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地区某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思路探讨

2023-09-22赵永锋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9期
关键词:渠系水闸泵站

赵永锋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水利部门积极推动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加快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不断加强灌溉试验与节水技术推广,有效缓解了灌区农田水资源紧缺矛盾,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1]。灌区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科学地利用,切实提升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以及管理信息化水平,节水效益显著[2]。在节水工作推进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灌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行节水补贴,定期核定农业水价,群众节水意识明显增强[3]。同时,进一步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多元化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现灌区管护范围全覆盖[4]。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计量用水”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灌区取水、用水监测系统,做好灌溉全过程用水分析,确保农业用水效率稳步提升[5]。通过对渠系建筑物开展节水升级改造,灌区灌溉保证率达90%,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6]。为加快水利现代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积极争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建改建小型灌溉泵站、防渗渠道以及建设灌区水利信息化中心等项目建设[7-9]。灌区运维改造建设大幅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强化水资源利用水平,为保障供水高效与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10]。

1 灌区概况

江淮地区主要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区域,位于河南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等地。本文实例为江淮地区某灌区,该灌区地处淮河中游,黄淮海平原的南缘。西邻凤台,北部和东部与怀远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区隔河相望。我区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拨一般在18~23m之间,地势较平坦,地面坡降约为1/5600~1/7000,属微地形多碟洼地。

2 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泵站存在问题

当前,灌区共有排灌泵站222座,分布在灌区11个乡镇(街道),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灌区泵站工程一览表

经调查分析,泵站存在以下问题:①机泵设备严重老化,设备陈旧,主要部件损坏严重,难以修复。②站首工程破旧,泵站机房、管理房门窗和屋面损坏现象。③管理水平滞后。

2.2 水闸存在问题

灌区现有过闸流量1m3/s以上的水闸120座,水闸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灌区现有水闸一览表

经现场调查,水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配套不全,水闸工程配套不完善,难以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规划目标。②规模以下水闸结构老化较严重,水流冲刷或水毁损坏较严重,存在渗漏现象。③闸门与启闭机老化、破损现象。

2.3 配套建筑物存在问题

该灌区配套建筑物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骨干渠系淤塞,阻水严重。由于管理能力不足,加上使用时间较长,很多骨干渠系积淤严重,流量无法达到排灌要求。②配套构筑物老化。大多数配套建构筑物由于建设较早,使用时间过长,出现墙体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无法保证使用安全。③管理制度不全。灌区管理运行机制和办法较久远,未根据现今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导致配套建筑维护管理不能跟上。

3 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思路探讨

3.1 硬件设施升级改造

改建前池、进水池。根据设计流量吸水泵管径,确定各池尺寸。二级站前池长L=6m宽B=8m,前池底坡比降i=0.25;三级站前池长L=6m宽B=6m;前池底坡比降i-0.1;二级站进水池长L=5m、宽B=6m;三级站进水池长L=5m、宽B=6m;新建机房460.84m2,潜水泵30台、配电盘30台、变压器15台、拦污栅、新建进水池维修出水池。

3.2 渠系清淤疏浚

灌区部分渠道内堆积较多杂草落叶及淤泥,造成渠道堵塞严重,制定清淤维修方案,将水毁工程修复、咽喉地段疏通、灌区清淤清障作为重点,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机械,划段包干的办法,对灌区进行清淤除障。同时对灌区末级渠系择重清淤25km、修补渠道缺口86处、整治小型险工险段48处,为农田灌溉供水夯实基础。

3.3 完善灌区运维投入机制

①积极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灌区运维建设投入,科学提出预算建议,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断提升灌区后期改造建设的支持力度。②争取上级资金,牢牢抓住全省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契机,积极配合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力争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③整合部门资金,对各类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实行统筹安排使用。④加大引进社会资金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各类收益主体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3.4 强化灌区管理人员培训

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交流研讨等培训形式,加强灌区运行管理人员基本工作技能,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各项专业技术任务安排;找准自身职责定位。明确管理人员本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灌区机关把握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负责指导监督;基层单位要严格标准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坚持创建工作和应用培训的同步开展,做到对上“强沟通”和对下“抓落实”的有机衔接,坚持自力更生与专家支撑的有机配合;通过系统培训学习,灌区管理人员对智慧水利及水费收缴管理APP等软件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搭建智慧水利综合灌溉管理平台,推进数字灌区智慧灌区建设,提供了方向和保障。灌区管理局会同系统研发人员进一步加强对水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培训,确保每位学员学会、学懂、会用、用好。

4 灌区节水改造效益及对灌区经济社会的影响

4.1 经济效益分析

灌区节水改造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能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农业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等得到调整,对促进该区域农产品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推广优质品种,进行土壤改良,即深翻、深松土地、科学施肥及秸秆还田等措施,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含量,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后可解决15133.33hm2耕地灌溉,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治理前农作物单产分别为:水稻8400kg/hm2,小麦5250kg/hm2,治理后农作物单产分别为:水稻9150kg/hm2,小麦5700kg/hm2,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增加750kg/hm2,小麦单产比项目实施前增加450kg/hm2。作物年增效益约4384万元。

通过防渗渠建设,可使农田排灌自如,缩短灌水周期,降低用水量,按近几年该区域农田治理项目统计资料分析,本次改造中小型灌区及末级灌排系统改造工程,可使每公顷节约用水900m3,共节水318万m3;每公顷节约用电24.9度,共节电8.8万度,节约成本28万元。通过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比例,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显著。

4.2 社会效益

节水改造项目建成后,提高了项目区的排灌能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手段得到加强,农业效益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为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使项目区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心,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4.3 生态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提高了灌溉渠系以及排涝沟系的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渠系进行硬化处理,沟系进行清淤疏浚,未破坏原有的水流走势,且通过对原工程进行适当修整美化,可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如生产、生活设施和运输车辆等排放废气、粉尘、扬尘等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施工现场土方开挖、施工机械、交通运输车辆等释放的噪声,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生活污水等污染。但上述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短暂且局部的,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使影响得以减小或避免。

5 结语

本文分析总结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思路对策。灌区节水改造切实完善灌区泵站、水闸设备设施,提升渠道输水功能,保证渠系的输水畅通,提高灌区节水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工程保障。下一步,应继续推动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灌区水利提档升级,以完善灌区工程设施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为现代化改造的基础,以提升灌溉排水保证率作为现代化改造的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快“节水生态型现代化灌区”建设,不断提高灌区节水能力,保障灌区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渠系水闸泵站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水闸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