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的应用

2023-09-21张慧莹邹新宇

天津教育·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节气劳动幼儿

张慧莹 邹新宇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与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思想价值,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劳作,同时,二十四节气具有文化性、人文性、趣味性等多重特征,是科学适宜的教育选材。因此,不少幼儿园都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园本课程之一,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融入劳动教育过程。为了保证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深入思考,挖掘其教育价值,发现当前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让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发挥奇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一)顺应幼儿的天性

优秀的教育从来不是教育教学者的“想当然”,而是从幼儿的天性出发,顺应他们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幼儿天真烂漫,比起说教式的教学活动,他们更容易从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收获体验。而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正顺应了幼儿的基本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实际活动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地亲近自然,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探索自然,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劳动,助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催化剂”,更是幼儿学习成果的有力保障。当教师提及“劳动”一词,绝大多数幼儿的感受都是枯燥、无聊、疲惫、无趣,但是运用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推动劳动教育,则能够给幼儿带来别样的情感体验。首先,二十四节气本身对幼儿而言就具有神秘性、趣味性与探索价值,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其次,项目化学习改变了单一化、传统化的教学设计,给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丰富了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新奇的探索中收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与劳动知识。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幼儿便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直接体验和感官感受进行学习。

(三)发展幼儿的探究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培养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也应当在教育活动中顺应当前的趋势,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将探究意识深埋在幼儿心中。而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劳动,接触自然,依靠自己的主观体验与主动探索,在劳动过程中感知二十四节气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深挖掘、勤思考、多探索,探究意识显著增强。

(四)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比起传统的学习活动,项目化学习更强调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协作,让个人能力凝结成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克服过程性问题,解决新困难,从而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二十四节气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但对幼儿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小组协作模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更高效率地完成劳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从而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融入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劳动,轻知识

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幼儿教师在融合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劳动教育,而忽视了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与知识因素,让这一学习活动沦为披着二十四节气外衣的劳动,致使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利于传授自然知识、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错失了教育时机,阻碍了幼儿对二十四节气背后的传统文化元素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二)劳动活动较为单一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应当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然而,在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设计的劳动活动都较为单一,有的教师甚至将“植物种植”作为所有节气唯一的教学内容,这种单一的劳动活动难免会让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成果不佳。

(三)時效性短

优秀的教育应当具有持久性,让幼儿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绝非单一的学习活动。然而,在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中,不少教师都在活动设计方面缺乏连续性,将每一个节气作为一个教育的时间点,缺乏长久引导,导致幼儿难以理解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文化因素,更难以基于教学活动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无法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切实提高。

(四)忽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重要学习场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与家长“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然而,在二十四节气项目化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忽视了家长的作用,没有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以节气为主题的劳动活动,致使幼儿无法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体会,难以深入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及劳动的意义。

三、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融入劳动教育的应用路径探究

(一)鼓励作物种植,加强幼儿体验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对后来农耕活动的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此,教师在项目化学习结合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一特点。既然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是以农耕为基础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将耕种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开发,引导幼儿开展多样化的种植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辟一片不大不小的土地,并以班级为单位给土地进行划分,实现一个班级管理一片土地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耕种、存活率高的农作物,如韭菜、茄子、空心菜、白菜等,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下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对二十四节气的形象化认知。再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耕种与照料植物的方式,通过“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日佳蔬韭为先”“一月葱,二月韭”等民间俗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种植方法,提高幼儿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最后,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应當鼓励幼儿做好观察日记,将作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仔细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并且书写经验日记,将自己在松土、播种、浇水等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当前,不少幼儿都存在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鼓励作物种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加强幼儿对劳动活动的切实体验,促使幼儿养成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将劳动教育真正内化于心。

(二)基于传统习俗,设计教育活动

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历史因素,还具有民俗文化,甚至不少节日都与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中,不同节气都有不同的习俗,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一习俗开展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劳动中有所收获与感悟,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节气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幼儿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领悟劳动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能力与思想的双重提高。

以“冬至”节气为例,北方城市有包饺子的习俗,教师可以在冬至这一天为幼儿准备好面粉、饺子馅等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适当采摘一些幼儿种植的作物作为饺子馅原料,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意义与收获。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可以教幼儿包饺子,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给幼儿讲述饺子的历史由来,并告诉幼儿“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来的,一直流传至今。同时,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学会包饺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根据文化背景,展开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活动,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风俗,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多考虑季节因素与文化背景,打破单一的教学设计,开展具有趣味性与实践价值的季节性活动。

以“春分”时节为例,这一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踏青活动,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感受春意盎然,捡拾游客掉落的垃圾,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明”时节有放风筝的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作风筝,体会手工的乐趣。“夏至”时节,古时就有食面的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面食制作,感受不同节气的习俗。“秋分”时节,人间处处丰收忙,代表着成熟与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采摘,让幼儿在劳作中收获快乐与思想体悟。

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特征,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因素,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受到这些节气的意义与趣味,才能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四)重视家园共育,组织家庭劳动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要想让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真正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奇效,教师就应当及时将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节气因素,鼓励和帮助幼儿在劳动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在“秋分”时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带领孩子收集街边的落叶,并挑选合适的落叶设计树叶粘贴画;在“立冬”时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种植蒜苗,通过分工协作,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在“清明”时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家庭大扫除,在共同做卫生的过程中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体会劳动的乐趣,看着干净整洁的家收获劳动的满足与快乐;在“大雪”时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领幼儿清扫小区里的积雪,方便行人与车辆出行,让幼儿在劳动中收获赞扬与荣誉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幸福;在“小寒”时节,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在幼儿园制作的“福”字或者灯笼带回家,并亲手装点自己的家,感受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树立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思想观念。

家园共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路径,作为教师也应当在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中组织相关的家庭劳动,让家庭与幼儿园共携手、齐协力,推动教学成果不断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化学习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与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这一项目化学习的意义与优势,发现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推动教学成果的新发展。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二十四节气融入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03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节气劳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