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铜镜艺术鉴赏

2023-09-23曹敬佩

东方收藏 2023年7期
关键词:宗教铜镜审美

摘要:铜镜作为古人梳妆照面的生活用具,正面光可鉴人,背面饰有花纹、图案和铭文,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状况。中国古代铜镜纹饰精美、包罗万象,蕴藏着应时而变的审美情趣、道德伦理和宗教情怀等。文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揭示先民博杂而隐晦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铜镜;婚庆;宗教;审美

铜镜源于西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传入我国西北地区。镜虽微物却承大道,既有以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四神八卦、十二地支、二十八宿等为内容的宇宙观,也有涵盖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游鱼虫蝶等万物的自然观,还有以神鬼仙佛为信仰的宗教观,更有以福禄寿喜、姻缘爱情、吉祥平安为追求的人生观,可谓时代变化之晴雨表、历史沧桑之见证物。

2023年3月,河北博物院推出本年度首个原创展览“镜·相——中国古代铜镜展”,展出文物269件,以河北博物院收藏的铜镜为依托,汇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共7家文博单位的铜镜精品,同时还有80余张图片、4段原创视频、30余首古诗词和80余条文献、40余条典故等同期登场,为大众阐释古人是如何照容、铜镜的起源与制作、铜镜里的世俗人情以及宗教观念等。

在此,笔者结合本次展览的相关展品,从婚庆用镜、贺寿贺喜用镜、宗教用镜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解读,以期让广大读者一窥我国铜镜辉煌的发展演变史。

一、婚庆用镜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在汉代,铜镜成为“合二姓之好”的信物,开启以镜纳聘之先河。在唐代,“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已发展成为一种婚俗。唐代诗人长孙佐辅在其《对镜吟》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意怜光彩固无瑕,义比恩情永相映。每将鉴面兼鉴心,鉴来不辍情逾深。”

唐代花鸟纹铜镜是唐镜中极其精美的品种,其所涉及的鸟类以鸾凤、鹦鹉、鸳鸯、大雁、喜鹊为主。这些动物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语境中因其历史渊源代表着各种不同的寓意,如鸾凤有吉祥之意(图1),见则天下安宁,因而演化出“鸾凤和鸣”图案,又常与龙组合为“龙凤呈祥”图案;鹦鹉寿命较长,且雌雄成对,生死相依,从一而终,因而被视为健康长寿、爱情忠贞的象征;鸳鸯和荷花有永结同心、和和美美、多子多福等寓意;大雁为候鸟,人们认为它来去守时、行止依序、相伴终生,因而将其定为爱情忠贞的象征;喜鹊有报喜之意,翩翩起舞的“对鸟纹”(图2),体现了喜相逢、成双成对的理念。

而自古以来,鹦鹉就以善学人语而受到喜爱。东汉末年,祢衡《鹦鹉赋》称其为“西域之灵鸟”“配鸾皇而等美”。唐代初期,林邑曾向唐太宗进贡五色鹦鹉,“太宗异之,诏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之赋。”文献中记载有武则天与鹦鹉折翼、杨玉环与白鹦鹉“雪衣娘”的故事;皮日休《哀陇民》诗中刻画了陇山百姓捕捉鹦鹉进贡朝廷的艰辛,说明唐代上层贵族驯养鹦鹉已成风气。佛教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鹦鹉的故事,如《鹦鹉救火》《西川鹦鹉舍利塔记》等,这些故事伴随着唐代寺院的“俗讲”活动而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使普通民众对鹦鹉也有了更多的认识,视之为神鸟和吉祥鸟。如唐代双鸾鹦鹉纹葵花形镜便有“永结同心”之意(图3),表达了唐人对婚姻美满的祈盼。

花枝纹以莲花、葡萄、折枝花、葵花为主,这些植物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同样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莲花象征高洁;葡萄枝蔓连连、果实累累,有长寿与多子多福之意;葵花向阳而开,结籽多而饱满,有多子多福、向往光明之意。可以说,种种美好寓意与期盼皆是对新婚夫妇家庭幸福美满的祝福。

