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经济运行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3-09-23

南都学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经济运行业态要素

刘 竞

(浙江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世纪70年代,英国大城市的中心区域出现了夜间空巢现象,为了重振与复兴中心城区,英国政府提出实施“二十四小时城市”夜间经济计划,由此出现了“夜间经济”这个经济学名词。夜间经济一般是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主体所进行的夜间购物、休闲餐饮、旅游体验等活动的现代消费经济。当前夜间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够拓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助于提高城市设施利用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化消费的品质,同时拉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向奔赴,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总量,构建起“内循环”的重要通道。因此,从2019年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关行业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到2022年底,各级出台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共计200余项[1],夜间经济作为我国“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被提升到战略层面,随后各地夜间经济进入发展高潮。然而,我国夜间经济发展时间短,目前基于中国特色的夜间经济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难以支撑起快速发展的实践需要[2],对夜间经济理论的探讨就显得必要和迫切。夜间经济运行要素及其功能特征的研究,是夜间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其意义在于及时摸清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既定的夜间经济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基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尝试对夜间经济运行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以期助力夜间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

一、夜间经济运行要素构成

在经济学中,经济运行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要素,围绕着经济利益及相关的其他各种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运作和活动过程[3]。概念中的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均是经济运行的组成要素,不同经济活动的要素组成、内涵和特征是不一样的。夜间经济运行要素是指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围绕夜间经济利益和其他相关利益,参与到夜间经济运行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夜间经济诞生至今,对其运行要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国外文献中的夜间经济运行要素

国外夜间经济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30多年来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探索阶段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夜间暴力[4-5]、夜间经济发展模式[6]等;逐步推进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酒精使用、药物使用、夜间群体行为特征、夜总会[7]等内容;近年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夜间经济发展的城市规划、夜游活动[8]、夜间经济参与人关系、交通组织、夜间经济管理[9]等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总体上看,国外夜间经济的研究对象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夜间旅游与休闲、夜间消费群体特征与行为、夜间经济业态的分类和范围界定、暗夜旅游开发和乡村夜间旅游发展[10],夜间犯罪与暴力、夜间治安与管理、场景打造的灯光应用[11-12]等领域。根据这些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征,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夜间经济管理方面,如夜晚城市管理模式、城市政策、夜间治安、城市犯罪等;业态方面,如夜总会、24小时书店、酒吧、特色餐饮、暗夜旅游等;集聚空间方面,如步行街、演艺中心、博物馆、景区等;城市规划方面,如交通组织、城市规划、创意城市、灯光应用;利益主体方面,如夜间群体行为特征、夜间经济参与人关系、夜间工人等。

(二)国内文献中的夜间经济运行要素

国内地方政府主动引导发展夜间经济的元年是2004年,2004—2019年之间,北京、上海、杭州、河北、重庆、长沙等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夜间经济开始逐步发展壮大。2019年后,文旅融合、消费升级、双循环新格局等多重因素叠加,夜间经济加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内夜间经济研究与夜间经济发展同步,以“夜间经济”为主题词在知网搜索,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共得到599篇相关文献,这些文献勾勒出的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18年及以前的探索发展期和2019年以来的快速成长期。对知网搜索到的文献逐一分析,手动剔除一般性介绍和消息类文献,得到376篇学术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涉及的研究对象为:加强夜间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对策[13-15],文旅融合、双循环、低碳等视角下夜间旅游开发策略等[16-17],总结国外夜间经济管理经验、探索国内城市夜间经济管理模式[18-19];夜间消费群体的特征、消费偏好与消费行为,特别是夜间文化消费趋势、消费业态、消费时段等现状特点[20-22];夜间旅游载体和类型、夜间经济业态及其创新[23-24];通过用电指数和卫星夜光数据分析测度夜间经济活力并进行定量表达[25-26]、基于消费数据对夜间经济进行评价[27-28];夜间交通、灯光景观营造等方面[29-30]。由上述可以看出,在国内外夜间经济的研究成果中,关注的夜间经济要素对象基本一致,在国内的研究中对夜间经济运行状态的评价和测度得到了重视。

(三)夜间经济运行要素构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关于夜间经济运行要素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夜间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从技术层面或应用层面对单一要素或多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领域宽泛,涉及对象众多,但研究中存在孤立化和碎片化现象,也缺少对研究要素组成、内涵、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的探讨。为了便于系统化分析夜间经济运行要素和要素间错综复杂的作用过程,对夜间经济研究涉及的众多要素进行抽象概括和归类处理,根据其在夜间经济运行中的功能作用和其自身的性质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夜间经济管理、夜间经济利益主体、夜间经济业态、夜间经济集聚空间、夜间经济规划和夜间经济评价,他们是夜间经济的主要运行要素,每一类要素都有丰富的内涵,并且自成体系(见图1),在夜间经济运行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图1 夜间经济研究对象归类及运行要素构成

