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英语课堂

2023-09-21中新天津生态城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素养传统思维

■中新天津生态城实验小学 杨 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可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一、深入挖掘教材,在文本再构时融入传统文化精髓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适时适度地将话题、教学内容及语境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提炼出来,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文本再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其中仁、义、礼、智、信集中体现了责任、道德是一切言行之根。教师在挖掘和拓展教材时,应依据不同的话题,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融进传统文化精髓,然后进行文本再构,满足教学目标之需。

例如:根据“Family”“Friends”等话题融入亲情之爱、利他大爱、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感恩之心等“仁”“爱”的教育。在“School Life”“Animals”等话题中融入尊崇法治、明辨是非、乐于助人、坚持公平正义等“义”的教育。在“Activities”等话题中融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正等“礼”的教育。在“Weather”“Clothes”等话题融入守住底线、按原则办事又不失方法灵活的“智”的教育。“Living environment”等话题则可贯穿以大信为本,担负民族责任、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人类责任等“信”的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让学生热爱并尊重自然,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培养绿色生活的理念和行为。

二、精心设计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塑德修身

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缜密思考,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抓住契机,帮助学生塑德修身。中国先哲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明确提出“七善”观点,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教师可以借鉴水的“七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自省自励,教会学生学习水的七种精神品性,塑德修身,学会做人做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水的博施济众等品德教育融于教学设计之中。

如学习“Hobbies”“Subjects”主题时,应学习水避高趋下,心怀谦逊的态度,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和任务,学好为将来服务于人类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每件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水沉静深邃,滴水石穿的毅力,在学习中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Days of the week”“Seasons”等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水那样海纳百川的气度,懂得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伙伴们良好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完成各项任务。当学习“Feelings”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像水言而有信,能调节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乐观自信,用真心、真诚、真情做好每一件事。学习“Numbers”话题时,教师要适时拓展,引导学生主动适应信息数字化时代趋势,学会像水善于无为而有为。学习“School Rules”“Social rules”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规范意识和行为,让学生运用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本质,合理解决相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创编各种“Chant”时,要像水那样善于行止有时,有奔流到海的追求,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做事过程中将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起来。

三、认同文化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价值观念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不同,形成的文化规范也不尽相同,谓之“文化差异”。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理解、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如学习“Greeting”主题时,学会用询问年龄的句型“How old are you”的适用范围非常重要,教师应将尊重个人隐私的意识传递给学生,避免与西方人士,尤其是与女士交谈时出现不礼貌的询问。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素有热情、谦让的美德,当学习“Food and Drinks”主题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如我们作为主人与西方人共同进餐照顾客人时,询问“Would you like...”后,如对方说“No,thanks”时,我们就不能再强行让对方吃任何食物了。如不注意对方的感受,误将一味地劝让作为热情周到,就忽视了文化差异。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师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体现了古人从个人到国家,从微观到宏观的价值追求。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需要教师付出诸多努力,不仅在学习中要引领学生吸纳祖先的智慧,而且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解读、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认同文化差异,将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自然融合,将语言习得与创新运用相结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汲取传统美德,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吸取其中的精华,坚持古为今用,而且要有创新的传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司马光小小年纪却果敢机智,印证了古人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中蕴含着创新思维,而学生也应具有创新思维,这一思维需要教师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设计各种活动,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只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英语语言去创造运用。教师要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手段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而开拓思维是以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认识为基础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则是寻求创新思维的非常重要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审美中发现,在发现中想象,在想象中探究,在探究中质疑。在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不断前进和变幻的时空中,有太多的历史都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故事。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传递先贤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在不忘传统的同时更好地开创未来。教师有责任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永无止境的学堂,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更应积极承担时代重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素养传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