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走,别沉淀太久
2023-09-22黄小邪
黄小邪
继“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发疯文学”后,“沉淀文学”又平地惊雷,“炸”出一些无法与专业和解的年轻人。
公布高考分数那天,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表妹,给超过本科分数线的表弟泼去一盆“凉水”。表妹说,无论就读什么学校,无论选择哪个专业,毕业出来大概率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运气好点的人能进大公司,运气差点的人连工作都找不着。不过没关系,梦想破灭的打工人比比皆是,大不了再沉淀沉淀嘛。
以上“沉淀”正是最近流行的“沉淀文学”。“沉淀文学”源于体育生这一群体,意指还需沉心反复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出成绩。后来,该词逐渐“扩圈”,被用于遇到挫败后的自我调侃,意指时机未到,继续沉淀。随后,还未毕业的大学生也加入“沉淀”的自嘲队伍。继而该词又迅速戳中打工人的痛处:就业难题、出身差异、阶层固化,每一个议题似乎都能为普通人的“沉淀”做个注脚。抽象的“沉淀”将“失意”的人汇聚在一起,如写小说一般,列出自己从高考、上大学再到求职的经历,描述从信心满满到被生活“毒打”的心路历程,发出“现实难熬,只能怀念过往”的自嘲。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给了“失意的人”一个发泄口,但时代在不停变迁,任何行业、任何人都没办法确保能精准掐住风口,即便有人为你选定一条世俗意义上的成熟道路,也无法保证你可以过好这一生。
作为网络文学的阅读主力,年轻一代用符合自己口味的文风自嘲当下处境无可厚非,但生活本有高低起伏,人们既可以热血澎湃地畅想未来,又必须有能力为失落兜底。倘若你本身不具备一颗恒温而坚定的内心,却将外界的标准当作人生意义,那即便此刻沉淀,今后也必然会反复经历世界观的崩塌。
截至2023年5月29日,某社交平台上关于“沉淀”话题的总浏览量逾4 100万。一些看热闹的“过来人”甚至对即将填报志愿的学生进行劝退——
不推荐学医学,一入医学深似海,三年三年再三年,别人三十而立,学医的人三十还得找家人要生活费。不推荐学新闻,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人人要来分一杯羹,毫无优势可言。不推荐学中文,读书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除了考编和当教师,别无他选。不推荐学土木工程,看似“高大上”,实则灰头土脸去搬砖……仿佛世上已无一门靠谱的专业可学。
学艺术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塞尚;社会科学的学生不仅仅需要研究杜波依斯;理科学得再好也难以成为阿基米德;法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街道调解员;金融系毕业的人在华尔街和地方银行同样能发光。为何不认清一点?我们多为普通人,所以你有什么不平衡?难道你觉得生活应该脱离柴米油盐而存在?
別人吐槽至多听听,路终需自己去走,他人无权阻止你选择一条未被选择的路。倘若无退路,你只能不断摸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春秋末年,著名的军事家范蠡是一个被《史记》记载为几乎完美的人,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范蠡厥功至伟。灭吴后,越国国力日益提升,就在此时,范蠡放弃美好前程,辞官而去。一般士大夫归隐之后,都过着悠闲的生活,范蠡与众不同,改名鸱夷子皮,从事耕作商贸,不久后便积累了万贯家财。之后,齐国任用范蠡为相,三年后范蠡散尽家产,再次归隐,来到宋国的陶邑经商,不久又赚得盆满钵满,被人称作陶朱公。
能在巅峰时期坦然退隐并散尽家财的人非大毅力不可为。范蠡能位极人臣,也能富甲一方;能兴国安邦,扭转乾坤,也能千金散尽,果断放弃;能临危受命,也能顺势而为。如此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我们可以暂时安慰自己,但别沉淀太久,往前走才能将所有遗憾都抛在身后。世界容许“放弃理想”的选择,当你敢于做一个“放弃”的英雄,未必不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