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接受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9-22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息肉分数

谢 慧

肠息肉是指在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年龄引起的退行性变化、饮食不节制、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高蛋白饮食以及糖代谢异常等因素的单一或集中影响下形成的,以肠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肠道内形成的隆起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肠息肉与年龄增加存在正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风险也越来越高,多见于男性,且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由于肠息肉早期体积较小,占位不明显,因此对患者肠道功能影响轻微,症状隐匿,因此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存在小肠息肉的患者可表现为腹痛反复与肠道出血。随着肠息肉体积增加,患者除存在隐性出血等典型症状外,还存在排便习惯改变以及间断性腹痛,甚至出现贫血等现象[2-3]。此外,在肠息肉疾病进展过程中,癌变风险较高,此时应及时切除。微创术式的逐渐成熟,使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经成为肠息肉患者的主要治疗路径。但由于该术式仍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医源性损伤明显,且部分患者对该疾病以及相关术式的认知程度存在相对或绝对缺乏的现象,使得患者难以正确面对疾病,导致患者在术前、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与情感障碍,不仅使得治疗与护理等诊疗环节无法顺利开展[4],而且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不利于患者预后,当前为肠息肉内镜切除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全方位为患者心理波动情况进行护理优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心理护理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护理环节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 年因肠息肉到本院就诊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80 例行内镜指导下切除术式的患者纳为受试者,依据患者就诊登记先后次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与研究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8例,年龄18~79 岁,平均年龄(48.95±15.59)岁;患者病程1~9 个月,平均(4.45±2.35)个月。研究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19~86 岁,平均年龄(49.97±12.24)岁;患者病程2~8 个月,平均(4.79±2.41)个月。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与性别等基础数据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准许开展后续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依据护理要求与患者提出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予以患者早期健康知识宣教并开展术后自我保健知识宣传。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心理需求调查结果为患者组建心理护理团队,依据患者心理护理需求、年龄、息肉类型等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护理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术前借助焦虑与抑郁问卷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随后落实护理干预措施。于患者入院后强化沟通,面向患者与患者家属同时开展基础认知强化干预,协助患者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态度,结合患者受教育水平进行沟通,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后定向疏导其焦虑与抑郁情绪,指导患者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借助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以及信念干预与放松疗法达到脱离负面情感状态的目的。可依据患者偏好于患者在病房休息期间播放符合患者喜好的音乐,指导患者行节律呼吸,尽快脱离焦虑、紧张的状态;协同患者与病友相互进行沟通与关怀,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室外活动,培养个人爱好,充分转移注意力,避免对疾病的过度关注。指导患者直面自己产生的负性情绪,积极参与心理护理配合,达到持续稳定状态的目的;鼓励患者参与院内定期举行的病友交流会,强化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的心理暗示。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冥想等活动使患者充分进入放松状态,缓解患者抑郁与焦虑。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因昼夜节律被打破陷入焦虑情绪。

1.3 判定指标 ①患者心理学抑郁与焦虑情况评分,借助心理学抑郁自测量表(SAS)心理学焦虑自测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学情况,分数均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呈负相关关系。②睡眠障碍评分,借助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潜伏期、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总体睡眠情况进行评价,分数与患者睡眠质量呈负相关。③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临床评分,借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PL-74)评价患者物质、躯体、社会与心理等维度生活质量,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④患者护理满意度,借助院内自拟量表对患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可及性与护理服务质量总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数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学抑郁与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学抑郁自测量表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分数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学抑郁自测量表、心理学焦虑自测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学抑郁与焦虑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学抑郁与焦虑情况比较(,分)

?

2.2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分与总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分数均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分)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比较(,分)

?

续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比较(,分)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护理后患者评分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

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内镜技术在肠息肉切除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在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的背景下,因直肠息肉前往院内行切除治疗术的患者数量激增,随着日均就诊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多数患者已经完成了从单一追求就诊需求到同时追求护理服务体验的转变,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当前多数患者对追求心理护理服务体系有了新的主张[5-6]。因此目前为该类患者规划能够具备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护理方案是保证患者护理环节能够顺利开展,以及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与预后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先决条件。

多数患者在相对或绝对缺乏对于疾病有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会出现术前、术后过度焦虑与紧张甚至敌对等情绪。部分学者已证实焦虑可对患者手术结果、治疗结局以及预后恢复情况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7]。轻度焦虑是患者心理适应功能正常的具象化表现,但过度焦虑会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与部分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是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增加,使其形成生理应激反应,同时使得天然防御机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造成炎症扩散现象,影响患者康复进度[8]。心理护理弥补了常规护理无法对患者心理波动情况进行及时干预的缺陷,使得患者术前、术后形成生理应激的风险降低,进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保证患者护理环节顺利进行,使得患者能通过获得理想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获得理想治疗与护理预期。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因过度焦虑导致的睡眠障碍现象。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心理学抑郁自测量表、心理学焦虑自测量表评分更低,同时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分与总分更低,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护理干预环节中充分融入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进而达到理想护理预期。

综上所述,在肠息肉行内镜切除术患者护理环节中融入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应用优势明显。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息肉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可怕的分数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算分数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