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其要点的实践探讨

2023-09-21程宇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流线办公建筑设计

程宇轩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1 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建成之前,设计人员根据业主的需要,运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建筑物建成之前,对整个施工过程、施工任务等问题进行总体规划,提前做出全面的设想,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办法,程序和设计图纸、模型等书面形式出现,是建筑物、建筑物及建成区的设施和环境等最终产品的核心[1]。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比较,尽可能控制项目预算,全面周密的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所以“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应贯穿的原则,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设计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定制和客户定位设计的考虑,不仅“生活”舒适,而且生活方便、健康、安全等等,从整个建筑的结构规划和周边设施、环境等方面,确保房屋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健康、自由,例如,在一些建筑设计中考虑到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和儿童,楼梯的宽度和高度要做出特殊的目标尺寸,方便老年人、儿童出行。

2.2 最优化设计原则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复杂性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工程设计的要求和难度,不仅需要创新建筑技术和工程价值,而且需要创新建筑设计的目标和价值,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考虑到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以确保其功能的多样性。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有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发展的总体趋势、功能设计的方向和现代人的活动等等,在充分了解各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发挥,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优化设计,满足用户当前和未来对可预测性的要求,同时兼顾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2]。

2.3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对建筑所在地区的认识、分析和规划要求,综合考虑项目的组成部分和功能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该地区的文化、城市规划、项目周边条件和项目特点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符合当地特点的建筑形式,通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调整,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融合建筑的各种特点,使设计的各个建筑单元和各个构件能够相互协调,充分考虑各个部分的功能、美学、经济等因素,达到统一的整体。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最终使建筑达到了各个方面的整体性。

3 现代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3.1 建筑总体布局要点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往往会因为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从项目区的综合效应考虑,从场地的地形、地形、外部环境、周边建筑,结合建筑自身的功能区划,在选址和总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地段的整体开发和定位需求,在总体布局方面应把实用性和艺术性放在首位,根据基础的大小、形状以及区外道路的合理布局,实现分区功能的组合。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有效地驱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产生集聚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3.2 建筑平面设计要点

在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设计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要求,从多个角度,结合不同点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对位置、形状等特征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几何模型和设计形式,实现不同图案的合理创新和应用。在不同的设计环境中,应采用不同的风格,通过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更好地表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充分重视布局设计,合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突出设计元素的优势,展示平面设计艺术和美学,及时纠正不良设计因素,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3]。此外,要按照规定的范围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确保平面设计的和谐统一,提高平面设计的效果,确保以设计功能为前提,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完善。

3.3 建筑交通体系设计要点

在建筑设计中,交通系统的设计是贯穿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建筑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现代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无疑使得建筑交通系统的设计更加复杂。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交通系统主要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交通枢纽等。因此,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必须符合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对城市交通选址的分析,现代办公建筑的最佳设计选址在城市交通道路的交叉口,可以大大提高现代办公建筑的交通灵活性。因此,在设计中,既要注意交通便利的原则,同时在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中,也要注意建筑物之间的交通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照明和安全疏散的影响。

3.4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要点

立面设计作为城市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外观。科学合理的立面设计不仅可以使办公建筑充分融入城市空间,同时也不会影响建筑本身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的地域特点,加强立面造型设计,利用细节、色彩、材料等方法突出环境特点,在建筑顶部运用贴近当地地域特点的造型,运用现代技术,强调建筑本身的造型,设计造型清晰整洁,反映当地气候和办公特点。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对建筑与其他建筑进行协调和比较,选择合适的色彩,不仅要保证建筑本身的协调性,有效地解决审美与实用设计的矛盾,而且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效果,使其风格不会与周围建筑产生冲突感,形成典雅、丰富、美观的建筑风格。

4 项目案例分析

本项目位于某地区一科技创新城区域内, 主要包含一期建设项目中的科学之门(科研楼)、会议交流中心、科研楼(物理类)、科研楼(化学类)以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33979.50m2。 其中,科学之门位于园区中央主入口处,内部功能分为物理实验室区以及化学实验室区,及各自配套的研究室等用房,建筑面积为34998.78m2。会议交流中心供园区乃至市县举办大中型会议使用,同时也可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科研楼(物理楼)及科研楼(化学楼)两栋楼形体上为镜像关系,二者内部主要为各自的实验室及研究室,以及超净间及检测中心等用房,科研楼(物理类)建筑面积为21994.59m2,科研楼(化学类)建筑面积为21991.21m2。 地下室处于科学之门及会议交流中心下部,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同时,按当地县人防办要求,科学之门地下设置约9500m2的人防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共29998.26m2。

图1 项目布局示意图

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因地制宜,建筑的布局与场地形状相呼应。(2)合理组织交通,满足人车分流要求。(3)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及场地排水要求,合理确定标高,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本次方案设计内容仅包含一期建设项目中的科学之门(科研楼)、会议交流中心、科研楼(物理类)、科研楼(化学类)以及地下室。场地基本平整,与市政道路衔接顺畅,会议交流中心临江而立,充分地把江景引入室内,科学之门及两栋科研楼面对赣储大道一字排开,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形象展示面,在场地东侧临赣储大道设置两个车行出入口,分别由科学之门的两侧进入基地内部,贯穿场地延伸至赣水路,并兼做消防车道,在基地南北侧均有景观铺装作为场地的出入口,同时,再会议中心临江面,有一个景观广场,作为人行主入口。

