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江西的主要工作和经验镜鉴
2023-09-22李卫玉熊思聪熊河水
李卫玉 熊思聪 熊河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抵御外侮、一致抗日,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组建和东南各省地方党组织的重建等重要问题有了新的思考。193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新四军的编组原则,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以下简称东南分局),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第一个正规军部在南昌张勋公馆正式成立,东南分局在距张勋公馆一百多米的明德邨4号盐商余兴庆旧居同日成立。按照党的机关规制,东南分局隶属长江局,受中共中央和长江局的双重领导。在成立大会上,项英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东南分局目前的主要工作:传达党中央的新政策,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集中部队,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军部离开南昌,东南分局机关驻地遂迁至张勋公馆。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该决议直到1939年3月底才执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南分局活跃在以南昌为中心的江西大地上,为新四军组建成军和开赴前线、江西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建立统一战线和推进抗日救亡活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东南分局在复杂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完成任务和使命的能力、方法,对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指导江西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
东南分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最首要的任务是完成新四军的组建并按时集结。在当时,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新四军军部机构还不完备,人员尚未到位;各游击区分散偏远,需要一一寻找并传达中央指示;集结地路途遥远且时间紧张,国民党顽固派常常蓄意破坏和肆意刁难。
这项工作极其复杂,存在很多实际困难。红军游击队分散在8省14个游击区,且有很多游击队都失去联系,音讯不通。东南分局要把这些红军游击队一一找出,传达中央思想,并动员改编组建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而沿途要通过国民党正规部队的驻地,经常发生围剿和扣留我方人员枪支的恶性事件。
东南分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电报、打电话,或派人上山,向各红军和游击队传达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判断、指示以及改编组建、一致抗日的重要性等,并帮助各游击区解决下山组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如广大战士的思想转变问题、改变游击习气问题、统一战线和保持独立性问题、如何与别有用心的国民党地方当局周旋、化解矛盾等。东南分局的领导人,日以继夜、辛苦奔忙,除动员各游击区红军和游击队下山改编之外,还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名义,与国民党各级地方当局沟通协调,解决集结路上的各种问题,如提供食宿和行动路线、释放被无理扣押的战士等。
1938年1月16日,项英和曾山到湘赣边游击区进行传达和动员工作。在莲花县垄上村,项英和陈毅在湘赣边游击支队全体大会上先后发言,表达了对战士们浴血坚持的高度赞赏和亲切慰问,并就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等问题作了说明,动员战士们遵照党的指示,下山改编为新四军,为保家卫国再立新功。其间,项英、曾山同谭余保等同志研究了游击队改编后队伍编组和番号问题,并确定留下坚持斗争的骨干和工作安排等。
同年1月下旬,项英和曾山在大余县等地,完成赣粤边和湘南两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的改编组建问题后返回南昌。2月初,东南分局和军部又安排张云逸和黄道,赴铅山县石塘镇,筹建新四军第3支队。陈毅则再次前往皖赣边游击区,全面宣传党中央一致抗日的方针政策,并传达组建成军开赴前线指示。在这里,陈毅耐心细致地向广大指战员解释并提出了改编为新四军之后的工作要求。
除为组建新四军传达党中央的政策和指示外,东南分局还领导着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及其下属五十多个办事机构,在国民党统治腹地的险恶形势下,为新四军组建成军、开赴前线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东南分局还秘密领导上海煤业救护队冲在运送新四军伤病员和战士的第一线,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交通股为掩护,采用昼伏夜出、专门走偏僻路线、不同情况用不同的证件等方式来规避国民党的刁难和冲突,机动灵活地完成了新四军皖南集结的任务。
东南分局领导人抱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惧艰险,以行之有效的手段,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新四军的改编组建并在皖南岩寺和皖西流波疃集结整编,从此,新四军犹如猛虎出山,活跃在华中大地上,抵抗日本侵略者。
恢复发展江西的地方党组织
东南分局刚成立时,辖区各省党的工作经历了国民党当局长达十年的疯狂破坏,百废待兴。如何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成为东南分局的头等大事。江西作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国民党五次围剿的中心地带,所受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原有的党组织十不存一。
