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及应用研究

2023-09-21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青川油石高温

王 飞

(海南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海南 东方 572000)

0 引言

岩沥青是一种天然石油沥青,化学性能稳定,含有较多的沥青质且对矿物质的吸附能力强[1]。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岩沥青可以有效改善普通基质沥青路面的高温、水稳定及抗疲劳性能[2-3]。目前,国外常用的岩沥青有产自北美的5U 岩沥青、产自印尼的BRA 岩沥青,国内常用的有产自四川的青川岩沥青,产自新疆的乌尔禾岩沥青[4]。但目前国内外对国产青川岩沥青缺乏系统的研究,工程应用中多采用经验法确定掺量,缺乏理论依据。

该文基于AC-13 级配,对不同掺量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室内试验

1.1 试验材料

(1)沥青:基质沥青采用中海70 号沥青,岩沥青采用国产青川岩沥青,两种沥青的性能检测结果分别如表1~2 所示。

表1 70 号基质沥青相关性能

表2 岩沥青主要性能指标

(2)集料。集料选用石灰岩碎石,矿料为石灰岩粉末,相关性能见表3。

表3 集料性能检测结果

1.2 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选用AC-13 型级配,级配设计如表4 所示。

表4 AC-13 级配设计

(2)确定最佳油石比。初选3.5%~6.0%为初始油石比,以0.5%作为油石比间隔分别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不同油石比下的试验结果如表5 所示。分析表5 所示各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得到最佳油石比为4.7%,其所对应的体积参数见表6。

表5 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6 最佳油石比对应马歇尔体积参数

1.3 试验方案

结合工程应用经验及相关研究[6-7],该次试验中岩沥青的掺量分别取5%、7.5%及10%,参照相关规范[8]进行试验,试验方案见表7。

表7 室内试验方案

2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2.1 高温稳定性

车辙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由图1 可知,岩沥青掺量分别为5%、7.5%、10%时,相对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分别增长了6.67%、139.74%、63.93%,掺量为7.5%时,高温稳定性能最佳,提升最为显著。观察图1 动稳定度变化幅度可知,掺入岩沥青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先增后降,当掺量由0%提高到5%时,动稳定度仅增长了6.67%,随后当掺量由5%提升到7.5%后,动稳定增长了124.73%,高温稳定性成倍提升,但当掺量大于7.5%后,高温稳定性开始降低。因此,考虑高温稳定性能,岩沥青最佳掺量宜控制在7.5%作用。

2.2 低温抗裂性

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结果

由图2 可知,相比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岩沥青掺量分别为5%、7.5%、10%时,弯拉破坏应变分别增长了4.41%、8.14%、-6.21%,掺量为7.5%时,低温抗裂性能最佳,有较好的提升;掺入岩沥青后,混合料的弯拉破坏应变先增后降,当岩掺量大于7.5%,弯拉破坏应变出现大幅度降低,甚至低于基质沥青混合料,不满足规范[5]规定的弯拉破坏应变≥2 500 με 的要求。

2.3 水稳定性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由表3 可知,冻融劈裂强度比随岩沥青掺量增加先增后降,当掺量分别为5%、7.5%、10%时,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增长了4.41%、8.14%、0.33%,当掺量为7.5%时,水稳定性能最佳。当掺量大于7.5%后,水稳定性开始降低,掺量达到10%后,此时水稳定性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当,无明显改善效果。

2.4 抗疲劳性能

疲劳试验结果如表8 所示。

表8 疲劳试验结果(200 με 应变水平)

由表8 可知,相比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当掺量分别为5%、7.5%、10%时,疲劳次数分别提升了79.01%、130.39%、97.02%,疲劳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掺入岩沥青后,疲劳性能先增后降,并在岩沥青掺量为7.5%时达到最大值。因此,考虑疲劳性能,岩沥青的掺量不宜超过7.5%。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某新建高速公路全长134.362 km,双向6 车道(宽30 m),路面上面层采用青川岩改性沥青混合料,具体路面结构见图4。施工现场,岩沥青掺量取7.5%,现场所采用的级配、油石比设计均同室内试验。施工过程中严格参照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与检测。

图4 沥青路面结构形式

3.2 路面性能检测

施工现场,对拌和楼内的拌和料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相关检测结果见表9。

表9 施工现场拌和料抽样检测结果

表9 表明现场所拌混合料的相关性能检测结果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同时与前述室内试验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该高速公路完成施工后,对该公路进行了验收检测,结果见表10。

表10 路面性能验收检测结果

表10 表明该新建公路的相关性能验收检测结果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性能良好。该公路通车2 年内,对其进行了持续观测,观测发现该公路所处区域常年高温多雨,且承受了较大的车流量及重载交通,但通车两年内未出现明显车辙与裂缝,路面平整度较高,长期路用性能优异。

3.3 经济效益分析

对具体生产实际与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到国内常用的几种改性沥青成本对比情况如表11 所示。

表11 改性沥青成本对标

由表11 可知,相较于其他类改性沥青,国产青川岩改性沥青的价格最低。以该次工程应用为实例,铺筑长100 km、宽30 m、厚18 cm 的沥青路面所需沥青为68 000 t。相对于SBS 改性沥青、TLA 改性,采用青川岩改性沥青后,总成本分别降低(5 202~5 419.6)万元、(6 834~13 668)万元,在保证路面各项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总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显著。

4 结论

该文基于AC-13 级配,对不同掺量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实际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普通基质沥青混合中掺入一定量的岩沥青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抗疲劳性能提升十分显著,水稳定性能与低温抗裂性也得到了较好提升,各项性能均在岩沥青掺量为7.5%时达到最佳值。

(2)工程应用表明:采用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铺筑后,道路的长期路用性能优异,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3)相比于SBS 改性沥青、TLA 改性沥青,青川岩改性沥青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经济效益显著。

(4)综合性能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青川岩沥青的最佳掺量取7.5%左右。

猜你喜欢

青川油石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3MZ3110CNC超精机油石夹改进
全球高温
球轴承沟道超精研运动干涉分析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昙花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