4.2 竖向布置

场地内道路的设计高程变化呈现“东高西低”的形态,单体布置顺应整体竖向,科学之门的正负零为 109.00,科研楼(物理类)的正负零为 108.60,科研楼(化学类)的正负零为 107.60,会议交流中心的正负零为 106.00。场地高差平缓,基本采用斜坡绿化的处理方式,形成种植面和景观面。

4.3 交通组织

4.3.1 车行流线

1)消防车流线:消防车道从赣储大道两个车行出入口为始,到赣水路结束,布置消防车道,同时两条路各环绕科研楼及会议中心,消防车道的宽度为7m,平时兼做双车道,与外围道路形成消防环路。

2)人行流线:人行主入口布置在地块西侧临赣水路,科学之门正中央也作为平时人行主入口,通过南北向的景观铺装衔接起来。

4.3.2 停车场设置

在上述车行线路的基本框架下,沿场地内道路集中布置停车场。

4.3.3 道路设计

场地内车行道宽为7m,路面采用沥青路面,道路结构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5cm,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3%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5cm,天然级配砂砾垫层15cm。人行道铺砌采用花岗岩(40×40×2cm),1:4水泥砂浆2cm, 4%水泥石屑15cm。

4.4 单体设计

本次方案设计包括科学之门、会议交流中心、地下室及两栋科研楼。

4.4.1 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科学之门主要功能为科学实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及会议等。建筑包含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内设置了六部楼梯以及六部电梯,其中两部电梯为货梯。

会议交流中心主要功能为会议、办公,其中报告厅可供630人同时使用。建筑包含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一至二层主要为会议功能,一层包含报告厅,三层通高中庭、科普馆、会议室、档案室及管理办公用房,二层主要为报告厅、稀土论坛、会议室及咖啡厅。三至四层为办公区域,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会议室。地上建筑内设置了六部楼梯以及八部电梯。

地下室位于科学之门和会议交流中心地下部分,主要功能为设备用房及车库,包括约9500m2人防区域。

科研楼分为物理楼和化学楼,分别位于科学之门的北侧以及南侧,主要功能为科学实验及学术研究。建筑地上共四层。物理楼和化学楼建筑内各设置了六部楼梯,物理楼设置了六部电梯,其中两部电梯为货梯。化学楼设置了五部电梯,其中一部电梯为货梯。

(1) 功能设计原则。会议交流中心地上部分对一、二层会议和三、四层办公区域流线管控,保证一、二层满足市县、乃至国际学术大型会议需求,同时避免会议与办公流线交叉,确保行政办公区域的私密性,为办公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

科学之门主要为科学实验及学术研究服务,务必使实验室和研究室距离接近,从而方便科研人员使用,房间布置方正而开阔,可满足各类实验器材的摆放和使用,并在每层设置开放式交流空间和展示空间,供科研人员交流,激发灵感。

科研楼的物理楼及化学楼主要为科学实验及学术研究服务,为方便科研人员使用,务必使实验室和研究室距离接近,房间布置方正而开阔,可满足各类实验器材的摆放和使用,其中实验室位于建筑单体的南端及北端,研究室位于中心核心区,方便科研人员的使用及交流。

(2)功能关系。会议交流中心首层设置报告厅、会议室、科普馆、档案室及管理办公用房,二层设置稀土论坛、会议室及咖啡厅。三至四层为行政办公区域,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会议室。

科学之门各层房间功能基本相同,均为实验室、研究室、研究会议室、开放式空间、展示区域。

科研楼各层房间功能基本相同,均为实验室、研究室、会议室等功能。

4.4.2 内部流线

会议交流中心首层东侧主出入口为办公出入口,西侧主出入口为会议主出入口,东侧另外两个出入口为次要会议出入口。办公人员通过门禁控制电梯及楼梯间出入会议及办公区域;西侧会议主出入口仅可达地下及地上一至二层会议区域,二层平台出入口可供公众及参会人员抵达会议区域。会议交流中心各流线分区明确,内外人流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科学之门的主入口是从“门”的正面进入位于中庭内院,两旁分别为物理、化学大楼,且两栋大楼几乎完全镜像,楼内流线横平竖直,简洁明了。

科研楼的主入口位于建筑中部,次入口位于建筑的西南侧与西北侧。其中主入口分为两条流线通向南侧和北侧的门厅,门厅内通过走廊和楼梯与各层实验室及研究室连接,功能布局清晰,流线简洁明了(如图2)。

图2 流线分析图

4.4.3 无障碍设计

会议交流中心二层平台坡度设置满足无障碍要求。建筑内设置了无障碍厕位及无障碍电梯。

科学之门及科研楼各出入口坡度设置满足无障碍要求。建筑内设置了无障碍厕位及无障碍电梯。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深入考虑各种设计要点,有效地处理设计中的细节问题,进而通过完善的公共建筑设计,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多功能建筑区,促进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流线办公建筑设计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几何映射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