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货物 倡议下的中非货物贸易发展:成效、挑战与展望

2023-09-21田伊霖程慧段红梅

对外经贸实务 2023年8期

田伊霖 程慧 段红梅

摘要:非洲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持续发展,取得了贸易总额曲折上升,主要贸易伙伴保持稳定,贸易商品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促进平台加速完善等成效。然而,现阶段中非货物贸易占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比例仍较低。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仅非洲自身安全形势恶化影响了中非货物贸易健康发展,中非贸易合作机制也仍需完善。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也在阻挠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尽管中非货物贸易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展望未来,中非货物贸易预期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区域贸易合作继续拓展,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也将加速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非贸易;区域经济合作

引言

“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2013年被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球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繁荣之路。

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非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各领域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对中非合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非洲各国的普遍欢迎。相较于世界其他区域,非洲地区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积极性更高。许多非洲民众和学者高度称赞“一带一路”合作提高了非洲地区人民的福祉。截至目前,中国已同阿尔及利亞、南非、肯尼亚等52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总计2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中,货物贸易的发展是推动双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一带一路“五通”指标体系中,“贸易畅通”是五个重要的一级指标之一。贸易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非双方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广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十年中,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非“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一带一路”五通的实现增添了强劲动力。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发展为切入点,总结当前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现状、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下一阶段中非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货物贸易合作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货物贸易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遇到阻碍,但总体来看,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在曲折中仍保持了上升态势,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非货物贸易顶住了压力,快速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中非货物贸易结构逐步改善,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总体保持了稳定,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代表的中非贸易促进平台也在逐步完善。

(一)中非双边贸易曲折上升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22年,中非双边货物贸易总额曲折上升。如图1所示,除2016和2020年由于大宗产品价格波动、新冠疫情及非洲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中非双边货物贸易总额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十年来,中非双边货物贸易总额由2013年的2102.4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28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3%。其中,尽管中非货物贸易曾在2016年和2020年经历了大幅下跌,一度较上一年度分别下跌16.8%和10.5%。但此后,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又进入了快速恢复期,下一年度该项数据均快速大幅回升。2017年和2021年,中非双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700亿美元和2542.9亿美元,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14.1%和35.3%。特别是2021年,中非货物贸易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快速调整,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彰显了中非经贸合作的韧性和强劲动力。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双边货物贸易总额总体保持曲折上升态势,且增长动力已逐步恢复。

在中国对非洲出口方面,2013-2022年,中国对非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尽管2016年中国对非洲出口较上一年度大幅下滑了15.1%,但此后该项数据保持了快速增长。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致使全球贸易发展受阻的情况,中国对非出口额仍保持了小幅增长。2022年,中国对非洲地区货物出口总额已达1644.9亿美元,较2021年的1483.7亿美元增长了35.3%,较2013年的928.1亿美元则大幅增长了59.8%。(详见图1)

在中国自非洲进口方面,2015、2016及2020年,中国自非进口额分别下跌19.3%、16.8%和10.5%,下跌幅度较大。但随着中国自非洲进口的优惠贸易安排不断丰富,例如中国-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以及中国政府逐步给予非洲地区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中非经贸博览会等贸易促进平台的搭建,连同跨境电商、易货贸易等贸易模式的完善和创新,2021及2022年,中国自非洲进口额分别大幅增长43.7%和11.2%。(详见图1)

(二)主要贸易伙伴总体稳定

从贸易伙伴来看,2013-2022年,中国与非洲前十位贸易伙伴总体保持稳定,特别是南非、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三国长期位居中国在非洲前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22年,中国同非洲前三大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79.5亿美元,占当年中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38.3%。其中,十年来,南非始终保持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22年,中南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567.4亿美元,占当年中非货物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此外,由表1可见,近年来,中国同刚果(金)双边货物贸易总额有较大幅度提升,由2013年的37.2亿美元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219亿美元。刚果(金)是中国重要的关键矿产品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自非钴矿进口几乎全部来自刚果(金)。此外,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东部非洲国家逐步超越苏丹、利比亚等非洲传统化石燃料出口国,跻身中国与非洲贸易伙伴前十位。其中,2022年,中国与肯尼亚双边贸易总额为85.2亿美元,位居第七,中国与坦桑尼亚双边贸易总额达83.1亿美元,位居第八。

(三)贸易商品结构逐步改善

一直以来,中非双边贸易商品的结构总体保持稳定。近年来,随着中非各领域合作深化,双边货物贸易品类日渐丰富,中非双方更多优质商品进入对方市场,促进了中非贸易结构的改善。

