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体操团身前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研究
2016-03-08凌洁
凌 洁
女子体操团身前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研究
凌洁
(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5)
近年来国际体操联合会不断对规则进行修改,推动着体操各个项目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但任何高难度的空翻或者空翻连接都是以扎实的单个空翻技术为基础的,而团身前空翻则是向前类型空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动作。中国的体操女运动员从业余体校开始就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直到进入国家队以后,团身前空翻仍然是基础动作技术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帮助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动作技术,改进训练方法,文章从运动学的视角来分析总结团身前空翻动作的技术要领及训练方法,得出了“两大、一早、一高”是关键技术要领的结论,并提出了“五步训练法”的建议。
女子体操;团身前空翻;平衡木;自由体操
团身前空翻是女子体操的重要基础动作,无论是在平衡木还是在自由体操项目上都有着极为广泛的技术应用。中国的体操女运动员从业余体校开始就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直到进入国家队以后,团身前空翻仍然是基础动作技术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一习以为常的基础动作训练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总结其规律,训练中往往是只求完成不求高质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打造E组以上的高难度动作上面了。其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体操运动和教学工作的实践经历来看,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基础动作如果不能够掌握好要领,把技术练细、练精,再难的高难度动作即便练会了也不会是稳定持久的,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帮助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动作技术,改进训练方法,本文从运动学的视角来分析总结团身前空翻动作的技术要领及训练方法。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际体操联合会不断对规则进行修改,推动着体操各个项目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其中,在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两个项目,把技巧类动作提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对于高难度的空翻转体以及空翻连接给予更多的D分支持以及更高的连接价值,从而鼓励运动员发展更高难度的空翻动作,大大提高了女子体操比赛的惊险性和可观赏性,使比赛变得更加精彩。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发展单个难度动作并进行有效连接,同时要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但任何高难度的空翻或者空翻连接都是以扎实的单个空翻技术为基础的,而团身前空翻则是向前类型空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动作。掌握好团身前空翻的要领,练就高质量完美的动作,对于提高成套动作水平、发展更高难度的向前空翻动作及连接具有重要意义。以平衡木为例,尽管规则几经修改,但“助跑团身前空翻站木”始终保持了D组的较高难度,而在此基础上我国体操世界冠军眭禄发展了“助跑团身前空翻转体180”,获得了F组的高难度价值,目前,中国体操女队也有多位运动员掌握了这一动作,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她们的团身前空翻技术掌握得非常到位,基础牢固了,自然就能够很顺利地发展更高难度的动作。同样对于自由体操来说,目前流行的团身前空翻接技巧串连接以及技巧串连接或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度接团身前空翻回笼技术也无不都体现了团身前空翻技术的重要基础地位。显而易见,团身前空翻动作历经体操规则技术的发展变化,始终都符合女子体操动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因此,通过对团身前空翻的分析,归纳影响该空翻类难度动作完成的因素,进而提炼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为我国教练员、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