就目前党建工作的形势,1938年2月25日,东南分局给各特委下达指示信,重点提出要全力恢复原有的已遭到破坏的党组织并大力发展新的党组织。东南分局制定了六项中心工作,主要包括重新整合各级党组织、培养提拔新干部、加强统战工作和救亡运动等,尤其是第六条“特别注意铁路、汽车、船夫等工人运动”,指明了发展党员的群体基础,为江西尤其是南昌的党组织和党员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东南分局直接领导下,1938年2月,中共南昌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临工委)成立。后随着南昌城内流亡青年和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多,临工委已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東南分局遂撤销临工委,正式成立中共南昌市委,沈鹰(即周平非)任书记,但他未到职,实际负责的是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余昕(即李毓琰)。中共南昌市委根据党中央和东南分局下发的指示,结合南昌工人和学生的分布特点,尤其是抗日救亡组织和流亡青年的活动特点,做了大量工作,建立起很多秘密党支部,如江西省青年服务团10个大队有5个建立了党支部,南昌电厂、大港口码头、生活书店等各个战线都成立了党组织。南昌地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发展了600余名党员。
与此同时,东南分局着手重建江西省委,1938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曾山任书记。江西省委亦设在明德邨4号余兴庆旧居。江西省委按照“在巩固中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地区建立了新的党组织,在党组织薄弱的地区进行巩固强化,到1939年3月,江西全省党员发展到了1.8万人。
在各行业建立的党组织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共赣江河流总支。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流经地域广、航运发达、码头众多,船工人数多、队伍很大,深受剥削和压榨,生活也十分困顿辛苦,革命意志坚决。鉴于这种情况,东南分局委派罗孟文等人到船工中开展工作。经过数月的摸底调查和动员,1938年5月,赣江河流工委成立,后改称赣江河流总支。到1938年底,赣江航线上党员达180多人。
东南分局的工作使得江西辖区的各级党组织逐步建立并规范,稳步开展工作,使党的工作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在南昌开展统战工作和抗日救亡活动
在南昌期间,东南分局与南昌人民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东南分局利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公开身份和影响力,在政治形势较好、统战氛围热烈的时候,在国民党上层人士和政界、文化界、妇女界名流中宣传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思想主张,在各种纷繁芜杂的消息中发出共产党的声音,以此扩大影响力、激发江西人民的抗战热情。
东南分局分别在1938年1月和1938年7月召开了两次招待交流会,受邀参加的人员基本都是国民党高层人士和其他党派要员,共商团结御侮大计。1月的宴会上,曾山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政策和做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黄道的主持下,与会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对阐明共产党的抗日决心和统战路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7月的交流会上,曾山、黄道等人散发《我们对于保卫江西的意见》,与会人员对该文章十分赞赏,建议国民党地方当局要认真考虑并采纳建议、择机实行。
东南分局妇女部部长陈少敏为了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设宴招待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雷洁琼等人。同时,东南分局妇女部还派遣长于妇女工作的共产党员入会并帮助雷洁琼等人,将由上层妇女参与的、华而不实的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改组为各阶层妇女支持抗日活动的省妇女指导处,为前线战士做军鞋、缝棉被,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初期,南昌汇集了大量从北平、上海而来的流亡知识青年,这些青年和南昌本地的爱国青年汇合,如同千万条溪流汇集在南昌,成为抗日救亡的洪流,掀起了江西抗日救亡的热潮。东南分局非常重视这批流亡学生、青年的爱国力量,考虑成立合法团体来进行抗日工作。国民党地方当局对这些青年也有心拉拢,在多方博弈之下,江西青年服务团成立,团长为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就如何领导好青年服务团的工作,东南分局反复考量,多次委派工作人员如黄道等前去作报告,并在服务团内建立临时总支委员会。经过长期的宣传动员,东南分局在一半的大队内建立了党支部。青年服务团在江西全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所到之处如烈火燎原,极大地鼓舞了江西人民的抗战热情。后因国民党当局担心影响过大、“赤化”青年,熊式辉于1938年12月宣布撤销青年服务团。
上海煤业救护队则穿过淞沪会战的硝烟,主动来到南昌为新四军服务,解决了新四军集结的燃眉之急。在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和驻赣办事处的领导下,救护队队员采用多种方式,机动灵活地完成了新四军的集运工作,后来大部分连人带车就地参军,成为新四军兵站系统的主要力量。
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的战地服务团也尤为引人注目。各地知识青年奔赴南昌,很快使战地服务团发展成100多人的团体。在南昌期间,团员们在街头表演话剧、发表演讲、唱歌等,他们热情洋溢、亲切友好,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从此,新四军战斗在哪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就宣传到哪里,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成为当之无愧的“铁军轻骑兵”。
除了这些团体,当时的南昌,还有大批抗日救亡团体在为国家民族呐喊。生活书店和大众文化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在南昌出版了多种多样的进步书籍和刊物,鼓舞人心的抗战歌曲和慰问演出时时上演,南昌的统战和抗日救亡氛围热烈,被誉为“南方的延安”。