从进口方面来看,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商品集中度较高,主要为化石燃料、矿产品以及金属及其制品。非洲是中国能源及关键矿产品的重要来源地,2021年和2022年中国自非洲矿产品进口额分别为625.8亿美元和670.9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比重高达59%和57%。与此同时,中国自非洲农产品等非资源类产品的进口额不断提升。中国是非洲农产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据《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数据显示,近年来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速达11.4%。2021年,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2%。卢旺达咖啡、肯尼亚鲜切花卉、南非水果以及毛里塔尼亚水产品等非洲产品逐步走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自非洲进口的潜力逐步显现。从出口方面看,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仍以机电产品、纺织品原料及其制品以及贱金属及其制品为主。2021年和2022年中国对非洲出口额最高的大类商品均为机电、音响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出口额分别为364.6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出口额的24.6%和25.4%。此外,随着中非双方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对非出口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等产品也有所增长,例如2021年中国在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方面的对非出口金额达136.8亿美元,增幅为55.8%;2022年该类产品出口额进一步增长,超过150亿美元。

(四)贸易促进平台加速完善

近年来,中非贸易促进平台的搭建进入“快车道”。此前,相较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国同非洲地区国家缺乏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高层级、高水平的贸易促进平台。但是,随着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创办,中非之间终于拥有了高水平的贸易促进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是2018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八大行动”中“实施产业促进行动”的第一项内容,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更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体现”。

中非经贸博览会通过“央地协同、政企结合与多方共享”三种方式,有效汇集了多方力量共商共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据新华社报道显示,2023年7月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参展商达1500家,较上届博览会增长70%;来自29个国家的1590项展品报名参展,较上届增长165.9%,会期内拟签约和对接的合作项目总计218个,金额达到了191亿美元,推动了中非贸易合作再上新台阶。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比,中非货物贸易所占的比重仍较低,同时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同时,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世界经济下行等诸多压力面前,非洲大陆的安全形势有恶化的迹象,也对中非贸易合作产生着不良影响。此外,中非贸易在海关、质检、商务领域的机制性合作仍不健全,西方国家也仍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贸易合作。

(一)中非贸易占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例较低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含52个非洲国家,占比达34.2%。而现阶段,中非贸易总额仅占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13.6%,且该项数据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不仅如此,中非贸易进口和出口额占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相对较低,且占比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24.9%和16.3%,下滑至2022年的13.2%和13.9%。(详见表2)

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机电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这些产品附加值较低却占据了中国对非洲地区出口额的一半以上;二是中国自非洲进口产品种类较不丰富,现阶段中国自非洲进口最主要的产品为矿产品,矿产品进口可占中国自非洲进口额的五成,而非洲地区其他如农产品、食品、化工产品等其他商品在中国自非进口中占比仍较低,非洲商品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三是相较于欧洲、亚洲的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非之间距离相对较远,物流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仍有待提升,而物流和通关效率的不足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二)地区安全风险危害中非贸易

相较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非洲的地区安全风险更为严重。近年来,在俄乌冲突叠加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非洲地区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挑战增多。非洲地区安全局势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是近期非洲政治安全有恶化迹象。据统计,2020年至今,非洲已发生了14次军事政变,当前的苏丹政变已经是该国四年内的第四次政变。2023年,非洲地区还有17个国家面临总统和议会选举。特别是2023年末,刚果(金)将迎来新一轮总统选举,现任总统齐塞克迪宣布再次参选,遭到反对派的联合反对。刚果(金)是中国在非洲钴矿砂等关键矿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而钴矿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重要物质。现阶段,欧美日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争夺刚果(金)的矿产资源。而刚果(金)安全形势的变化将对其矿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是非洲地区恐怖主义有所抬头。自2020年新冠疫情流行以来,非洲大陆的恐怖主义活动就呈现显著增加态势,疫情不仅掣肘非洲国家自身实施的反恐行动,也导致了国际反恐力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2022年,非洲恐怖主义危机愈演愈烈。当前非洲地区,尤其是西非萨赫勒地区面临多重危机,圣战组织利用民主矛盾不断进行扩张,安全危机又持续引发政治危机并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2023年7月,武装分子在尼日利亚北部杀害了24名村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西非国家持续存在安全挑战的担忧。位于萨赫勒地区的尼日利亚、苏丹等国是中国在非洲重要的化石燃料来源国,中国同该地区的马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国家的贸易合作也在快速发展。该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对中国同上述国家的贸易往来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乌克兰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在通过经济、社会和民生等领域影响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给非洲地区的安全增加挑战。

