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路径

2023-09-21黄镇飞陈明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6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高质量

黄镇飞 陈明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在2014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推动效应下,体育赛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凭借开放性、融合性等特点,使得赛事规模、数量与种类得以壮大、扩容与丰富,成为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因素。在政策效应以及市场化改革作用下,我国体育赛事快速增长的背后实际上追求的是规模扩张、利益最大与市场占有,这使得体育赛事陷入高投入、高消耗,轻质量、轻效益的粗放式与节约化的低端发展困局,存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悖的区域发展差异、供需结构失衡、品牌赛事匮乏等客观性矛盾[1]。新时代,消解体育赛事过快发展弥留的痼疾并推进其向高质量转型升级,可有效培育并壮大体育赛事市场、刺激与引导体育赛事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那么,进入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是什么?现阶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悖的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推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厘清与解决。

1 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之高质量发展理念覆盖各个领域,衍生出更为丰富且深刻的内涵,虽然并未形成统一定论,但从诸多研究中不难发现,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2-3]。基于此,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理应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体育赛事体系现代化为追求,实现体育赛事与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见图1)。

图1 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

1.1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

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集中体现在通过广泛的影响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并满足人民的身心发展需要,以提高幸福感、获得感[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充分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既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未来的精神生活充满向往。体育赛事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消费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关键选择,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取得平衡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突破生产力落后转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

1.2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体育赛事置身于经济建设体系中,其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第一,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体育赛事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5],加快推进体育赛事融合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品与服务创新,可提高赛事附加值,满足人民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6]。第二,促进体育赛事协调发展。供需结构动态平衡要求体育赛事供给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吸引与刺激消费;区域结构协调发展要切实解决地区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第三,构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就是突出体育赛事与经济、生态等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构造体育赛事与社会、自然等生态环境构造生命共同体[7]。第四,以开放促循环。更高水平的开放推进循环发展是体育赛事的基本遵循[8],扩大对内开放程度畅通体育赛事国内循环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串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第五,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9],表现为体育赛事资源要素高质量供给,形成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共享互通、自由流动的局面,提高赛事质量,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1.3 以体育赛事体系现代化建设为追求

完善体育赛事体系理应大力发展职业体育赛事、扶植业余体育赛事、引进国际重大赛事等,在此基础上建设体育赛事现代化体系,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数量与质量两个层面实现体育赛事向高质量转型升级[10]。首先,在量的方面,要增加体育赛事种类,提高赛事有效供给,丰富赛事体系,满足人民对体育赛事的基本需求。其次,在质的方面,体育赛事发展始终以体育强国战略为终极目标,寻求体育赛事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促进体育赛事提质增效。最后,质与量齐头并进,则需要推进体育赛事治理现代化,以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促进体育赛事高效运转、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体育赛事体系现代化建设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组成,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手段。

2 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审视

2.1 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客观存在

体育赛事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区域结构不平衡。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经济历时长久的发展矛盾,在这一框架下,体育赛事同样存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问题。2019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共举办1 828场,其中长三角地区举办573 场,京津冀地区举办201 场,东北三省举办97场,西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五地共举办186场,区域结构失衡现象十分明显。第二,供需结构不平衡。体育赛事的供给基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从打造城市名片、获取经济利益的需求出发,忽视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切实需要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行政干预力度过强限制了市场主体的权力运用,致使多元主体合作不畅,阻塞了赛事运作流程,由此出现无效供给过剩、供需失衡。

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体育赛事品质不高。首先,体育赛事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多是由赛事运营主体或相关主体专业知识缺乏、组织管理不善造成的。其次,缺少高品质和高价值的自主品牌赛事,继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成功举办之后,我国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投入了大量资源、精力引进国际赛事提振体育发展,反观这些赛事不难发现,隶属于我国自主品牌的体育赛事几乎没有,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体育赛事的品质和价值与国际赛事存在差距。

2.2 理念冲突:体育赛事发展破坏城市生态平衡

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与商业、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是城市建设、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与窗口。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利益追逐、政绩竞争等负面效应,大兴举办或引进体育赛事扭曲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破坏了城市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性,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悖[11]。一方面,体育赛事从申办到闭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人员调动、交通指挥、治安保障等工作与场地开发、场馆建设、服务生产等活动会给城市带来人流密集、道路拥堵、公共安全以及环境治理等诸多压力,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胁迫效应,这与体育赛事举办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的提高来源于其核心竞争力,而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是根植于城市内部并培育竞争力的关键血脉,体育赛事融入一座城市并发挥其功能价值,助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亟须与城市文化形成交融,但是,在经济利益与政绩形象的诱导下,各个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产生趋同,造成文化趋同,从而泯灭了城市文化特色,打破了城市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平衡性。

