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2023-09-21福建省福州市后坂小学黄一忠
■福建省福州市后坂小学 黄一忠
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其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兴趣是引导学习的最佳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却难以很好地实施,巨大的应试压力使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程度远远不足。而通过研究发现,在文化课的间隔适当插入音乐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文化课的课堂注意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仅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模式及思路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对话及必要的课外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使音乐教育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作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学习主动性,对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对艺术课程的教育而言是不利的,需要对此进行改变与调整,突出学生的教育教学主体地位。
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而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缺乏系统性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足够的培养乐感的机会,导致音乐教育效果较差。
小学阶段的教育以文化课知识的积累为主,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机械地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僵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同时,对音乐这样的艺术性课程而言,机械的教学方式是极其不恰当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兴趣,学生在缺乏主动性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学习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的放松,但是就教育价值而言,远不能达到音乐课程预期的目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大部分小学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一方面是由于小学本身并不会特别注重对音乐教师的招聘;另一方面,目前学习音乐专业的人群缺乏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导致纯粹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兼职的音乐教师往往缺乏对音乐课程的重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文化背景与理论结合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灌输和片面说教。教师经过简单培训之后,甚至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就开始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内容的安排与模式的运用都较为僵化,在音乐教学中不仅经常性缺课,而且音乐课堂缺乏创新,形式主义过重,教师本身对音乐缺乏专业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感悟,这对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音乐教育面对的环境不容乐观,教育部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时间设置远远不足,忽视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总体而言,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以兼职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第二,兼职教师观念传统,对音乐课程缺乏重视;第三,课程时间不足,导致即使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参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效率低
学校和社会对音乐教育重视不足,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改革过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速度相对较慢、效率低下。改革力度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对小学教育而言,家庭因素不可避免。然而我国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学生与其家庭对音乐这样的非应试课程缺乏足够重视,过于重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课程,音乐作为兴趣科目,课外培训的价格极高,普及性不足。
第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改革行为不够科学,导致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速度缓慢、效果令人失望。小学教育的基数极为庞大,改革涉及的方面也较多,需要人员、资源等各方面的配合,因此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第三,社会对音乐课程作为小学基础课的认同度不高,目前虽然有许多家长选择音乐作为孩子的兴趣与特长,但是对在小学阶段将其作为与文化课对等的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许多人认为这是学有余力或家境较好的孩子才需要学习的。社会环境对音乐基础教育的误解进一步导致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成效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主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不断在音乐学习之路上前进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落后的教育方略,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应当始终遵循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真正从学生当前的兴趣特点出发,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启发学生的心弦。趣味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不要过于死板、固守成规,而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喜欢学音乐、乐于学音乐,为学生未来的音乐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落实与充分体现。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依然固守成规,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法,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略了对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如此,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课程规划真正顺应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与思维发展规律,让教学活动发挥理想化的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学科的魅力,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爱音乐的种子。
(三)审美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美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长期备受忽视,而音乐教学正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契机,理应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少音乐教师都因深知小学阶段奠定音乐基础的重要性,而在基础乐理等理论知识方面“大做文章”,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遵循审美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为学生创设足够的审美空间,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将音乐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审美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系统化与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在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自觉追求和欣赏高雅的艺术作品,摒弃不良的审美趋势,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实现审美能力与情操的双重提高。
三、小学音乐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革新教师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一些小学音乐老师并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许多是其他任课教师兼职,这些音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音乐教育的质量。面对这一形势,首先,学校要重视对专业音乐教师的招聘工作;其次,要对音乐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而人才的培养与招聘需要时间,因此为了尽快达到较好的效果,学校要对现有的音乐兼职教师进行科学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形成对世界的美学认知,提升音乐审美水平。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比传统的文化课堂更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而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更多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环境秩序的规范者,以确保小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高效自主地学习音乐,用音乐表达自身。
(二)优化管理模式,丰富教学活动
小学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管理模式,更灵活地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交流,如此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音乐学习课堂。而音乐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还要安排课余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音乐素养,可以推荐一些有价值的音乐视频,将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组织有趣的课后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音乐教学形式与方法,切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优化音乐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为音乐教育更好地奠定基础,为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提供支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音乐学习环境,而不是为学生做出音乐学习的选择。
(三)立足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应当学会“投其所好”。音乐教学之所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是因为音乐欣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欣赏者的认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会觉得音乐艺术是高深莫测的,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心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亲切感,自然而然地投入音乐学习过程。当前,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因此音乐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与整合。
以人教版小学音乐《忆江南》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描绘了江南美景,听来使人心旷神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江南美景,自然难以投入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去江南旅游过吗?你眼中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听完学生的讲述,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江南美景的相关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欣赏江南美景,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与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真正沉浸于江南美景中,学习热情与兴趣自然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介绍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遵循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审美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致力于通过革新教师团队、优化管理模式以及立足学生心理等路径,从根本上打破“填鸭式”的教育困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拥有更高的素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充分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