(三)中非贸易合作机制仍不健全

当前,中非贸易还存在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合作机制建设仍相对落后。在商务领域,截至2023年7月,中国已与新加坡、巴基斯坦、瑞士等国家签订了19个自贸协议,而非洲地区仅有毛里求斯一国。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显示的正在谈判和研究的自贸区中也没有其他非洲国家或区域组织。在海关合作领域,2021年5月,中国海关才刚刚同乌干达海关签署了《中乌海关关于“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的安排》,使乌干达成为非洲地区首个与中国海关签署AEO 互认安排的国家。与欧洲、亚洲等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比,中非双方在海关 AEO 互认安排方面发展十分滞后,直接制约了双方在贸易安全与便利、数据交换、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合作、AEO 国际互认合作、边境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另外,中非在质检领域的合作机制也不完善。例如,中国已与欧盟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商品快速风险预警机制,与多个国家建立了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核查机制。而中非在质检结果互认、信息互通和标准协调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进展较为缓慢。

(四)西方国家阻挠中非经贸关系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在非洲“一带一路”建设各领域都取得了卓著成效,中非之间政治互信愈发坚实,经贸往来日趋紧密。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却利用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各种渠道,炮制所谓“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资源掠夺”、“环境破坏”等新闻,意图通过操控舆论阻挠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例如,一些西方势力频繁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合作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鼓吹“中国对非洲加大投入是基于对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原材料的需要”,同时称“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不平衡,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此外,一些西方国家还通过其在非洲培植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抹黑中非合作,例如2020年“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在其撰写的题为《中非共和国政府亟需暂停博祖姆地区的金矿作业》的报告中,指控4家中国金矿企业侵犯人权、污染当地水源和生态环境,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货物贸易未来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非之间的贸易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非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与合作平台。尽管面对诸多问题与挑战,但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中非双边的不懈努力,中非货物贸易的发展预期仍将保持积极的态势。

(一)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之间的贸易规模仍有希望持续增长。中国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将继续扩大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中非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随着未来中非贸易促进平台和贸易相关机制性合作的不断完善,中国将继续扩大对非洲地区的农产品、关键矿产品的进口,也将持续扩大对非机电、化学、纺织以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二)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现阶段,中国自非洲进口仍以化石燃料、矿产品为主。下一阶段,随着非洲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的持续推进,中非贸易结构也有望继续优化。更多非洲产品将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等促贸平台,在中国市场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通过海关总署《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未来如南非鲜橙、摩洛哥柑橘等更多的非洲优质农产品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将被不断拉近。

(三)区域贸易合作拓展

今后一个时期,中非之间除了双边贸易,可能会开展更多区域性的贸易合作。目前,中国已经同毛里求斯商签了自由贸易协定。未来,中国可借鉴同新加坡、东盟等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的经验和做法,继续探讨同非洲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以及如东非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区域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自贸谈判,扩大中国在非洲自贸伙伴“朋友圈”,来促进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四)数字贸易迸发活力

当前,中非数字贸易正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共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非之间的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也将迸发更大活力。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和数字支付的推进将极大地促进中非之间跨境贸易的便利化。同时,通过中国企業在非洲积极推进数字化设施搭建,向非洲国家推广中国先进成熟的电商模式,中非双方将携手消除数字鸿沟,共同打造中非“数字丝绸之路”。

(五)绿色贸易加速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未来中非双方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合作,中非绿色贸易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机遇。中非双方在资源开发和贸易促进方面,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技术应用,逐步引导企业选择绿色原料并开展清洁生产,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苑希,孟寒,祁欣. 共建“一带一路 ”十周年:成就、经验 与展望[J].国际贸易,2023(04):69-80.

[2]武芳,姜菲菲. 扩大自非洲进口的政策思考[J].国际贸 易,2018(06):44-48.

[3]毛小菁, 等.  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 2023[R].北京:商 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3.

[4]肖皓,唐斌,许和连.  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建设成效与展 望[J].西亚非洲,2023(03):74-93.

[5]鲍家政.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非洲恐怖主义发展态势[J]. 非洲研究(辑刊),2022( 1).

[6]姚桂梅. 2023 年非洲形势展望:动荡中展现发展韧性 [N]. 智库中国,2023.1.2.

[7]田伊霖,武芳. 推进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2018 年中非贸易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 2019(06):12- 17.

[8]李新烽,吴传华. 大力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J]. 红旗文稿,2022(18):46-48.

[9]杨宝荣. 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的成效[J].海外投资 与出口信贷 2022(5):41-48.

[10]赵雅婷.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非洲发展治理与中国 角色[J]. 中国非洲学刊 2021,2(01):24-43.

[11]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J].西 亚非洲 2023(3):3-23.

[12]刘宇然,周宁卓,邓丹,等.“一带一路 ”背景下湖南与非  洲的合作 ——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例[J].现代商业, 2023(04):83-85.

[13]殷之光. 现代化新路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中非合  作发展普遍意义的讨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02):161- 176.

[14]袁晓慧.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农业合作回顾与展 望[J].国际经济合作,2022(06):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