以团身前空翻这一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原理进行解析,探讨完成这一难度动作的关键指标,通过综合归纳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对于团身前空翻的现有经验,为中国女队选手今后的训练提供依据,为中国女队保持在平衡木项目上的领先优势奠定基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团身前空翻动作不特指在平衡木或自由体操等某个项目器械、场地上完成的,而是立足于基础动作技术的训练。
3 研究方法
3.1实践总结法
笔者曾经获得过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世界冠军,同时有过省体校、省专业队以及国家队等从基层到高水平运动队的执教经历,培养了曾斯琪、谭佳薪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对于团身前空翻的技术要领以及训练方法等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将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结合到理论分析中,增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以及Google等搜索引擎查询有关向前类型空翻技术训练以及平衡木、自由体操空翻类难度方面的期刊、论文,根据论文撰写的需求对文献进行深入阅读、整理及分析,为研究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国内有部分研究涉及了平衡木“助跑团身前空翻站木”、“团身前空翻上木”以及“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等专项动作技术,但从基础动作技术的角度来单独探讨团身前空翻的文献仍然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能够弥补当前体操理论研究中理论体系的不足,希望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3.3专家访谈法
对曾经担任国笔者教练的刘桂成、谢智敏以及时任中国体操女队的主教练陆善真进行访谈,同时也对现任中国体操女队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扩大范围,访谈对象涵盖到培养出众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长沙市体操学校、湖南省体操学校以及湖南省体操队的知名专家教练和优秀运动员等,获该动作实践性总结。
3.4录像解析法
根据中国体操女队、湖南省体操队以及长沙市体操学校提供的各级各层次运动员的团身前空翻训练录像以及部分优秀运动员的平衡木、自由体操比赛录像,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利用慢镜头回放、视频截图等技术,对团身前空翻类型动作进行运动学解析。
3.5运动学分析法
将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与科学的理论分析相结合,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团身前空翻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对该动作逐步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对技术要领及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果与分析
4.1团身前空翻整体运动学分析
为了研究需要,我们将团身前空翻划分为起跳、腾空以及落木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都要受到前一阶段动作完成状况的影响,所以不同技术阶段的动作特点以及相关参数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录像和视频截图分析,团身前空翻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呈现出典型的抛物线状态。起跳阶段,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轨迹由于下肢缓冲弧形向下,接着经下肢蹬伸弧形朝上;空翻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沿着标准的抛物线轨迹运动;最后的落木阶段,由于下肢的缓冲,运动员身体重心向下,当身体平衡并实现平稳起身后重心轨迹曲线再次朝上。
团身前空翻是一个横轴转体运动。根据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理论,人体有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轴构成,其中,冠状轴呈从左至右的方向平行与地面,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横轴;矢状轴呈从后至前的方向平行与地面,与冠状轴垂直交叉;而垂直轴则呈由下而上的方向垂直与地面,也即日常所说的纵轴。简单来说,团身前空翻的主要运动学原理就是腾空之后运动员绕身体进行冠状轴翻转,从而产生冠状轴的动量矩来实现翻转。所以说,良好地冠状轴翻转的动量矩是运动员需要成功完成团身前空翻动作的重要理论条件。
4.2团身前空翻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分析