二、夜间经济运行要素的功能、结构特征

(一)夜间经济管理要素

夜间经济管理要素是确保夜间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神经中枢。在夜间经济运行时段,行政部门与公共服务机构多处于暂停运行或不完全运行的状态,同时夜间经济运行涉及政府部门、文旅企业、摊贩商户、游客、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因而需要建立一个精细化、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该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多主体参与、多方联动、多元化协调、多层级构成,行使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务协调和自下而上的意见反馈等功能。根据国内外夜间经济管理实践,可以总结出一种比较成功的管理体系结构模式。首先,设立“夜间市(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夜间市(区)长”由政府官员担任,负责统筹管理,并向市政府提出发展改进政策建议,例如阿姆斯特丹的“夜间市长”由市长基金会管理雇用,由公众和专家投票的方式产生[31];“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由业内权威人士或当地重点企业负责人担任,协助“夜间市(区)”长工作,是政府与业界的“黏合剂”,其能够有效协调消费者、政府、娱乐场所等主体之间的关系[32]。其次,成立夜间经济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交通、城管、治安、环保、公共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和夜间经济研究机构及业界领袖组成,由于商业街区的管理事关城市文化复兴和商业繁荣,必须吸纳精通商业运作规律的专业人士参与,起到协调、管理和平衡作用。研究机构根据地域特征和夜间经济运行数据分析把握夜间经济运行状态,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最后,成立夜间经济行业协会。由于参与夜间经济的企业中有较多中小企业甚至个体商户,政府与中小企业及小型商户进行直接沟通,往往面临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19]。上海在夜间经济行业自治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如黄浦区、静安区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员会”,徐汇区、闵行区成立了“夜间经济联盟”,倡导基层自治,引导行业自律,有效降低政府与企业沟通成本。

(二)夜间经济业态要素

夜间经济业态要素是夜间经济生产的主体,是夜间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指在夜晚城市时空下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的总称,能够创造就业和经济收益、扩大经济总量,提高文化消费品质。包括夜间经济业态类型和业态范围。夜间经济业态内涵根据集聚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城市全域尺度下,主要关注业态的主题特征,而具体到某一夜间经济集聚街区,夜间经济业态内涵由业态的类型、丰度、特色、规模、分布密度等组成[33]。夜间经济业态类型可以根据业态功能特征划分为辅助业态、基本业态和特色业态。辅助业态如交通、能源、金融、通讯、医疗等,为夜间经济运行提供保障;基本业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景区夜游、运动健身等,是能够满足最基本夜间消费需求的业态;核心(特色)业态是夜间经济的品牌,是能够给夜间消费者提供心灵震撼和意外惊喜的业态类型,如夜间沉浸式体验项目、特色文化演艺,这些能够提升城市夜间经济的辨识度、吸引力和品牌价值[22]。根据夜间经济业态内容与性质分为餐饮、文化演艺、体育健身、文创活动、夜间旅游、住宿体验、购物等[24]。确定夜间经济业态范围,一方面便于夜间经济统计分析,为夜间经济评价和测度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完善夜间经济功能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夜间经济集聚区主题特色的培育提供业态发展方向。

(三)夜间经济利益主体要素

夜间经济活动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社区居民、夜间工作人员等。消费者的休闲娱乐文化需求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者需要便利的交通、夜间出行安全保障、多元化的夜间生活体验、舒适温馨的夜间场景氛围和高效的夜间管理服务体系等。当地政府发展夜间经济的诉求包括提升城市形象和休闲文化品质、拉动消费、提供就业岗位等,这些是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地居民和夜间工作者在夜间经济发展中既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反对者,伴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受益于物业租赁、拆迁以及就业等方面,但要承受夜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噪声、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变差、原生活状态受到干扰等负面影响,当地居民采取何种态度取决于利益比较和管理治理成效。夜间工作者是夜间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主力军,正是有了这个群体的有效服务,才使得夜间生活斑斓多彩,其诉求包括工作的稳定性、夜间下班通勤便利及人身安全、合理的收益及个人发展机会等。夜间经营者的诉求是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经营环境,能够在夜间经营中获利并获得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协调与平衡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使其共享夜间经济发展成果,是夜间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升级的关键。

(四)夜间经济集聚空间要素

夜间经济集聚区,是指依托一定的夜间景观环境和配套设施,以服务性商业业态为主体,耦合特色文化符号和夜间生活氛围,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空间载体和平台,一般来讲夜间经济集聚区要具备活动空间适宜、功能业态丰富、文化特色鲜明、交通便利、人流集聚、城市功能完备等基本要素,夜间经济空间集聚区是一个区域夜间经济发展的综合体,历史悠久和主题特色鲜明的夜间集聚区辨识度非常高,是城市的重要地标。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夜间经济集聚区分为不同的类型(见表1)。

