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2023-09-23肖咏嶷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在部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授课教师教学思维固化、教学语言枯燥、信息化手段使用失度、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升级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语言、打造立体评价体系等优化思路,以期提升教学育人成效,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财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踐研究”(编号:NJY202003)

作者简介:肖咏嶷(1991— ),女,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赋予教育现代化以新的涵义和使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帮助学生明理、立德和修身。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融合,帮助学生锤炼意志,塑造健全人格,激发创新活力。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改革作出进一步指导,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科的思政教学改革方向提出差异化要求。此后,各高校虽然按照《纲要》要求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然而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管理会计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数智化、“业财一体化”等新趋势冲击着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基础的财务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企业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高层次财管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不足,则会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更注重短期个人利益,不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亦不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安全、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课程培养要紧扣时代需要和专业特色,科学合理设立育人目标,将创新综合能力培养和意识形态教育一体化融入教学设计,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实践中,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教师要从课程所属专业和行业、国家与国际、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帮助学生了解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进而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更高综合素质,且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核心课程,为学生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先期课程过渡到第6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进阶课程作铺垫,共设置32学时,课时量相对紧凑。管理会计一般开设在第5学期(即大三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必修的三门思想政治类公共课程,处于毕业前的缓冲学习期,也是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应用过程的必经阶段。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有效对接前期思政教学环节,且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对学生的影响将更具体、更深刻。

二、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走过多年实践历程,虽已初见成效,但仍受到一些关键问题的制约。

(一)教学思维固化,思政植入生硬

由于长期受固化的教学分工模式和角色定位的影响,教师的思维定势为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带来局限性。一方面,虽然多数专业课教师已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一些教师认为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的思政教育只是附加功能,因此缺乏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够重视课程思政,思政内容的切入点与方法浮于表面,缺乏系统性梳理与规划,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降低,且缺乏深度和广度,即出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

(二)教学语言枯燥,难以吸引学生

由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业性强,涉及大量的计算和综合业务题的演练,且可用学时紧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课程思政的实施,精力十分有限。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叠加,使得课堂教学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持续输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甚至心不在焉。尤其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所接触到的课程内容越来越专业,难免感觉有些枯燥甚至晦涩难懂。同时,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用语必须保持严肃性和专业性,自己要与学生保持角色距离以树立威严,这就很容易导致授课语言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或不愿与教师亲近、交流,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被弱化。

(三)信息化手段使用失度,效果本末倒置

面对是否应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选择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课堂上信息化水平较低,学生自带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被禁止使用。很多教师要求课前学生必须上交手机,以保证自己的课堂秩序,但这种做法往往会触发学生逆反心理,以至于他们更加频繁地开小差甚至出现“无手机焦虑症”,如此一来反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种情况是,课堂上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实际教学中,为了弥补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的不足,一些教师敏锐地意识到教学必须融入信息化手段,同时自己也积极学习、掌握并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但由于调度经验不足,不知不觉中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互动游戏、视频演示齐上阵,让人眼花缭乱,最后导致课中学生玩得忘乎所以,课后忘记了课程主要内容,教学完全本末倒置。

(四)考评方式单一,教学效果难测

课程思政建设是由点到面的过程,其效果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况且效果还有显性、隐性之分。显性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反映;隐性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心理层面和认知层面的变化,例如对待身边事物的看法、评价标准等。无论从哪一种维度评价都是多元的,而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主要以相关内容的卷面答案和教师在课堂中累积的印象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教学过程中最易实现的,但也存在较大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到绝大部分学生的真实学情。