4.2.1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分析。起跳阶段就是做好动作准备,包括姿态准备、力量准备和意识准备,在蹬地的一刹那间将势能转换为动能,获得向上的垂直初速度,并使选手产生冠状轴向前翻转动量矩的基础技术阶段。依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该变量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所以在团身前空翻起跳的过程中,运动员充分蹬伸下肢,身体能够获得更大的动量,于是腾空高度随之增加,这将有利于运动员的完成空翻转体动作。此外,运动员起跳时身体不是以与地面垂直的状态起跳的,而是整个身体会略微前倾与地面水平面形成一个角度,这叫做起跳角度,也可以影响腾空高度。一般来讲,大角度的起跳能够降低动作完成过程中重心速度水平分量变化(即冠状轴向前翻转产生的水平动量)对腾空高度的影响,当然反过来如果起跳角度过大甚至完全垂直则会影响到向前空翻的水平动量。
4.2.2起跳阶段的技术要领分析。从技术要领的角度来看,团身前空翻的起跳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姿势准备、动作缓冲和蹬伸起跳。在姿势准备的阶段,运动员手臂上伸、手掌向前(可叠放或平行)举过头顶,深呼吸,注意力集中,顶肩、含胸,身体从背部至臀部和腿部绷紧,身体与地面呈垂直角度,脚尖踮地脚跟抬起,为向下缓冲积蓄作准备。进入动作缓冲阶段,运动员开始进行屈髋、屈膝,拉长下肢伸肌群以获得弹性势能,逐渐运动员屈髋和屈膝幅度增加直到相等的最大角度,一般髋关节角度在120度左右、膝关节在130度左右,此时势能积蓄也达到最大值。同时双臂开始做引臂,一般采用“刀臂式”,即运动员引臂向上,肩关节在矢状轴所在平面内屈,在冠状轴所在的平面内做外展,肘关节做屈曲运动,通过对胸大肌等肌肉的初长度的拉伸来储存弹性势能。进入蹬伸阶段后,运动员重心迅速上移,双腿用全力蹬地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同时快速伸肘并引臂向下,双肩做屈曲运动,借助身体总动量矩的增加,来加大腾空阶段的翻转动力。
4.3团身前空翻腾空阶段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分析
4.3.1腾空阶段的运动学分析。在团身前空翻的腾空阶段,运动员首先要借助向上的动量到达一定的腾空高度,然后要利用起跳时的角度以及身体力量将向上的动量分解一部分到水平位置产生向前的动量,为完成翻转360度提供支持。同时,身体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上的动能转换为重力势能,由上升变为下落。在转体过程中的运动学原理是,躯干上半段首先绕身体冠状轴转动,然后牵拉腹部肌群同时积攒弹性势能,一旦达到扭转最大角度,就会通过腹部肌肉的恢复形变来带动身体下肢的转动,进而完成整个转体动作。当运动员绕身体冠状轴翻转到最后1/4周时,运动员身体躯干位于正立位,准备落地。
4.3.2腾空阶段的技术要领分析。腾空阶段的技术要领可以划分为:上升翻转阶段、下落翻转阶段、落地准备阶段。在腾空后运动员不能等待上升到动能转换为重力势能的高度或者等到开始下落的高度才开始做翻转动作,因此,无论是上升还是下落都是与翻转技术几乎同时进行的。运动员可以以重心的位置作为判定转体的时机,在上升后,重心进一步上移,当移动至脊柱下约第三个关节处左右的位置时就可以开始做翻转动作,快速屈髋、屈膝、梗头以及含胸,通过形成“背弓”来减轻身体的转动惯量,借助加大翻转角速度,开始完成团身前空翻。然后双臂向前下方下压,低头,带动肩部肌肉和躯干部向前翻转,左右髋关节和膝盖关节继续弯曲至最小值,团身过程中,左、右髋关节角度最小值约一般可以在80度左右,膝关节角度最小值会一般可以在60度左右,同时双臂继续下压至与可以触碰到双腿时迅速产生一个抱腿动作,形成明显的团身动作。一般来讲这一时机应对刚好在身体变为下落阶段前完成,因为如果到了下落阶段,运动员身体并非是自由落体状态,下压的力量与下落的重力会形成叠加,加速下落过程,会对落地造成不利影响,这也就是我们在要领中说的“早转”要领。
一旦身体开始下落,就要进入到落地的准备阶段。正如前文所述,当运动员身体逐渐由倒立进入水平然后接近正立位置时,身体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团身绷紧的状态,不能有放松,否则会造成动作的变形。此时重心当逐步下移至臀部,然后运动员应当结束团身状态,降低翻转的角速度,以“踹”的技术“放腿”,同时身体后仰,双臂放开向头顶处伸直,增加身体转动的惯性,恢复到起跳阶段的直臂状态,完成落木准备。
总体上说,该动作腾空阶段成败的关键为运动员对转体时机的把握,如果转体时间过晚,不仅会影响落木准备,也会因为完不成标准的团身姿势而被E组裁判扣掉相应的分数;当然这里说的“早转”也不能过于早,如果时间过早,就会造成腾空高度的降低,同样不利于团身转体动作的完成。只要“早转”技术把握好了,落地准备放腿的时机也就易于把握了。
4.4团身前空翻落地阶段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分析
4.4.1落地阶段的运动学分析。在落地阶段,重力势能接近于全部转化为向下方向的动能,垂直向下速度达到最大。运动员双脚接触到地面的瞬间形成地面对运动员身体的相反作用力,这些力量必须由运动员通过姿态调整以及运用肌肉的弹性进行化解才能够确保站稳。因此,落地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
4.4.2落地阶段的技术要领分析。运动员落地时,重心要落到大腿位置,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保持一定的大角度,一般大概髋关节保持在80度左右,膝关节、踝关节保持在120度左右。这是因为如果角度过小,地面反作用力通过关节的弯曲被缓冲的余地就小,容易造成重心失控而坐地;当然大角度也不是说越大越好,如果角度过于大,地面反作用力会对小腿肌肉以及腿骨形成巨大冲击,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损伤。接触到地面的一瞬间,“踹”腿要迅速而有力,同时要注意适当运用髋关节和膝盖的弯曲运动来缓冲部分地面反作用力,重心略微下移到小腿,到缓冲最大时刻时,左右髋关节一般在70度左右,膝关节和踝关节在100度左右,双臂前平举保持身体平衡,就可以化解地面反作用力,控制住身体站立起来,此时双臂由最大缓冲时的前平举迅速向上伸直,目的也是帮助运动员产生一个向上的力量保持稳定,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向裁判致意动作完成,此时,髋、膝、踝关节伸直,重心迅速上移至脊柱位置,以高重心的直立状态完成整个动作。