经验镜鉴
东南分局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新四军的改编组建、胜利集结;促进了东南地区党组织的蓬勃发展;巩固和发展了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顺利开展,树立起永远的丰碑。东南分局机关驻扎在江西南昌,深刻地影响着江西省尤其是南昌市的政治形势,为抗战初期的江西带来了党的指示,唤醒民众、一致对外,抗日救亡。
东南分局作为党的组织,在艰险动荡、复杂险恶的环境下,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腹之地,为党的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交出了完美答卷,为我们如何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贡献提供经验镜鉴。
(一)坚贞不屈的信念和高瞻远瞩的政治判断力
东南分局的领导人如项英、曾山、陈毅、黄道等人,是东南分局工作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党的事业遇到挫折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接受组织的安排,完成党交予的任务,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情况多么恶劣,初心不改,坚贞不屈。陈毅的腿伤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救治,就让战士们用手来挤掉脓血;曾山与胡海在转移途中留下了“半面旗 一生志”的动人故事;黄道得知自己被特务下毒,临终之际还大喊“革命到底 抗战到底”。这些事例无一不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铁骨铮铮的革命气概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书写了共产党人永恒的忠诚底色。
除对党忠诚、信念坚贞,他们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政治判断能力。在新四军谈判改编问题上,项英、陈毅、黄道等人长期得不到党中央的直接指示,但是高度的政治素养使得他们善于分析政治形势,项英和陈毅通过香港出版的《新学识》、黄道通过生活书店出版的《生活日记》中关于共产党的报道,结合日军铁蹄步步逼近,即敏锐地判断政治形势发生重大改变,可以在适当时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展开谈判,在谈判中也要注意防范国民党顽固派的蓄意破坏。高瞻远瞩的政治判断能力和周全的布局,使得赣粤边游击区和闽北游击区的自发谈判都比较成功,最大程度的保全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二)对党中央指示和決策高度的政治执行能力
东南分局成立后,党中央对东南分局的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如新四军的改编组建中的军队编制问题、军部各级领导人选问题、红军游击队集结下山和留下一部分就地坚持斗争问题等;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方面,党中央对如何恢复、巩固和发展党组织、在大城市和乡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发动群众等问题,都有成熟的经验和明确的指示;统战工作和抗日救亡及其他工作方面亦然。东南分局在接到党中央的各项指示后,从不说困难、打折扣,而是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来忠实执行并一一完成,具有非常高的政治执行力。无执行,何以谈发展?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高度执行到实处,才能确保抗战初期党的各项事业的步步展开。在新四军的集结问题上,东南分局以高超的领导手法解决现实困难,使得集结圆满完成。
(三)因时因地、机动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抗战初期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且每个地区因行政长官的政治态度有很大差异,各项工作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东南分局非常注重因时因地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机动灵活地来完成工作。如1938年1月,国民党军扣押了正在瑞金办事处开会的谭震林等人,新四军驻池江办事处当即向国民党瑞金当局提出抗议,项英急电熊式辉抗议国民党军扣押我方军政人员,破坏团结抗日,要求立即释放我方全体人员,并通过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直接与国民党江西当局交涉,对社会各界说明事实真相。国民党地方当局迫于形势和社会舆论的谴责,陆续释放与会人员。在新四军的组建和集结过程中,碰到国民党顽固派阻挠破坏新四军的集结工作,东南分局即利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公开身份,在国民党上层做工作,与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成功地化解危机。
东南分局虽然在历史中存在时间不长,但始终在复杂的形势下以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政治判断力、高度的政治执行力和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来解决矛盾、完成使命。时至今日,党和国家的事业到了关键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局势云诡波谲,越是在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越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镜鉴,今时今日,深入挖掘、研究东南分局的历史,提炼东南分局的精神内核、学习东南分局的优秀做法,可以以古鉴今,激励广大人民投身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砥砺奋进、再立新功。
(作者李卫玉系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列保管科科长、馆员,熊思聪系南昌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馆员,熊河水系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