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的相关性研究

2023-09-21刘林峰张文邓青川王红艳曹俊荣娴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程度养老量表

刘林峰,张文,邓青川,王红艳,曹俊,荣娴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复杂等特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难题[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且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20%,并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作为最为常见的类型,占比90%以上[3]。长期的高血糖可损害老年人的器官与组织,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4]。此外,漫长的治疗过程与并发症也给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5]。相关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焦虑、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6-7]。社交疏离指个人由于多种因素对社会行为的潜在影响从而导致的自我疏远与隔离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可加重照护负担与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8]。目前,国内关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的研究较少,探讨其相关性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通过了解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老年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所养老机构共2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不愿配合本次调查者。本研究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97.3%。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程和并发症情况等内容。

1.2.2 UCLA孤独感量表 采用Russell等[9]于1978年编制的UCLA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于1980年、1988年经过两次修订,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孤独感的调查。该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按照Likert 4 级 评 分 法,分 数 范 围 为20 ~80 分,分 数越高说明被调查老年人的孤独感越强。分数≤39分为无孤独感,分数40 ~59 分为轻度孤独,分数60~79分为中度孤独,分数80分为重度孤独。中文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10]。

1.2.3 一般疏离感量表 该量表由Jessor等[11]编制,吴霜等[12]进行翻译与修订。包括四个维度:自我疏离感、怀疑感、他人疏离感与无意义感,共包括15个条目。按照Likert 4级计分法,分数范围为15~60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的社会疏离程度越高。

1.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以一对一的方式收集资料,匿名填写,在取得老年人同意后,由调查组成员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向老年人解释本调查的目的与意义,逐一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与注意事项,如老年人无法独立填写,则由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调查员需认真检查问卷填写质量,出现填写不完整或错误之处及时指出,提醒研究对象进行纠正补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53例调查对象中,男131例,女122例;年龄60~69岁82例,70~79岁114例,≥80岁57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9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4例;有配偶122例,无配偶131例;糖尿病病程<10年64例,10~20年140例,>20年49例;无并发症138例,有并发症115例。

2.2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社会疏离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得分为(42.24±5.980)分,社会疏离得分为(39.02±3.490)分。

2.3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并发症情况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4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的相关性分析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得分与社会疏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62,P<0.01),见表2。

表1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的单因素分析(x±s) 单位:分

表2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的相关性分析

2.5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孤独感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与社会疏离总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疏离总分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方法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变量名称及赋值

表4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的多因素分析(n=253)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 本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得分为(42.24±5.980)分,提示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与Cheng等[13]调查结果相似,略高于库敏等[14]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次调查选取对象、地区及不同地域文化存在差异有关。分析原因,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可出现健康状况恶化与社会交往减少,使老年人缺乏社会支持,导致孤独感在老年人群中逐渐增加,从而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5]。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终身疾病,不仅可危及患者的躯体健康,还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16],使个体容易感觉被孤立从而出现孤独感。因此,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加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的定期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3.2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有待进一步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得分为(39.02±3.490)分,与吕仕杰等[17]对泰安市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相似,处于较高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分析原因,2型糖尿病容易给老年患者带来诸多并发症,同时,大多数老年患者还未对糖尿病建立全面与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老年人的观念之中,一旦患病,就会受到他人的评判、批评,甚至羞辱,导致其人际交往减少,在进行社交时则可能变得更加敏感[18],从而产生社会疏离。因此,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注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水平的定期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帮助其积极融入家庭与社会生活,从而有效降低社会疏离感。

3.3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其社会疏离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与社会疏离呈正相关(r=0.462,P<0.01),揭示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水平越高,其社会疏离越强,提示孤独感与社会疏离互为危险因素,降低老年患者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其社会疏离。孤独作为一种痛苦的主观体验,由于晚年生活经历较为单调,老年患者入住养老机构常常缺乏家人和朋友的陪伴,社交范围缩小,缺乏与他人的日常交流,无法表达出内心的负性情绪[19],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孤独感。此外,出现孤独的老年患者社交技能与归属感降低,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疏离的发生。因此,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促进积极社会参与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态,降低其孤独感,从而有效改善社会疏离水平。

3.4 养老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受多种因素影响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疏离总分是老年患者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无配偶的老年患者孤独感高于有配偶老年患者,提示家庭支持对老人心理的重要性,老年患者能够得到配偶的情感关怀,即使出现应激状态也能够因为配偶的照顾与关怀而得到一定程度缓和[20]。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患者孤独感越低,分析原因,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患者其社交网络越广,而参加社交活动在一定程度能够减少孤独[21]。年龄是老年患者孤独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更有可能会经历如亲友去世、空巢和患病等多种事件的冲击,此类负性事件可进一步削弱其保持社交网络的能力,导致社会参与与社会交往减少[22]。社会疏离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社会疏离得分越高的老年患者孤独感越强,孤独感作为主观感受,而社会疏离是社会联系不足的一种客观表现。由此可知,社会疏离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个体孤独感。因此,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无配偶、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社会疏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老年人孤独感的发生。

猜你喜欢

程度养老量表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