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时代川渝双城高职院校的虚拟文创社区建设研究分析

2023-09-22陆瑶何思璇黄芳芳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双城文创数字

陆瑶 何思璇 黄芳芳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一、双城高职院校文化社区的缘起

在新技术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从行业经济发展阶段趋向国际化。元宇宙是一种崭新的概念,是一个多元世界(Metaverse),是一个包含多种类型的多世界(multisubstrate),并具有多个属性的超越性空间。通过一个完全由虚拟基础设施构成、以数字为基础,并融合物理空间(如网络)和社交网络功能的完整系统。元宇宙(metaverse)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是指基于数字或类比数字构建的数字世界。从世界范围看,元宇宙的概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包括了互联网概念、电子技术(5、6 G)、计算机、通信系统、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数字世界中广泛应用。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以及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落地,使得虚拟数字世界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虚拟空间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虚拟空间;它是一种能将物理世界、数字世界以及虚拟社会等现实世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虚拟世界。虚拟社群作为一个整体在互联网领域内被称为新媒体(metaverse),新媒体技术则是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了我们生活之中。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及5 G 时代到来,网络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场景等新问题。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元宇宙数字文化社区视角来探索川渝两地高职院校在共同构建虚拟文创社区时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充分挖掘文化要素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川渝高职院校在虚拟文创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与策略供参考。将从构建川渝两地高职院校虚拟文创社区角度探索川渝双城职业院校共建网络文化社区并构建基于VR/AR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其为“元宇宙时代”高校建设虚拟文创社区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高校一直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促进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产教融合战略规划(2019-2025 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从量大面广的经济活动转变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形式上,涌现出一批以动漫游戏、文学艺术等内容为载体的数字创意产品。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呈现出全球化传播特质,而虚拟文创社区作为新一代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典型形态成为目前众多高校的研究重点。目前国内高校拥有相关研究比较活跃的但未见具体完整专业的培养。在虚拟文创社区中,用户可以充分参与内容生产并利用这些虚拟货币进行消费。因此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于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意义重大,建设好“元宇宙”将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社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川渝双城高职院校合作模式分析

作为国内高职院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四川省和重庆市两个城市都拥有众多的高职院校和专业。而其中的高职院校可以看作是以“双高计划”为代表的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代表。可见,川渝两地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川渝地区虚拟文化社区的参与度将是较高。根据四川省和重庆市教育厅发布的《四川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高计划”实施的意见》显示:到2025 年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四川省共向重庆市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00 万人;重庆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5 万人。而四川省也在积极推动成都市“双高计划”落地。近年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加快“双高计划”的实施进度,与重庆地区“双高计划”推进进度实现了无缝对接与互补。从“双高计划”的实施进度来看,川渝两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要求不断变化之中,以川渝两地为代表的成渝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要想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探索出适合四川和重庆两个地方高校实际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川渝两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城市群,同时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城市群的双城经济圈规划将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2021 年重庆被定为全国首个数字经济特区,成都也被定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更将加快推进两地文化交流、合作与融合,将文化产业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地城市经济发展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川渝两地在“元宇宙”时代建设虚拟文创社区方面可以弥补存在的现实差距,因此构建虚拟文创社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双城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发展路径来看将 VR 技术融入学生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教育的本质来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内容平台即虚拟文创平台能够提高大学生创意思维水平并提升对地区文化的深入学习。

三、双城高职院校虚拟文创社区的建设策略

虚拟文创社区是一个面向产业或企业、专业和服务群体进行综合应用的虚拟体验空间。虚拟文创社区在虚拟空间中的“元”,是由各种不同资源集合而成,是现实世界中具有共同属性或关联的场所,其核心是“元宇宙”。在元宇宙时代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万物互联时代。在此背景下,双城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在传承发展文化的同时对标一流专业、品牌专业的要求构建基于“元宇宙”的虚拟文创社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川渝两地在高校虚拟文创社区创建中应当坚持“三个融入”即融入产业发展、融入数字经济、融入“一带一路”,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以新技术、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和发展第一推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虚拟文创社区则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变革新要求下衍生出的一个崭新类型、新型业态,虚拟文创社区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形成完善出来的一个新领域群或多个虚拟世界。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是虚拟文创社区构建过程中,同时需要打造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事项。具体来讲:一是打造以校园为重点的文化虚拟IP 学习社区,在定位文化IP 后转化为知识IP,在此之后深挖IP 内的知识点以构建社区;二是基于“互联网+”运用建设相应的教学运行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同时利用虚拟社区IP 加速教学相长、互助互学;三是虚拟文创社区主要以“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线上主要提供基于数据监测和分析报告服务于学校或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四是线上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管理服务系统和技术手段有效对接,线下为满足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种途径。

虚拟文创社区通过各种技术与手段建设成一个具有虚拟性、交互性、互动性、沉浸式、数字化、体验感强、互动真实、场景化的“新物种”。它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后的一个虚拟空间。高校虚拟文创社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虚拟文创社区构建;第二部分为虚拟文创社区运营构建。师生校友可以随时进行虚拟互动和虚拟现实增强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基于 AR 的增强现实技术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真实、更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可以增强现实世界的沉浸感与互动性;同时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与兴趣点;激发创造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因此建立的虚拟文创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多种数字化要素构成;二是以数字经济为支撑;三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四是基于“互联网+教育”;五是促进产教融合;六是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依照以上才能以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虚拟文创社区要通过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形成新业态,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融合,构建特色鲜明、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富有活力的未来高质量双城互动校园虚拟文创社区。

四、高职院校建设虚拟文创社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虚拟文创社区是一种新技术与新业态的结合体,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特性。它能够解决现有传统院校课程教学中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而难以找到具有社会需求且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际问题。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文化产品线上线下传播,实现师生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我国现有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单位,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力度不够;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严重,学校开设文创专业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学校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很难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建设一个高质量虚拟文创社区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将校园打造成为学习体验馆及文创基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虚拟文创社区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平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学校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特点是“重教育、轻创业”,但要将文化 IP 从校园中搬到现实生活中,尤其需要在产业链层面上的合作。在文化 IP 的产业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文化软实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应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虚拟文创社区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新业态,属于新型工业形态或新兴产业形态,因此构建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开放的校园平台,即双城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平台,也是社会与校园之间的互相联系的桥梁。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发现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虚拟交互方式也是可以改变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未来不仅是沉浸式体验,而是虚拟信息交互、知识传播、沟通交流等方面都会产生改变世界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日趋日常化的技术院校中早日建立相应的体系,是应时的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虚拟文创社区进行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时代特色,有利于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需求,促进双循环战略实施,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双创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以文化 IP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服务、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与时俱进,需将虚拟文创社区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完善双城高职院校“元宇宙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通过院校共同开发优质的校企合作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引入到双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为企业开展元宇宙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支持,帮助学生通过科研项目探索元宇宙相关理论。三是加快校企合作平台和项目资源共享,共同探索出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组织开展虚拟文创类实践及线下行业体验活动来丰富学生知识面。虚拟社区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关键是三方面,一是大学生应提高自律,加强自我约束,二是相关部门应制定虚拟社区规范并完善,三是教育工作者通过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来疏导文化。在实践中加强文化资源的利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文化基因。

猜你喜欢

双城文创数字
陶溪川文创街区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答数字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数字看G20
双城和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