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泉
2023-09-23朱雅娟
朱雅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3/09/24/qkimagesbhyabhya202309bhya20230920-1-l.jpg)
比起丝绸行,麻行赚钱不?在阶州,郑家庄就是以麻行为谋生手段的。
说起麻,那历史可比丝绸悠久多了,麻绳麻布在上古时代就是人们的必需品。收集到麻类植物,用石头砸绵软了,扯成细细长长的丝,搓成绳再编成网,可以网鱼,可以蔽体。到后来人们掌握了沤麻的技术:用重物将亚麻或黄麻压在水池里浸泡上十多天(这也是个脱胶的过程),其间要定时换水,等麻纤维变得柔软,捞上来后再暴晒一段时间,然后再碾压,就可以获得麻纤维了。还有一种方式叫寸露沤麻,是将麻株平铺在地里,让雨露自行浸润。这样得来的麻纤维质量不如水沤法,但人工成本会降低许多,尤其适合用水不便的地方。到了宋元年间,棉花才基本取代了麻纤维,但有些日用品还是离不开麻行。麻制品的柔韧性要强过棉织品和丝绸许多倍。老百姓用的麻绳麻布麻鞋,统统离不开麻。
沤麻是个技术活儿,郑家庄的人差不多个个都是沤麻高手。就连那三五岁的小孩童,也懂得分辨哪些麻已经沤好了,哪些麻还需要再浸泡些时日。
既然是手艺活儿,当然有高下之分了,郑家庄的沤麻高手当然就是郑三嫂了。
这郑三嫂是逃难到阶州的,是从广州府一路讨饭而来的。没人能听得懂她的家乡话,只觉得这个高颧骨的女人很泼辣,骂起人来也很奇怪,什么“金鱼佬”“咸湿佬”“麻甩佬”等。郑三嫂一到郑家庄的沤麻池就迈不开腿了,最后嫁给了郑三。郑三嫂其实原本是想嫁给郑二的,但郑二要比她大十来岁,郑二的娘觉得媳妇比男人小太多会不安分守己,所以就让年龄相仿的郑三娶了她。
郑三嫂用的是广东那边的沤麻技术,沤麻速度快,麻的品质也优良。好多人都想偷师,但她不肯教,就连郑三也不知道妻子用的什么方式。能赚到钱就是王道,既然她不肯说,也不再有人逼她。
广东人爱干净,郑三嫂每天晚上都要洗个热水澡。新婚宴尔时郑三还帮着抱柴烧水,不过新鲜劲儿一过就由郑三嫂自己动手了。阶州这地方,雨水并不充沛,植被也不怎么好,柴火比较稀缺,有时还得拿钱买,郑家上下就都有点儿埋怨。郑三嫂假装不理会,但烧水用的柴火明显比以前少了。
这夜郑三嫂推开柴房门,见里头密密匝匝堆满了柴火,码得整整齐齐。郑三嫂于是没客气,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第二天起床觉得神清气爽,干活儿比平时更麻利了。
鄭三嫂觉得自己挺简单的,郑家对她好,她自然要对郑家更好。虽然郑三成天游手好闲,但有句话怎么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自此郑家的柴房一直是满的,直到郑二扭伤了脚。这个郑二啊,在郑家就是个顶梁柱,从小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哥哥郑一、弟弟郑三讨媳妇多半是他掏的钱,就连一个姐姐、三个妹妹的嫁妆也是他一人应承了。他对家里人大方,自己却没攒下娶媳妇的钱,三十挂零了还在打光棍儿。
郑三嫂炖了鸡汤给郑二送去,偏巧就让人看到了。于是庄里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郑三嫂和郑二“钻”着哩。
郑三嫂不明白“钻”是什么意思,但看到有人一脸猥亵将右手食指插入左手半握着的拳头,脸一下红了,接着变得青紫。郑三嫂一路跑到家,从柴房里拿出砍刀站在庄头连骂了一晌午。没人能听懂她骂的什么,只看到她脖子和脸上都暴出了青筋。
郑三嫂不再天天洗澡,奇怪的是她沤麻也并不比别人快了。
“这婆娘变懒了。”郑家这么认为,郑家庄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此后,郑三嫂时常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次还撞破了头,在炕上睡了三天。
当庄里人都快忘记郑三嫂和郑二的故事时,他们两个却一起失踪了。
再后来,听说徽州深山林里出了两个沤麻好手,是对夫妻。他们沤麻速度快,沤的麻品质极好。是不是郑二和郑三嫂呢?
这两口子都爱泡澡,泡完了就把热水一桶桶浇到沤麻池里去。要说这热水,可真的不一般,是那男人找到的一处温泉。这温泉的泉口就在他们自己修建的厨房里,旁人眼热也白搭。
消息传到郑家庄,大伙儿明白了。用温水沤麻,出麻当然快啦。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了:“一窍不得,少挣八百(钱)”。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