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9-22张禹璐彭小荣周芝灵
周 芸 张禹璐 彭小荣 周芝灵
产后出血为剖宫产常见并发症类型,同样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予以产妇更优质的临床服务,现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主要项目[1]。既往临床在对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时,多选择将常规护理作为第一首选,但该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满足产妇的实际需求[2]。循证护理作为该背景下衍生出的护理模式,可从多个角度与方向对常规护理进行完善与修订,用更加精细的护理手段对产妇进行干预[3]。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以及产妇各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产科2020 年1 月-2022年6 月收治的62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借助双盲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年龄22~43 岁,平均年龄(32.56±1.09)岁,孕龄36~41周,平均(38.23±0.17)周;产妇受教育情况: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12 例,中专及以上13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43 岁,平均年龄(32.62±1.11)岁,孕龄36~42 周,平均(38.25±0.15)周;产妇受教育情况:初中及以下5 例,高中12 例,中专及以上14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本项目所选研究产妇均为初次生产,且妊娠情况为单胎;产妇发育正常、无语言、认知与神志障碍;产妇经临床诊断与评估后,无相关禁忌症,均可接受剖宫产;产妇对研究的相关操作、流程与意义知情,且为自愿参与。②排除标准:排除研究时间内,同步参与其他调查项目或研究的产妇;排除合并精神障碍、血液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危重疾病的产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研究期间,以既往护理方案及产科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本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产前检查、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督以及产妇管理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所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本组产妇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3.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医院在产科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任命研究发起者担任小组组长,从各科室调取个别医务工作者担任小组成员,对每位成员的日常分工进行有效规划。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与水平进行检查、记录与评价,并以所得信息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与培训,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护理质量。
1.3.2.2 确定循证问题 为保障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在循证评估的基础上,设计与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如产妇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产后出血以及术后康复状况等。
1.3.2.3 循证支持 护理人员以循证问题为依据,在各大数据库与网站中检索、查找相关文件,并及时对检索文件所述护理方法的可行性、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与自身护理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并依据产妇实际需求,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3.2.4 循证护理 ①产房护理:由于参与研究的产妇均为初次生产,无法及时适应身体上的转变,加之其处于陌生环境,从而极易产生一定的消极与负面情绪,影响后续治疗以及自身的依从性。为有效改善上述现象,使产妇对病房能够感到熟悉,减少陌生感,护理人员需按照其日常生活环境为依据,对病房进行布置,并在病房内摆放一定数量的绿植,播放温馨、舒缓的音乐,以便为其营造温馨、良好的病房环境。此外,护理人员需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与通风,并减少其家属及相关人员的探视次数。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在产前加强对产妇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关注,并将其量表评分、依从性等指标作为基本评估依据,同时依据评估结果,对产妇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此外,为有效提高产妇的配合度与信心,护理人员需与产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鼓励并引导其说出内心的负面情绪,并向其介绍成功护理案例。③健康宣教:为使研究产妇正视剖宫产,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后、分组前初步向其介绍产科情况、剖宫产以及相关护理内容,另在产妇入组后,以其评估结果为依据,向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令其有效掌握并明确致病因素、疾病影响、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使产妇能够全部参与到教育中,并改善整体教育质量,护理人员在为产妇选用教育形式时,可优先选择专家讲座、视频播放、分发手册等受众较广的形式。此外,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以便消除其心中疑虑。④产后护理: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人员需在术后强化产妇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与评估,若产妇存在出血倾向,需予以其适量的宫缩素;为降低其术后感染率,护理人员需定期对其切口进行清洁与消毒;鼓励产妇在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以便增强其免疫力,改善产后康复质量。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行生活质量、出血量、血细胞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
2.2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mL)
表2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mL)
?
2.3 两组产妇血细胞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血细胞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产妇血细胞指标比较()
?
2.4 两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研究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例(%)
3 讨 论
剖宫产是我国常见的分娩方式,具有用时较短、降低产妇难产与并发多种并发症的概率、有效保障母婴健康等突出优点,产妇及其家属的接受度较高[4-5]。近年来随着剖宫产选择人数的增加,产妇并发症患病率也有所提高,其中较为常见的便为产后出血[6]。产后出血为产科较为常见、严重程度较高的并发症类型,该疾病的病死率较高,若产妇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与干预,将对产妇自身与胎儿的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7]。
为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临床多选择予以其一定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可通过成立护理小组,有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锻炼,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8]。此外,循证护理可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及时寻找相关依据与证据,并以查阅到的资料为依据,对患者行产房维护、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以及产后护理等护理措施,在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同时,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及干预应用在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产妇生活质量,降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应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