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3-09-21李响
李响
[摘 要]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培养要求进行命制,总体上呈现了以下特点:核心考点明确,素材联系热点,注重回归教材,强调基础,突出综合,关注应用,体现创新,突显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文章重点评析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卷中部分有特色的试题,并针对性提出高考备考建议。
[关键词]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评析;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7-0071-0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生物学试题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注重对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學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一、试题评析
(一)考查内容编排合理,落实核心素养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体会出发,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生物学科学习特点,突出学科育人价值。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共有6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2道选修题(二选一),满分90分。对比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发现,《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仍然是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命制的出发点和归宿。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的题型跟近几年高考生物学试题基本保持一致,围绕生物学学科主干知识,精选考查内容。题目分步设问,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拿到每道题乃至全卷的基本分,同时也能保持合理的区分度。考查内容围绕三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均为各模块主干知识,且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对各模块主干知识的考查均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掌握本质,强调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的核心考点涵盖细胞的物质运输,细胞的增殖,细胞的能量代谢——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等等。选考部分则包含微生物的培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内容。这些核心考点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题型设置方面,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仍然保持以往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试卷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的题型结构。例如选择题第6题,题干情境是如何在饲养早期区分雏鸡的雌雄,从而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选用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37页“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遗传现象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如何在饲养早期通过羽毛性状来区分雏鸡的雌雄,从而适应生产需求并能及时进行分选,以达到提高养鸡场经济效益的目的,注重考查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而非选择题第30题则从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入手来设计实验,将分级调节相关知识融入具体实验中,全面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基本概念考查,聚焦关键能力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延续了以往高考生物学试题考查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情况的传统,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基本概念的学习和领悟,紧扣教材,把握学科基础,避免机械刷题带来的弊端。例如选择题第1题的考查内容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该内容源自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17页中关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内容,题干表述与原文非常接近,若学生认真复习教学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注重对学生生物学关键能力的考查,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中,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例仍然较高,很多题目从教材基础实验入手进行设问。例如选择题第2题让学生分析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正常小麦的容器内培养,要求学生分析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考查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关系的理解。选择题第3题讨论了神经肌肉接头的问题,从神经递质、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等角度进行命题,该内容源自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19页,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后膜的兴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降解等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理解。
(三)关注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的选考题第38题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为主题,讨论了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PCR的基本过程以及病毒疫苗的种类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等,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生物学热点问题,从学生熟知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现代生物科技相关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第37题以利用制糖废液作为碳源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废物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第29题以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对氮素[NO-3]的吸收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立足学科特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试题同时以曲线图为素材,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具体问题部分采用“依据是……”“原因是……”“措施是……”的设问,考查学生的问题情境应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关注基础能力,强调思维灵活性
近几年的高考遗传题往往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考查学生对遗传与进化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重点检测学生能否独立思考和进行逻辑推理,试题不是一味地强调演算的复杂程度。同时,增加了长文字填空和探究类遗传实验设计的考查频率,进一步加大了试题考查的灵活程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完全标准的答案表述,强调思维灵活性,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同样是这样。例如第32题考查某植物的花色遗传,已知花色素的合成途径和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题中第(2)问不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遗传计算求解,而是设计遗传实验进行验证,题目并不限定答题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学生需要在熟知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语言进行解答。本题充分体现了近年来高考生物学试题关注遗传学知识基础、强调遗传类试题思维分析过程的命题趋势,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实验考查,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4题探究酶P的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考查学生根据各个组别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第30题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列出两组实验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调节机制的掌握情况。第31题运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首先就样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考查,第(3)问则是比较空中拍照技术相对于标志重捕法的优势,换一个角度强调样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第32题以植物花色的遗传控制为情境,在探究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时要求只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之只进行1次杂交,通过限制杂交条件,引导学生在答题时积极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上,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且形式多样、角度新颖、内容贴合实际。
二、高考备考建议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复习备考观念
在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复习备考观念,尝试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在一轮、二轮复习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变机械灌输式复习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型教学模式。
(二)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高考试题。紧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已然是有效实施新高考复习的基石,教师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除了让学生通过几轮高考复习获得有效的应考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科学实践、主动参与培养生物学思维,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三)以课堂高效为指导,减少认知冗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在朝着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一味地拼时间的复习已逐渐陷入瓶颈期。如何进行合理化、高效化的复习教学成为新形势下师生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新材料时会不断形成工作记忆,但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对新材料的消化和处理需要有一整套分配原则。如果学生的学习、复习材料含有较多的信息且内容相互交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效率抑制,即认知负荷超载。具体的解决办法有:精心制作复习课件、精选教学媒体、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巧用体态语、精炼复习讲义等。通过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可减少学生复习过程中不必要的认知负担。
(四)以学生学情为指导,紧抓基础知识
近年来,高考生物学试题的难度系数一直设置在0.6至0.7之间。对于大多数成績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复习至关重要。部分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往往对基础知识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已牢固掌握,因此不够重视,导致在答题中一些低水平的失误总是频频出现。例如生物学基本名词书写失误总是层出不穷,如将神经元写成神精元、将纺锤体写成纺垂体等。文字书写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没有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只凭借纯机械式的记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给学生营造科学、严谨的思考氛围,注意观察学生在听讲各类知识点时神情动作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规范教学概念表述,培养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减少疏漏。
(五)以归纳联系为指导,建构知识网络
部分学生经过高三一整年的复习,对生物学各模块、各章节知识的记忆已比较深刻,此时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进而建构知识网络。建构知识网络可借助概念图的形式来进行。生物学教材很多章节的课后习题中都出现了概念图填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善这些概念图,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综合把握,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以答题规范养成为指导,提高答题技巧
生物学试卷非选择题部分变化多、细节多,学生经常在考试时因为各种原因而丢分。对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归结答题技巧。一是合理归因,借助阅卷平台大数据对学生的选择题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最薄弱的知识点,并设置一些同类题进行替换练习,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而后编写有针对性的问题小练习,并进行批改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提升学生的答题质量。二是加强各类练习考试的考前指导,在课堂小练、小测验、月考、联考等考试中加强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包括答题时间分配、考场应变、语言组织、文字书写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一类问题进行专门练习,增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学试题考查更加科学全面,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关键能力提升;重视基本概念考查,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能力,强调思维灵活性。教师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复习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隆平,邓纯臻.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学试题特点简析及备考建议[J].生物学教学,2020(2):57-59.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