表1 夜间经济集聚区类型

(五)夜间经济规划要素

夜间经济规划要素从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层面为城市夜间经济的生产消费提供保障,是夜间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夜间经济规划从层级上分为夜间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夜间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是确定夜间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发展主题、发展时序、发展目标等,制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在清楚城市自身既有的先天资源和基础条件之上,对接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夜间经济专项规划是指对某一夜间经济要素进行的详细的规划设计,是总体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空间规划,首先需要规划出未来要建成多少空间集聚区,然后提出哪些是通过升级改造就可以成为空间集聚区的、哪些是通过业态置换建成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哪些是未来将要发展成为夜间经济集聚区的,这些集聚区的主题特色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阶段目标。在夜间经济发展空间规划方面,上海、广州等城市处于领跑地位,上海市颁布的《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打造陆家嘴、南京路—外滩、静安寺、新天地等12个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34],广州2019年发布的《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规划重点打造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珠江琶醍等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配套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也属于专题规划,要根据城市夜间经济集聚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打造“日”“夜”兼顾的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如交通规划要分析夜间客流分布特征、一线一策、公交一体化,提高夜间延时运营效率[29];夜间灯光规划,在确保景观营造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夜间活动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同时避免过度亮化造成能源浪费、干扰社区居民生活和损害生态环境[30]。其他专项规划还有夜间经济业态规划、夜间经济运行街区规划等等。

(六)夜间经济效益评价要素

夜间经济效益评价要素是对夜间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夜间经济经营发展状态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既可以对夜间经济运行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某一要素进行评价。对夜间经济的效益进行评价,有助于完善经济统计监测体系、评估相关政策实施绩效、不断优化改进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夜间经济健康[19]。夜间经济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夜间经济的发展早期,政府会在改善交通设施、业态创新、公共卫生、夜间市场管理、公共危机治理以及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为夜间经济规模效益的获取提供可能,但财政投入需要在一定时段后从夜间经济运行中得到反哺,特别是夜间运营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更是要在短期内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否则就难以为继,因此,进行投入产出经济效益评估是必要的。夜间经济社会效益是通过就业机会增加、文化艺术创新、城市形象提升和利益主体满意度等进行测度和评价[35];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状态包括发展阶段、发展活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可以是对区域夜间经济经营状态的总体评价,也可以是对某一集聚空间的总体评价。在进行夜间经济活动效益评价时,夜间经济业态统计范围是测度和评价的基础,英国国家统计局将夜间经济分为四大领域,分别对应43个传统行业;澳大利亚各州首府市长理事会在《2018年澳大利亚夜间经济状况》中把澳大利亚夜间经济所含行业分为核心行业、非核心行业以及辅助行业三大类、19个领域、51个澳大利亚标准产业体系分类中的行业[36]。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传统消费文化、产业分类以及对夜间经济认识的不同,对于夜间经济所包含行业的认定也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对夜间经济业态范围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尚未建立起操作层面的夜间经济监测体系,对其的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

三、夜间经济运行要素相互作用机制

经济运行机制是指社会经济整体在运动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协调功能。夜间经济运行要素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中各构成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支撑,最大化地发挥自身功能,共同形成相对平衡的夜间经济运行系统,推动夜间经济不断发展。

夜间经济管理要素对夜间经济业态要素、规划要素和空间要素进行规范管理和制约,同时依据评价要素对整个夜间经济运营状况及各要素的测度和评价结果调整措施,敦促其他要素及时做出响应,以达成满足和平衡各利益主体诉求的目标;规划要素对业态要素、集聚空间要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做出顶层设计,规定其未来的发展进程。其他要素也对规划要素产生影响,如管理要素影响规划的设计和规划的实施,业态要素、空间集聚要素的发展现状制约主题特色定位,影响空间布局规划。利益主体要素对交通便利性、夜间安全、多元化的功能业态等的需求也会影响相关的规划设计;集聚空间要素是夜间经济运行的平台和载体,集聚空间要素的空间区位、特色和品牌受制于管理要素、业态要素和规划要素;夜间经济利益主体要素对其他各要素均产生影响,如对夜间治安、市场等管理要素,对夜间活动环境及交通等城市规划要素、对夜间消费功能业态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他要素对利益主体要素产生反向作用,如业态的丰度和品质以及服务的质量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夜间经济业态要素是夜间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它影响和制约着夜间经济集聚区的主题特征、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又反作用于业态要素,促使其优化升级。夜间经济评价要素是衡量夜间经济各个要素运行是否正常的标尺,一方面其他各要素是评价要素的数据源,为评价提供各类信息;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通过管理政策的调整又促使各类要素完善功能结构、优化升级,为夜间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夜间经济运行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见图2。

图2 夜间经济运行要素作用机制

四、结论

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提出夜间经济运行要素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夜间经济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析出夜间经济运行的组成要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各个运行要素的内涵、结构特征和功能,然后从系统论视角分析了夜间经济运行要素的作用机制。由于夜间经济研究时间短,特别是国内,90%以上的夜间经济研究成果是2019年以来取得的,夜间经济要素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夜间经济理论框架体系尚未建立,相互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应加强和深化对夜间经济运行各要素的研究,如适应中国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降低夜间经济负面溢出效应的管理机制研究,夜间工作者、夜间集聚区居民的感知研究,夜间经济业态类型、业态范围、夜间经济效益评估研究,夜间经济专项规划、夜间集聚空间区品质提升研究;另一方面要尝试建立起夜间经济理论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经济运行业态要素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