三、课程思政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细化分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汇聚团体的智慧和经验,共同破解课程思政改革中的难题,能够避免教师因单打独斗而陷入低效率困境。团队组建时,需对成员的特质做一些梯度设计。首先,要引入不同学历和职称的成员,让团队以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强的专业底蕴来引领和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最终实现成员间优势互补和思维碰撞,整体提升团队教学质量。其次,要引入具有企业财会高级管理岗位经历的教师,因为他们能够把握市场对财管专业人才就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思维的引导。再次,要集结同专业体系和跨专业的教师以丰富团队的专业构成。同专业体系内的课程具有强关联性,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教学方法与设计、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内容等方面都可以互相进行整合。跨专业组建主要是吸收课程所涉及的其他相关专业内容,以强化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例如税法、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学专业知识,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思政素材。最后,可以选择跨校组合。团队成员的眼光不能局限于校内资源,要积极参加省级乃至全国性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研讨会、教改竞赛和案例评选等活动,通过合作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专业在育人方面的协同效应,拓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

(二)打磨沉淀,升级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是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教师要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就必须从方式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尝试,打磨沉淀。方式上,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多元互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偏好进行具体调整。例如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根据授课期间出现的典型案例、热点事件等素材进行实时更新,便于教师选取合适的素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内容方面,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需要授课教师打开思路,基于教学和培养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和整体规划。例如对教材中第一章“概论”部分,很多教师会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然而首章的教学意义就在于将学生“引进来”,使他们从整体上了解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引进来”如果做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从源头上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例如,以“善于治未病的扁鹊兄弟”的故事作为开篇导入,让学生透过故事快速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与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品悟古人的智慧与谦逊。再如,引用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诞生的相关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的工作逐渐被高效、标准化作业的人工智能所替代时人的价值该如何发挥,以及新时代的财务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等。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他们的学习才会有目标、有兴趣、有动力。

(三)与时俱进,丰富教学语言

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尽量避免过于书面化和专业化的语言表达,要适当增加活泼、灵动的元素,转化表达方式,增强表达度和亲和力。以微语言为例,其是汉语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出的一个新变体,精练有趣、生動灵活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群体追求简洁高效、个性化的表达需求。教师可以适度引用微语言,表达自己对新语言现象的接纳、对青年群体创新能力的认可,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提高知识传播和语言交流的效率,提升课堂活跃度。同时,使用微语言也要把握好度,从语言层面实现育人目标。大学生群体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社会语用环境的塑造者,在缺乏严格约束和实时监管的网络环境中,其语言使用缺乏规范意识,对语言传承与重塑的辩证关系认知不足,容易急于用新的表达替换规范的既有表达,进而走入表达误区。因此,教师在进行讲稿设计时,应慎重选择所用的微语言,注意做到符合语言文明规范和课堂应用场景,并且所用数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本末倒置。同时,对学生的微语言使用习惯及时进行纠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用语的“有趣”与“失当”,增强其文化传承和良好用语环境构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四)师生共评,打造立体评价体系

教学考评需要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个体和团队课堂表现、学生感受、考试成绩等方面建立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评价框架,使更多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参与进来,不断增强教学反馈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价在形式上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组间互评和学生个体反馈三种形式。前两种形式合并产生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活动记录表、组间评价信息表等掌握学生个体表现与团队协作情况,学生也可通过这种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了解自身表现情况,并及时作出自我调整;学生个体反馈可帮助教师从学生角度了解在课前具体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哪些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哪些是需要及时摒弃的。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课堂和教师的具体期待,以及学生理解比较吃力的关键内容和节点,方便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行优化。方式上,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平台管理系统进行教学过程管理记录、学情分析与预测,以及即时存储教学评价依据,方便自己后期调取和复盘。

课程思政是对知识教育的有益补充,无形中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厚度。会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在明确管理会计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抓住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能够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起到总结、借鉴和引导作用。课程思政是一项常态化工作,要始终以顺应教育发展、时代变化、社会需求为指引,不断探索、及时更新,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磊,李媛媛.新文科背景下财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商业经济,2022(6).

[2]肖咏嶷.新阶段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32).

[3]周芬芬,罗光强.青年群体的“微语言”:内涵、特征与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0).

[4]郑霞云.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学园,2023(16).

[5]肖南云,王思宇,徐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5).

[6]李丽.“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8).

[7]陈静.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2(11).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