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让我有一颗滚烫的心
2023-09-21彭绍萍
彭绍萍
1
2017年9月份开学,我准备给一年(2)班的孩子们教授英语口语课。一早就备好了孩子们爱看的故事教学视频和实物教具,我推开了教室的门。
教室里吵哄哄,乱糟糟的。我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没能让孩子们吵闹的状态平息一点。这时我才发现,第四组最后排课桌底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像小老鼠一样“嗖”一声瞬间窜动,就在靠墙坐的这一排孩子的脚边,从最后一排桌底窜到了讲台跟前。
只见他头发凌乱,两手乌黑,校服上衣满是污渍和墨水划痕,兴奋地对我说了声:“Good morning!”话音刚落,转身就不见人了。
这孩子名叫蔡蔡,当天下午放学后我约了他的妈妈见面,还当着蔡蔡妈妈的面“教育”了他一番。
经过深入交流我才知道,蔡蔡父母工作特别忙,平日里无暇照顾他,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里只有保姆负责他的一日三餐和起居。许是这个原因,蔡蔡异常好动,从不认真听课,而是整节课在同学们的课桌底下快速穿梭爬动,或故意抢夺同学的学习用具,并以此为乐。
第二周的口语课,蔡蔡还是老样子,仍在桌子底下快乐穿梭,使我费了不少精力来整顿课堂纪律,安抚其他孩子的情绪。因此我想了一个“对付”蔡蔡的计划。此后连续几周,口语课一下课,我就拽住蔡蔡的胳膊,拉他到洗手池边,漱口、洗脸、洗手,再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校服,带他回办公室,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帮他剪指甲,送他感兴趣的贴纸,直到上课铃响了再放他回教室。
过了大概三周。这天我穿了一条象牙白真丝连衣裙去上口语课。没想到一进门,走上讲台,蔡蔡突然出现在我跟前,对我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像仙女一样。我长大了一定要娶你。”
蔡蔡的两个大眼睛里装满了真诚。我一下子愣住了,只听到全班哄笑成一片,还夹杂着尖叫声。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我想不到。
蔡蔡仿佛对同学们讥笑的声音和表情完全不在意,他朝我走近一步,伸出他黑乎乎的小指头要和我拉钩。这时我的反应快得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我用右手小指勾住蔡蔡的小指,很郑重地回答他:“蔡蔡,仙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一定是又干净又帅气的哦。”
又是一周的口语课,刚和孩子们说再见,准备下课,蔡蔡就从地上爬起来走到讲台前对我说:“老师,我想去洗洗手。”一边说着,一边故意将一双黑乎乎的小手一个劲儿地往我的衣袖上蹭。我因他的无礼感到不快,拉着他的手来到水龙头前,仔仔细细洗了个遍。然后,我捧着他的脸对他说:“看看,干干净净的小臉多帅气呀!”说完把他紧紧搂在怀里,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拥抱。
为了唤起孩子的感恩意识,找回孩子日益流逝的感恩情怀,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班会课,让他们通过观看“我是怎么来的”的视频,了解父母把自己养大的艰辛,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不易,生命的可贵,懂得“孝于亲,所当执”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晒一晒“我的幸福一家”的照片分享环节时,出现了许多蔡蔡父母辛苦劳作、努力工作的场景,这时的蔡蔡默不作声,他史无前例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着,一直到下课。
通过观察蔡蔡的改变,我也真切懂得,孩子们是多么喜欢一个外表温柔美丽,同时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老师。自那以后的每一节课,我开始注意自己的着装,每节课前会化淡妆,衣服尽量选孩子们喜欢的款式和颜色。
我想,这应该是对孩子们的童真示以最高级别的尊重吧。
2
《礼记·学记》提出:“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通过教学,师生双方都可以得到提高。
我想:“育学相长”也应如此吧。育,指教师从思想上感化学生,从情感上温暖学生;学,即学生思想情感的成长。育和学也是相长的。我的照顾和陪伴让蔡蔡长大,而蔡蔡的一句童言无忌也让我朝着更优秀的方向提升。这是多么和谐而又令人振奋的成长教育。
“教学相长”当然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不得不承认,总有一些孩子,无论老师在他身上投入了多少心血,多么努力想教好他,他都不会如老师期待的那样用心学习。
我想起另一个孩子的故事。2018学年送走的毕业班里,有个叫胜胜的孩子。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他的爸爸是一位街道保安,一直没有时间照顾他。于是他身上几乎集中了大多数难管教的学生的种种毛病:不讲卫生、贪吃零食、不交作业、上课讲话、书写糟糕、成绩很差……
为此,我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出各种“手段”去“威逼利诱”他好好学习。放学留堂讲题,让他做班干部,安排“学霸”和他同桌……等到学期期末抽测结果出来,他居然勉强及格了,这让我喜出望外。
一天,大课间结束。我高兴地把胜胜叫到身边想夸赞他几句。胜胜一手抓着裤腰,满头大汗来到我跟前。脸色蜡黄,一看就是长期缺乏营养,饮食不规律的孩子。我递上纸巾让他擦去额头的汗水,他双手接过纸巾,不料校裤差点滑落了下来,是松紧带太不给力了。
我一边取出办公桌上的针线盒,帮他缝紧裤腰,一边对他说:“胜胜,这次进步很大哦,彭老师想奖励你,给你一个进步奖好吗?”
