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3-09-22吕思强

中国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式作业双减教材

吕思强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就需要加强数学作业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把握整体性原则

1. 遵循课标,落实学业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的整体性要求,提升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1]。

一是按照课标规定的数学教学总体目标进行作业设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设计课外作业:“如何将两本课本用一张报纸完成包装?怎样能更省包装纸?”此类应用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二是按照课标规定的多种方法进行作业设计。数学教学既要具有多元性、启发性、实践性,又要具有层次性、习惯培育性。作业设计应围绕学生身边可用的资源、环境、科技、工具等条件,例如,教師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作业:“站在远处位置,利用你身边一切可用的工具,思考如何计算出高楼的实际高度,不限制工具和方法。”此类启发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开展对数学的思考和应用。

三是按照课标规定的多种评价方法进行作业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角度、多角色评价方式。多角度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知识发挥等;多角色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的评价设定,有助于教育成果的检验和改善,实现对作业的整体质量把控。

2. 选编创编,用好教材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的选编要注重围绕教育目标,开展因材施教;创编要注重提升教育品质,开拓学生思维,将教材内容筛选、打散和精取,实现对教材资源的有效“盘活”[2]。在教材选编方法上,教师围绕学生所在年级的教育目标展开思考,合理选编教材内容,注意对同质化内容的取舍与对优质内容的重点选择。

教材创编是一项考验教师思维的工作,对现有教材资源进行创新加工,应跳出教材设定的教育模式和框架,根据现有教材资源创设富有趣味性的作业类型。通过探索富有想象力的作业模式,开创性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二、把握实效性原则

1. 分层式作业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分为基础组、中等组、高等组三个层次,在各组分别选取一名代表,负责作业的发放、回收与反馈信息的收集。以四年级教学为例,针对基础组,教师可以设计数字计算类作业,包括数字和图形深度认知、乘除类计算作业;针对中等组,教师可以设计计量、统计类中等难度作业,包括基本图形度量、数据统计图制作等;针对高等组,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推理、逻辑论证等类型的作业,包括数字方格表逻辑论证作业、物品拿取和时间计算等推理作业。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还应考虑作业风格,基础组应重视趣味性,中等组需要重视与生活实践结合,高等组需要重视思维创新性。教师也可以对同一题材进行不同的难度设定,分别设计在三个层次作业中,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共同参与感。

2. 调查式作业设计

调查式作业是通过社会调查,认识社会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作业模式,它的优点在于来源于社会现实,能够着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小学阶段设计这一类型的作业,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一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调查研究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教师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设计一个调查式作业“调查家庭的水电使用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学习如何节省家庭用水用电的费用”,培养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社会实践价值的作业,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区的绿化带面积及布局方案,需要计算小区面积、居民数量等,该作业包含了百分数、统计图、数与形、比例等知识,便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能反映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应符合教材中知识的教授范围,符合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能够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以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反思。

3. 阅读式作业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数学计算往往会觉得枯燥,且从心理上无法理解为何要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关于数学起源、数学知识对人类文明发展作用的阅读式作业,选取部分通俗易懂的内容,如在《小学数学文化丛书:历史与数学》这本书中选取“十进制计数法的来历”“了不起的《九章算术》”“李白买酒与逆向思维”“中国历史名题—鸡兔同笼”等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后写下感想和学到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 游戏式作业设计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通过游戏方式逐渐学会社交和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在小学阶段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作业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游戏式作业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能够满足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满足娱乐性,又要满足教学的目标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数学游戏来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例如,设计一个数字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规则将数字连成一串,每个数字都必须是前一个数字的两倍,无法回答的学生要背诵九九乘法表,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游戏,例如,设计一款数学迷宫游戏,借助大型积木或者板凳类工具摆成迷宫,学生通过迷宫,需要解答每一关的数学题目,找到正确的路径,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将一个数学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是一个拼图,学生需要根据拼图的形状和规则,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解答,让学生在拼图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三、把握层次性原则

1.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

“双减”政策要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把握层次性原则,采用分层设计,增加作业的丰富度。

为了增加学生作业的层次性,教师在对学期作业的权重进行设计时,可以将作业设计为三种层次,即必须完成、选择完成、自主完成,这三种类型的作业各占60%、20%、20%。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设计的作业;选择完成的作业是教师布置了一些题目,学生挑选完成;自主完成的作业是教师设定作业知识点,学生创新性地完成作业,教师也可以对该类型题目设置较高权重,降低必须完成的作业的权重。

分层式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空闲时间进行设计,将课时作业和周末作业分为两个层级,课时作业为时长较短的作业类型,更偏向于习题类、益智类、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数学题。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教师讲解了“数学广角—数与形”的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个实践类课时作业:“计算家里的空置面积,共有多少平米?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规划和使用?请画下来进行合理计算。”周末作业为时长较长的作业类型,更偏向于小组作业、探究类、拓展类作业,如设计一个小组类周末作业:“以组为单位,调查本市公园每周日上午的参观男女数字,按比例制作条形图,并归纳数字规律。”学生可以在周末自建小组完成作业,也可以让家长陪同完成作业。

2. 减少机械性作业

“双减”政策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减少机械性作业。教师想要在课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識,可以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或是将数学引用到学生喜欢的场景中,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将家里的20颗瓜子平均分给4个人,你准备怎么分?将分配的方法记录下来,讲一讲你对除法的感受。”提示学生可以将瓜子用多种方法分配,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为了减少数学作业的机械性,教师还可以加入有关生活场景的计算作业,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购物、旅行、游戏等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作业:“将家里当月购买的茄子和苹果数量进行比对,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因数和倍数规律,画下来或写下来,对各自的因数和倍数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宗余,金雯雯.宏观把握·中观整合·微观突破——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三重视角[J].中国数学教育,2023(Z3):4-8.

[2] 方齐珍.变化与应对:以“双减”目光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J].福建教育,2023(27):37-40.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大信任家屯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式作业双减教材
如何借信息技术优化“自助餐”式初中英语家庭作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比与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对比与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