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z.24到莫辛- 纳甘步枪: 罗马尼亚军队二战前后的装备整改(上)
2023-09-22Leo
Leo
在二战期间,罗马尼亚与德、意、保加利亚结盟成为轴心国的成员之一,罗马尼亚参与了以德国为主导的轴心国对苏联的入侵。二战时,罗马尼亚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主要分为两派:使用8×50mm步枪弹的法国造勒贝尔M1886-M93步枪、贝蒂埃1907/15型步枪和使用7.92mm毛瑟步枪弹的Vz.24步枪、曼利夏M95步枪。后两者在其军队中更为常见。莫辛-纳甘步枪,在当时的罗马尼亚军队中被定位为给二线部队或民兵的储备武器。
二战期间罗马尼亚军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130万人。在东线,罗马尼亚军队一开始的表现中规中矩,并不出色,但在1941年渡过普鲁特河和占领敖德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二战的进展,罗马尼亚军队中的勒贝尔步枪逐步被丢弃,取而代之的是德国人提供的Kar98k步枪,以及德国从捷克斯洛伐克繳获的Vz.24步枪。意大利还提供了卡尔卡诺步枪,但考虑到后勤问题,数量不多。
随着莫辛-纳甘步枪在二战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罗马尼亚拥有的莫辛-纳甘步枪数量也逐渐增多。1939年,二战伊始,莫辛-纳甘步枪在罗马尼亚的步枪库存中约为215000支。在实现该口径弹药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在1941年又缴获了大量苏联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1942年12月~1943年1月,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该战役成为莫辛-纳甘步枪在罗马尼亚军队的重要转折点。罗马尼亚在斯大林格勒阵亡包括大部分炮兵在内的109000人,另有46000人在随后的撤退中丧生,大批装备被丢弃,其中包括大量步枪。于是,缺少步枪的罗马尼亚士兵开始使用缴获的或库存的莫辛-纳甘步枪继续作战,直到罗马尼亚订购的Vz.24步枪与德国援助的Vz.24步枪和Kar98k步枪交付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让罗马尼亚军队几乎“溃不成军”,此后一直表现不佳。1944年初,又一支罗马尼亚军队在克里米亚半岛被歼灭,同年,罗马尼亚军队在3年前征服的敖德萨再次被苏军击败。1944年中期,剩余的罗马尼亚军队并入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月,罗马尼亚部队被赶出基斯讷乌(今摩尔多瓦首都)。一旦苏联人渡过德涅斯特河剩余的支流,就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向罗马尼亚本土挺进。
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
1950年代的罗马尼亚步兵,装备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和M1910水冷(马克沁)机枪。这两种武器都是二战后苏联向罗马尼亚提供的
罗马尼亚士兵手持PPSh-41冲锋枪
1950年代,一名手持莫辛-纳甘的罗马尼亚士兵
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MihaiI)领导政变,推翻了亲轴心国的安东内斯库政府。此次政变通常被描述为对苏联的投降,然而米哈伊一世无意投降,并且告知德国,他计划让罗马尼亚军队作为“拦路虎”,使德国国防军在苏军到来之前和平撤出罗马尼亚。德国拒绝了这一点,并试图推翻新政府占领罗马尼亚。1944年后,罗马尼亚转投同盟国阵营,并对德宣战。
随着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迫于压力退位并流亡海外,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GheorgheGheorghiu-Dej)执政期间,苏联装备大量涌入罗马尼亚海陆空三军,其中接受装备最多的是陆军。苏联曾向罗马尼亚提供大量PPSh-41冲锋枪与莫辛-纳甘步枪。罗马尼亚在此之后曾自行生产这款PPSh-41冲锋枪,并在1952年之前以罗马尼亚名称“PMMD.1952”命名,PMMD.1952曾进行小批量生产,不过很快项目就被叫停。
莫辛-纳甘步枪主要来源除了原本的库存,以及作为轴心国成员时在苏联缴获的莫辛-纳甘步枪,其余主要来自二战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罗马尼亚从第三国(例如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南斯拉夫等国)的购买。由于罗马尼亚在此之前已经拥有大量莫辛-纳甘步枪,并且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不断增加,这使得罗马尼亚成为了当时拥有莫辛-纳甘步枪最多的国家之一。
一支罗马尼亚在1953年生产的M1944卡宾枪
一支枪身带有很明显的凹槽(用于握持)的罗马尼亚M1944卡宾枪
1953~1955年间,罗马尼亚军队开始在库吉尔兵工厂生产M1944卡宾枪。这批M1944卡宾枪单个批次生产约2000支,并在序列号前添加两个字母作为前缀。罗马尼亚生产的34个批次的序列号前缀都没有关联,可能出于想混淆生产数量的保密原因,它们的前缀字母均为随机选择。据学者考究,罗马尼亚的M1944总产量可能在68000~71000支之间。
库吉尔兵工厂似乎没有生产备件,这也导致现在一些收藏者手里的M1944卡宾枪的零件是从莫辛-纳甘步枪上拆下来的,这是由于很多被淘汰的莫辛-纳甘步枪还有完好的零件,可以用来修复日常训练中损坏的步枪和制造M1944卡宾枪。
罗马尼亚制造的M1944卡宾枪基本符合二战苏联标准,但有两处不同:一是扳机更加精致,扣动扳机所需的力只有苏联M1944卡宾枪扳机力的一半左右;另一个细微的差别是枪身上的凹槽,罗马尼亚M1944的凹槽比苏联M1944的更加明显。
1965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Ceauşescu)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在他执政期间,罗马尼亚进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在这个时期,罗马尼亚经济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外交方面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和民族自尊的原则。然而,由于后面出现的个人崇拜、过度的家族统治、决策失误以及拒绝改革等问题,国内经济出现崩溃,最终导致政权垮台。
一把莫辛- 纳甘M1891长步枪,最初于1915年在沙俄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制造。二战后,罗马尼亚将其枪身缩短
1968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拒绝让罗马尼亚军队参与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镇压,并在1969年禁止华约部队(包括苏联)过境罗马尼亚。1970年代,他设定了更多禁令,包括对华约国家的船只穿越罗马尼亚水域的数量设定上限。同样在1970年代,罗马尼亚拒绝苏联修建瓦尔纳铁路,这座铁路计划从敖德萨经过罗马尼亚再到保加利亚第三大城市,这一系列行为引起苏联方面的不满,导致罗马尼亚在苏联新制造枪支的优先购买名单上被划除。
1956年,一些半自动SKS步枪已经开始取代罗马尼亚正规军中的莫辛-纳甘步枪。1960年代,PMMD.63/65(罗马尼亚的AK47复制品)开始生产。到了1970年代,莫辛-纳甘步枪已经不再被罗马尼亚正规军使用。
罗马尼亚在二战后不仅生产过M1944卡宾枪,还生产了一小批M1891/30步枪,这在当时的华约国家中十分少见,但这批M1891/30的产量不超过999支。
除了带有以AC开头的序列号外,罗马尼亚还生产了一批数量更少的M1891/30,不过没有生产批次,只有简单的序列号,所有已知的序列号都是两位数。罗马尼亚为何制造這些步枪的原因尚不清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