2.3 治理局限:主体排斥与工具失灵

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新格局[12]。从治理主体来看,虽然政府一再强调“放管服”,给予市场充分自主权,但是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依然尽显治理能力有限、反应迟钝等缺陷,体育赛事的运作离不开政府、市场等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多元主体存在纵向指挥排斥与横向协调冲突的矛盾。政府治理结构主要是纵向层级指挥调度,对赛事的运行与安排总是上传下达,而企业主体的工作方式则呈现横向协调或网状交叉,各主体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交叉又相互平行,所以政府主体与企业主体在实践中形成工作排斥与冲突。从治理工具来看,存在政策法规失灵。首先,政策执行效力不足。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关于体育赛事发展的政策文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针对体育赛事活动出台的专门性文件,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政策执行力度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次,法律体系缺失。适用的法律规制对体育赛事发展起着更好的治理效用,但从不同体育赛事相关案例中可以发现,现阶段缺乏与体育赛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法律保障。

3 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3.1 跨区办赛:促进体育赛事资源要素循环流动

资源要素禀赋是体育赛事发展盛衰,创造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的决定条件,囿于行政区障碍、市场壁垒、企业门槛等限制,体育赛事资源要素流动不畅,因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一,跨区联合办赛。体育赛事运营主体通过跨越行政边界、突破市场壁垒,与其他地区相关主体优势整合、相互协作,联合举办体育赛事,可实现资源要素循环互通,区域能力有效扩散。跨区联合办赛要求体育赛事参与运营主体秉承利益共生、命运融合的价值理念,发挥各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一场串联两个或多个地区的高质量体育赛事,实现合作共赢。第二,跨区精准帮扶。实施体育赛事精准帮扶可弥补部分空间发展不足的问题,利用有条件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发展落后地区,采用赛事搬迁、异地办赛等方式帮助体育赛事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提质增量。跨区办赛的本质是通过消除行政区藩篱,打破市场限制,将体育赛事优质资源要素运载至需要地区,以促进资源要素循环流动,帮助落后地区体育赛事数量扩容与品质提升,为体育赛事体系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3.2 耦合发展:推动体育赛事与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体育赛事与城市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耦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既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又能够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振经济动力。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体育赛事的有效供给理应建立在城市传统特色文化基础上,将赛事文化与城市文化交融,彰显赛事文化的同时,突出城市特色文化。利用城市文化底蕴构建城市品牌赛事、生产销售赛事产品、拓展城市体育项目内涵等,驱动体育赛事文化与城市文化欣欣向荣,构建体育赛事与城市社会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格局。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在协调、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强化体育赛事运作的监管与修缮,政府、市场、企业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对体育赛事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尤其对前期场馆、场地大肆开发与建设,参赛、观赛不文明行为对土地、空气造成的污染等方面重点进行严格监管与采取实时行动。当然,一场体育赛事的环境监管工作十分复杂、庞大,所以后期修缮工作不可或缺,专门团队制订专项修复方案,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修复。

3.3 强化治理:倡导多元共治与完善政策法规

实现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体育赛事治理能力。第一,倡导多元主体合作治理。首先,明晰责权分工,以体育主管部门为代表的政府主体立足宏观,从大局把控赛事发展方向与走向,设计、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体育企业为典型的市场主体聚焦微观,在宏观调控下发挥企业主体洞察力、执行力,联袂不同市场主体形成合作共赢。其次,在保障多元主体权益获得的情况下构成相互监督、公平合作的横向或网状治理结构,有效履行各自在体育赛事治理中的职责。第二,利用政策法律保障规制。从政策视角来看,体育赛事治理主要从完善政策文件和提高执行效力两方面着手,对于体育赛事管理与发展的政策文件较为宏观与笼统,但实际上不同类别的赛事在组织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据此,体育赛事相关部门应结合不同赛事细化政策设计,并针对不同类别赛事进行分类审批与治理。从法律视角来看,体育赛事治理则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从宏观层面设置对体育赛事全面治理的法律条文;二是依据赛事分类制定专项法律规制;三是完善赛事各参与主体权益的法律保障。

4 结语

新时代,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切实满足人民需要为导向、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赛事体系现代化建设为追求,以加快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应重点解决由资源要素流动不畅引致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推进赛事与环境和谐统一、耦合发展,推进多元主体公平合作与完善政策法规,强化体育赛事治理,这是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高质量
本月赛事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