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葫芦宝
2023-09-22李致华
李致华
小小葫芦,你别看它只长在藤上,实际上它的根脉早已厚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中。所谓“葫芦肚里有乾坤”,根据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这“朗朗乾坤”可以追溯至七千年前。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专家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葫芦及其种子,不幸的是这只“老葫芦”随即氧化,腿脚不好的它也追上悠悠岁月,离我们远去了,只留下一枚小小的碎片,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有关葫芦的最早发现。
葫芦又称瓠、匏、壶等, 《诗经·豳风·七月》中便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的记载。葫芦用途多样,无论是食用、药用,还是用作生活器具,都有其独特之处。元朝王祯在《农书》中写道:“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
葫芦也代表“福禄”,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中华大地各处风情民俗中均可见葫芦的风采。葫芦多籽,便是多子多福的代表;葫芦蔓长,与“万”谐音,又有长寿健康的美好愿望;葫芦盛物,遂言葫芦能吸纳一切污浊,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在中国古代,葫芦又常常成为王公贵族手中的宝贝,故宫博物院中的葫芦文物便有七百多件。
葫芦艺术化,这便又是一段悠久的历史了。在唐朝,葫芦就已经从一劈两半的简单生活用具摇身一变,转型成为高端的工艺品,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至明清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清朝。《红楼梦》中薛宝钗喝茶用的便是一只“瓟斝”——用葫芦做的小茶杯,与这只小茶杯平起平坐的,皆为“犀角”“翠玉”类,这足可见贵族高门对葫芦工艺品的喜爱。
那怎么将集天地灵气于一身的宝葫芦做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呢?这可真是难上加难了。葫芦本身是自然生长的,长成什么样,长得多大多小,那都得听葫芦自己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更何况是自然生长的葫芦。要让葫芦“成器”,除了一番雕琢,更需要从“葫芦娃”抓起,于是“范制葫芦”就逐渐兴起了。何为“范制”,就是用模具将小葫芦套上,让它按照模具的形状生长,形成特殊的花纹与形状。但“范制葫芦”成品率极低,温度不合适,葫芦会烂掉,模具进水,葫芦闷住了,也会烂掉。总之,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葫蘆烂掉。没办法,“葫芦娃”就是如此一生不羁,爱自由。
当然,自然生长且形状较为规整的“乖葫芦”也能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葫芦造型优美,类比璞玉浑金,再在圆润的葫芦肚上烙花、彩绘、雕刻等,工匠把巧技艺术融入葫芦本身的自在逍遥。以烙画葫芦举例,葫芦成熟后经过晾晒,表皮呈现出一种老而弥坚的淡金色,一眼望去,它的气度高华,犹如仙翁老叟,再细品,则是柔顺绸缎,淡淡典雅似涓涓水流,等到烙制上精美的山水人物、鱼虫花鸟,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古画,极具艺术价值。
葫芦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环,燕赵之滨有天津葫芦艺术,齐鲁大地存东昌葫芦刻画。这些精巧技艺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禄”自然也将随着我国的悠久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