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然后说:“老爸奖励了我很多零花钱呢!”我一脸惊讶。
“不过,我没要。”他接着说。
“要不,我送你一本笔记本吧。”
“谢谢老师。”胜胜的脸上依然没有表情。
“胜胜,你好像长大了,真想拥抱一下你。”
“彭老师,要不你就奖励我一个拥抱吧!”
我也记不清自己当时脸上是什么表情,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对他除了亏欠,还是亏欠。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教他英语,平时对他几乎每天重复着催交作业,严厉批评,罚他抄课文,不是到他家长那里投诉,就是在去他家长那里投诉的路上。我如此努力,无奈收效甚微,他的成绩几乎没怎么提高,他爸爸也早就对我避而不见了。
我无数次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胜胜想要什么?如果从三年级开始教他的时候,我就主动去多了解他一些,多亲近他一些,多找机会陪伴他,多提醒一下他要按时吃早餐,不可以空着肚子回校上课,结果会是怎样的呢?看来,只有当“育人相长”发生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啊。
不融入孩子的心,也许不能成为教育,更别提“相长”了。
3
胜胜毕业后我真正意识到,当我和孩子有了眼神的交流,有了心的交流,我对他们的教育才正式开始。
上一届毕业班有个叫灵玲的女孩子,父母自从有了弟弟之后很少关心她。于是她晚上有很多时间上网,同时交了三个“男朋友”,经常晒出“男朋友们”送她的礼物。我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那天,上英语课前,我像往常一样提前到教室走走看看,一不小心发现灵玲拿着刀对准自己的手腕准备刺下去,我连忙制止她。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原来她谈了几个“男朋友”的事被几个淘气男孩爆料出来,全班都知道了,还有同学笑她“衰婆”,几个女生甚至朝她扔橡皮擦、废纸团。
自残行为被我制止后,灵玲冲出教室不见了踪影。直到下午放学前,大家也没找到她。班主任发动全班的孩子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灵玲,还是没有结果。
我仔细思忖,想起灵玲平时爱吹长笛,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躲在角落里把玩着她的那只笛子。于是,我来到学校旧综合樓长笛兴趣班的教室里,发现后墙背柜最角落的盖子微微掀起,走近一看,灵玲正蜷缩在里面哭泣。
我把她安抚好,带到全班的孩子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不管你们如何看待灵玲,我始终认为她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在我眼里,她是个善良的好女仔。”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发现办公桌面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是灵玲的字迹,写着:“彭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一谈?”
我的心为之一震,充满了疑惑。不料我俩的谈话非常愉快,最后灵玲对我说:“彭老师,知不知道‘您’字是什么意思?”
“是尊称。”我说。
“不对,‘您’,就是——你在我心上。”说着这话的时候,灵玲满眼清澈,纯洁无瑕。
这一刻,我觉得当老师真的很幸福:这一刻,我和灵玲心中同样充满了感动,这种情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更不会随着工作压力而漠然,它是连接我和灵玲心之天空的一抹彩虹,让我们师生倍觉人生的温馨和美好。
进入21世纪,教育的意义越来越深沉、厚重。单亲家庭儿童的情感缺失;网络暴力的耳濡目染;对手机游戏的过度痴迷;疫情时孩子们上网课无序的状态……太多的课题迫使教师不断思考:怎么教?
此时我又不经意想起灵玲曾对我说的话:老师,“您”就是你在我心上。
是的。每个教师的人生,不能只是年龄的生长,教龄的增长。我们唯有抱着一颗滚烫的心,走进孩子的心,方能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太热啦,快快快,带上梯子,爬上《西瓜游泳池》,跳进红红的、凉凉的西瓜里,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