如唐代鸿雁纹镜(图4),其边缘纹饰为折枝花卉与衔瑞果的雀鸟,中心纹饰为荷花与衔绶鸟,以及衔绶带的鸿雁。绶带盘系成结,寓意“同心结”。根据周礼,男方向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行“采择之礼”时要送大雁。此镜应为婚姻所用,以示结二姓之好与爱情忠贞之意。

二、贺寿贺喜用镜

子孙繁茂福绵绵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期望。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龙、凤、麒麟、蟾蜍、玉兔、九尾狐、鲤鱼、葫芦、石榴、葡萄、莲子等动植物都被赋予了生殖、繁衍的寓意。体现在铜镜中,则是汉代“长宜子孙”“八子九孙”吉语、宋金婴戏纹和双鱼纹、明清“百子千孙”“连生贵子”等祝语和图案。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在唐代,童子戏莲镜开始产生。两宋时期,婴戏图勃兴。进入金代,人们将婴戏图、佛教中莲花化生童子的艺术形象、“鹿母莲花生子”故事、莲蓬多子的自然现象、“莲”“连”谐音的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童子戏莲镜(图5)。

自古以来,长寿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延年益寿、千秋万岁、五福捧寿、福寿双全、龟龄鹤寿、菊花与仙鹤等铜镜中的铭文、纹饰,就是中国人长寿理想的真实写照。

如宋代“福寿家安”铭文镜(图6),其铭文分为两圈,内圈铭文为“福寿家安”,每字间隔一喜字图案。外圈铭文是“清素传家,永用宝鉴”。这类吉祥铭文镜主要流行于南宋时期,特点突出,字体为篆体,字体较大,笔画清晰,内容通俗,不堆砌华丽辞藻。

再如元代仙人宴饮故事镜(图7),画面中共有11人,其中5人为盘坐,3人站立,另有侍者2人。右侧侍者双手横抱一锥状物,身后有柳树;左侧侍者持障扇。众人围坐,身前有鼎勺和椭形杯,似在进行曲水流觞活动。上方有云雾缭绕的仙山楼阁,仙人骑凤,似前来参加宴饮活动,也有人认为此镜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群仙为王母祝寿。古人赠此镜以表达为长者祝寿之意。

三、宗教用镜

道教认为鬼魅邪精等常存于阴暗之处,怕见阳光,所以能够反射太阳光的铜镜自然就成为“洞鉴百灵,辟除不祥”的法物。《抱朴子·登涉》中说:“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讬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因此,铜镜又被赋予了“照妖”的功能。“古鏡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魅。”在墓葬中,铜镜是重要的陪葬品,往往悬挂于墓室顶部或棺上,既为辟邪,亦有破除幽暗、汲取光明之意。铜镜纹饰中,四神、八卦、十二辰、双剑等纹饰也有辟邪的寓意。

自唐至清,五岳纹镜(图8)较流行,多为道家所用,目的就在于辟邪。

再如隋至唐“仙山并灵”铭十二辰镜(图9),其圆钮外饰莲瓣珍珠纹。内区以菱形宝相花为界,分为四组,有青龙、白虎、朱雀、狮子、神人和马,中间为32字铭文——“仙山并灵,智水参名,花舞丰采,昼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外区以花叶区分为12格,内有朱雀、白虎、狮子等珍禽瑞兽。边缘有太阳光芒纹和如意云纹。

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认识,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如宋代四灵十二辰八卦二十八宿镜(图10),以伏兽钮为中心,纹饰分内外五区,环形排列。第一圈为“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缠枝莲;第二圈为十二生肖图像与葡萄纹;第三圈为八卦与花卉纹;第四圈为二十八宿图案;第五圈则为铭文“长庚之英,白虎之精,阴阳相资,山川效灵,宪天之则,法地之宁,分列八卦,顺考五行,百灵无以逃其状,万物不能遁其形,得而宝之,福禄来成”。其边缘饰流云纹。

四、总结

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涵盖着流淌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的鲜活故事和动人传说,揭示了先民博杂而隐晦的精神世界。后人在欣赏艺术之余,亦能神游千载,思悟先民的心路历程,从而获得高雅而愉悦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宋新潮.中国早期铜镜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学报,1997(02):147-169.

[2]杨夏薇.宋代铜镜纹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1.

作者简介:

曹敬佩(1986—),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与规划管理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博物馆文物文化与宣传。

猜你喜欢

宗教铜镜审美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