5 结论与建议
5.1“两大、一早、一高”是关键技术要领
“两大”指的是大角度起跳、大角度缓冲。正如前文从运动学的角度得出结论,团身前空翻可划分为起跳、腾空以及落地四个阶段,良好地冠状轴翻转的动量矩是运动员需要成功完成团身前空翻的重要理论前提条件。大角度起跳,使身体在起跳时与地面保持较大角度更有利于提高腾空高度,同时获得沿冠状轴翻转的向前动量。大角度缓冲则包括了起跳阶段和落地阶段的关键技术要领,髋关节、左右膝关节和脚踝关节都要尽量保持一个较大的缓冲角度,从而使得起跳蹬伸和落地踹腿既能够利用关节的活动获得尽可能大的缓冲幅度并且不给肌肉和骨骼造成过载的冲击力、防止受伤。
“一早”指的是向前转体要早。早转是指在腾空过程中到达顶点也即下落点之前就要开始发力转体,目的是为向前团身转体动作的完成赢得更多时间,防止转体动作影响到落地准备,既造成动作的不到位、同时还给落地的稳定性造成隐患。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树立“早转”的意识。
“一高”指的是重心要高。在整个动作的完成过程中,除了落地阶段腿部缓冲地面反作用力重心会自然下落至腰部和腿部之外,其他阶段运动员要始终保持把重心往高处提的意识,起跳阶段提至脊柱第三关节处左右的位置开始发力,翻转过程中重心下落很快但也要保持在腰部位置,形成转动轴,落地脚接触地面后要迅速抬高重心以保持站立的稳定性。
5.2关于“五步训练法”的建议
第一步,素质训练。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首先应当强化女子体操选手的基本素质和体能训练,可以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强化选手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及协调能力,提高运动员获得较大垂直和水平速度的能力,为起跳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爆发力训练,特别是提高下肢肌肉爆发力,从而提高身体动量矩,为后续翻腾/转体提供动力。
第二步,起跳训练。起跳看似简单,其实是整个动作的基础,起跳做不好,整个动作也就难以高质量完成。建议以起跳作为技术训练的基础阶段,对运动员进行单独的起跳技术而不加入空翻的训练。可以运用弹簧板起跳、跳高垫训练以及从高垫向自由体操场地地面跳下然后利用反弹力量起跳等多种训练手段,目的是让运动员专心体会起跳的“大角度起跳、大角度缓冲和高重心”技术要领。
第三步,空翻训练。建议空翻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采取让运动员往高垫子上进行空腹感练习的方式让运动员找到空翻时身体各部位的发力感觉。之后可以采取教练员拉保护带的方式,帮助运动员纠正团身向前空翻中的姿态问题,同时帮助运动员找准“早转”的时机。最后,撤去保护带,让运动员往海绵坑里练习空翻,综合体会空翻的发力、空中姿态以及“早转”技术。
第四步,登陆训练。先由教练员采取拉保护带的方式帮助运动员找准放腿、踹腿的时机,体会大角度缓冲在登陆阶段的运用。之后,可以采取运动员站在高垫子上向低垫子进行团身前空翻练习站立的方式,让运动员体会重心的变化和如何保持较高的重心。最后再逐步撤掉垫子,完成最终登陆。
第五步,提高训练。完成上述四步只能说初步掌握了团身前空翻的技术,但要发挥这一技术的优势,为今后上平衡木或者增加转体、空翻连接等奠定基础,需要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水平。可以采取在运动员腰间和腿间绑沙袋的方式,增加运动员的负重感,待运动员习惯之后,撤掉沙袋,运动员会感觉异常轻松,这就有利于教练员进一步在这个动作基础上发展更高的难度动作。
[1]赵汉华.少年女子平衡木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特点与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36-37.
[2]周皎.当前世界女子平衡木项目成套动作难度特征的分析[J].科学之友,2010,(2):116-117.
[3]俞继英,张健.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50-364.
[4]2009-2012年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0.
[5]陆善真.条件一般的运动员也可成为世界冠军[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2).
[6]李月娟.浅谈少儿女子体操平衡木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体育科技,2011,(2):26-27.
[7]丁燕.平衡木双臂后摆式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8-19.
[8]王静,毋江波.平衡木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的运动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3,(6):26-27.
(责任编校:周欣)
2016-02-15
凌洁(1983-),女,湖南衡阳人,现任湖南省体操队教练,中级教练员职称,悉尼奥运会体操高低杠亚军,体操世界杯总决赛高低杠冠军、平衡木季军。
G832
A
1673-2219(2016)05-01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