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9-22柳素霞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柳素霞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研究背景
混合式教学兼具了面对面传统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双重优势,其灵活的组织方式、丰富的资源形式、多形式的互动途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现代社会综合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但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普遍存在一些问题:①只针对课程的某一部分实施混合式教学,难以创新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方式;②依据课程平台的功能实施混合式教学,容易走向形式主义,难以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学习。因此,笔者针对混合式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研究过程
1.对接水质监测分析岗位要求,撰写岗位调研报告
利用调查表、访谈、座谈、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岗位调研可以明确水质监测分析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操作要点。岗位调研报告提炼了教学改革进行岗位调研的有效方法,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内容,为撰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2.“水质监测分析”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系统化指导教学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模块、任务、工作过程、教学环境、教学组织“五位一体”的整体系统。教学实施方案中的“模块—任务—工作过程”将水质工作岗位内容细化、分解,课程内容模块化,知识内容任务化,技能操作过程化。创设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实现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
3.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构建混合式“资源工厂”
(1)创建线上资源库,集文档、视频、课件、虚拟仿真软件、微课多种资源于一体
①电子文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电子文档分为三类,即课前学习任务单、设备使用电子说明书、测定方法标准和水质结果标准等国标标准,所有电子文档上传蓝墨云平台,供学生学习。
②多类型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分为八种类型,即污染水体、常用仪器使用、设备和精密仪器操作、实验项目演示、水质数据处理、学生操作展示、学生技能竞赛、水质检验劳模事迹。不同类型的视频贯穿“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评价”全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③教学课件突出教学主要内容。课前,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课中,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课后,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④围绕教学重点,校企合作开发水质虚拟仿真软件。围绕教学重点,学校、企业、公司三方合作,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全面模拟水质实际岗位操作过程,降低仪器损耗,减少药品腐蚀、仪器设备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⑤围绕教学难点,制作水质微课集。根据职业技能难点和知识难点,按照水质采样、化验准备、检验与测定、测后工作的流程,邀请一线技术人员与教师合作开发系列微课,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⑥建立多种题型试题库。根据职业岗位考核要求,编制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形式题型,建立系统试题库,用于课前预习、课中检测、课后复习及期末理论考核。
(2)创建线下集约资源,新形态水质教材与新型活页式手册相辅相成
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主体”教材开发模式,编写新形态水质教材和新型活页式实训手册。
①新形态水质教材,工作任务贯穿始终。笔者按照实际工作流程,采用“项目—任务”的编写模式,每个任务按照“布置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相关知识”的顺序展开,工作任务贯穿始终,形成“会操作、明理论”的新形态理实一体化教材。
②新型活页式手册,模块灵活组合。依据饮用水、污水、再生水、生态水不同的岗位类型,编写实训手册,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层次水平,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任务,模块灵活组合。
4.创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分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建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1)知识点和技能点为载体的探究性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线上自主探究获取结构化知识;课中,学生以教学活动设计表为载体,讨论探究知识的应用,完成任务;课后,学生以思维导图总结、成果优化评价等为载体,进行线上成果展示,反思提升。具体教学环节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同时,笔者基于OBE理念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并利用大数据功能,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验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实验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混合式教学,以小组形式、课程平台为载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课前准备阶段:推送资料,认识项目;课中实施阶段:完成项目,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课后拓展阶段:技能迁移拓展。具体教学环节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3)实训周为载体的校内校外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训周混合式教学模式(如第111页表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并通过“基本技能→先进技术→项目综合实训”阶梯型提升的水质实训过程,进行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表3
5.设计课程整体性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结构化学习内容评价
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结构化学习内容的评价方式,突出探究式学习的流程、学习活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如何设置评价活动。课前,通过“学习行为+自我测试”的诊断性评价,使得课堂设置的活动更有针对性;课中,通过“参与度+深度思考+成果展示”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行为导向原则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课后,通过“作业+讨论+测试”的效果性评价,查漏补缺,总结提升。
(2)实验项目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内容评价
理实一体化实验项目训练课程的评价方式,突出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流程中“如何设置评价活动”。以课程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实验设备为载体,通过“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协作能力、分析和研讨能力。
(3)实训周综合化学习内容评价
笔者综合实训周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突出校内校外的双师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以云班课平台为载体,每天将学生的考勤、表现、成果、技能训练视频进行线上成绩评价。技能竞赛和实训手册成果则进行线下成绩评定。
(4)职业能力考核的终结性评价
课程结束阶段要求学生达到水质监测分析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因此,终结性评价按照职业岗位考核要求编制实验项目考核表和理论试题库,随机抽题进行考核,以理论考核试题库和技能考核试题库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的评价方式,实现职业能力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混合式教学策略
1.设计策略
笔者从课程资源的类型、教学模式的活动类型、课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如图2)。
2.实施策略(如下页图3)
图3
3.评价策略
笔者结合技能大赛要求、职业岗位操作要求,以及校企共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考核,以培养高素养、精技能的优秀水质监测人才。
●实践效果
第一,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并与课题前期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实践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规范、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水质化验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第二,深化了校企合作。学校与水质监测单位共建、共享、共用混合式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共同开展混合式评价。
第三,推进学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的教改成果辐射带动相关的专业课程也进行了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实现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