更为整体和宽广的场景,流畅而含蓄的轮廓线再现山水温柔而包容的宽厚之美。穿插其中的依稀人物,听泉、行吟,所蕴含的深沉、幽静、含蓄的美感,正投合历代心胸旷达、隐居不士的文人雅士之情趣。黄胜曾提及他创作的山水系列作品,根源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其父不染尘世、淡泊自守,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从浮世喧闹中走入山水寂静处。因此,该系列作品是黄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长久思考和探索的结晶,他在山水中忘却俗世纷扰与忧愁,释放最纯真的情感,寄托对人生与艺术的反思,表达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欣赏者在觀赏时定能够被其作品中蓬勃的生命力所感染,产生深度的情感联结与共鸣。

三、结语

陶瓷雕塑蕴含着无限的东方审美情致,从材料意境、形象意境、情感意境三个层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曼妙之美。因此,将中国传统意境审美渗透到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并为欣赏者带来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遐想空间。这种技艺与意境相融相生、形韵结合、和谐统一的美,在人们心中将会历久弥新,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潘自营.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审美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78-79.

[2]罗志奇.陶瓷雕塑创作中艺术审美体现与文化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0):99-102.

[3]巩丽阳.谈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美[J].今古文创,2021(03):104-105.

[4]李灯.浅谈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J].佛山陶瓷,2022,32(05):60-61.

[5]王阿梅.论当代陶瓷雕塑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法则体现[J].陶瓷,2022(01):17-18+21.

作者简介:

树德力(1989—),男,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陶瓷雕塑、雕塑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2020年山西省艺术创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太原召开
艺术创作是幸福而艰难的——现代装饰专访雕塑家郅敏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