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类写作寻突破:人物、故事、物象

2023-09-22吉守金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物故事物象

吉守金

摘 要 高中生写叙事类作文常满足于讲清记叙要素,在“怎么讲”上缺乏方法。在日常的叙事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学会写复杂的叙事类文章。笔者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探寻写叙事类作文的几种可操作的方法:设计“反差”人物、安排明暗两条线、让文中物象点缀或暗合人物的变化。

关键词 叙事类文章 人物 故事 物象

《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如此写道:“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而要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这段话指出当下高中生在叙事类文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叙事类文章写作有“法”可依、有“律”可循?笔者现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梳理叙事类文章的典型写作方法,让学生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一、人物圆形化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一般性格稳定性强,缺乏变化。“圆形人物”正好与之相反,既有稳定的性格轴心,又有发展变化,性格较为丰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在选文的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能忍之人”——被发配到沧州,不管是面对管营和差拨这类牢头,还是面对受过自己恩情的李小二,都表现出顺从和妥协。他对生活有幻想——服完刑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分地过自己的日子。但当李小二把偷听到的消息悄悄告诉他时,他潜在的压抑的“狠”就腾地冒出来——怒气冲天,买刀寻仇敌。当在山神庙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林冲再也忍耐不住怒火,冲出庙门,连杀三人。林冲的忍和狠不是割裂的,是同时藏在他身上的。林冲的冲突式复杂性格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耐看性。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设计“圆形人物”呢?

1.人物形象要反差

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被陷害成为罪犯,本想老老实实服刑,最后却连杀三人。教头、罪犯有反差,安心服刑、连杀三人有反差,这使人物丰富饱满、张力十足。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成功塑造了“季匋民”和“叶三”的形象。试想季匋民作为书画大家,只和书画界名流打成一片,会让大家印象深吗?叶三作为小商贩只会卖果子,谁会记得叶三?一个书画大家厌烦谈画,而对小贩叶三另眼相看,画画时也只对叶三开放,这样的名士才有特点,有个性。叶三卖果子,精通本职工作不稀奇。但一个小商贩能鉴赏书画,且鉴赏水平还很高,还得到书画大家的认可,这才让人忘不掉。在叙事类文章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设计人物时运用反差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俗人写雅事”“雅人写俗事”。

2.人物性格要反差

林冲能忍也狠,看似矛盾,实则很合理、很真实。他是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跟其他落草为寇的赤贫英雄不同,他不想造反,因此被陷害能忍,被毒打能忍,差点被杀也生生忍下来。但一个职业军人,武艺高强,不是没有棱角和胆量的,只是因为想保住目前安稳的生活,才一忍再忍。然而,对手不给他安稳生活的机会,他终于忍无可忍,挺枪杀人。相比李逵的粗暴率真,林冲反差性极强的复杂性格更让人印象深刻。

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人物性格时,要设计有反差的性格。例如,只写人物善良又可爱,同质化严重,很难出彩,但如果改写人物既急躁又善良,会产生很强的冲击力,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耐读性。

二、故事两条线

要增强记叙文的故事性,人物的矛盾最好交叉进行。这要求作者在设计情节时,要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进行。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该回目展示林冲由“忍”到“狠”的变化过程。故事围绕“林冲巧遇李小二→买刀寻仇→调赴草料场→山神庙杀人”展开,这个明线非常清楚,读者一目了然。但林冲的变化不是无缘故的,他也不是主动求变的,而是有一股潜藏的力量在推动他变。这个潜藏的力量就是藏在暗处的陆虞候。陆虞候偷偷来到沧州,收买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密谋不留痕迹地害死林冲,这是暗线。整篇文章围绕林冲和陆虞候的斗争展开,林冲在明,陆虞候在暗,二人斗法。本来明暗两条线是平行展开的,陆虞候设计时是避着林冲的,但如果只是平行推进,故事的张弛起伏就出不来。所以作者非常高明地设计了两次偷听,一次在酒馆,李小二将所偷听到的告诉林冲,林冲买刀寻仇,造成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一次在山神庙,林冲自己偷听到,怒而杀人,完成了两条独立线的相交。两条线一明一暗,明为主,暗相辅,巧妙交汇,令情节有张有弛,人物性格也相应完成变化,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寻找”的叙事类文章。文中的“我”是个住校生,收到参加省级作文决赛的通知书。第二天是母亲节,“我”想把通知书带回家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在车站坐车时却发现装有通知书的钱包被偷。“我”四处寻找,却错过回家的最后一班车。“我”心情沮丧地回学校,结果学校门卫把钱包递给“我”,并告诉“我”是一个“朋友”送来的。原来小偷拿到钱包发现其中的通知书,想到自己早年也热爱写作,后误入歧途,不能摆脱。这张通知书唤起了他对过往的回忆、内心的人性。题目叫“寻找”,“我”在找失窃的通知书,小偷也在寻找失去的良知;“我”在明,小偷在暗,一明一暗,围绕通知书,两次交集,一次在车站,一次在学校门卫室。学生将“我”失而复得的悲喜写出来了,也将小偷失而复得的人性也写出来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叙事类文章时,要让学生知晓明暗两条线的妙处和作用,让其学会双线索推进,写出故事的波澜。

三、物象巧点缀

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配图的吸引人之处是长枪和枪头挂着的酒葫芦。枪和酒葫芦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林冲拿着花枪来到草料场,草料场老军离开时留下了这个大葫芦。花枪是英雄林冲的兵器,是林冲英雄之气的外在呈现。而酒葫芦是什么?是草料场看守犯人的身份凭证。林冲外出沽酒,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到了小酒店,店主不知枪不识英雄林冲,但认得酒葫芦,知道是草料场看守的。林冲在山神庙怒杀三人后,吃完酒扔了酒葫芦,提着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枪在手,英雄林冲豪气冲云天;葫芦丢,罪囚林冲被逼上梁山。枪和葫芦这两样道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物性格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写叙事类文章时,要刻画圆形化的人物,要用两条线索推动情节,要用物象巧妙点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3]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4]亨利·詹姆斯.小說的艺术[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人物故事物象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