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
2023-09-21吕娜
吕娜
摘 要:现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很多国外游客慕名前来。近些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深受国外游客的追捧与喜爱,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个别地区在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过程当中由于红色文化负载词,以及语言逻辑思维的不同,使得在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当中还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日后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过程当中要针对遇到的问题通过采用直译、改译、增译、减译等方式来提升翻译内容的准确性,推动国内红色旅游事业的稳定发展,加深国外游客对于本国红色文化的了解。对此,本文针对目前红色旅游的翻译原则、外宣翻译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然后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望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144 — 04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国内的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近些年,红色旅游成为了一种热衷的旅游形式,其中所涵盖的年龄段跨度也相对较大,甚至吸引了很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参观。通过开展红色旅游能够让国外游客切身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及自强不息、不畏险阻的民族精神。因此,给国外游客开展外宣翻译时不但要确保翻译不要偏离原文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翻译加深國外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但是现阶段在国内开展外宣翻译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外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也没有让国外游客加深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因此要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策略,以此来加深国外游客对于红色文化理解的同时,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1]。
一、翻译原则
在国内旅游的过程当中,针对外宣翻译工作应该始终秉承着所翻译的内容能够让前来旅游的外来游客读懂、弄懂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国外游客展示国内优秀的文化,让国外的游客也能够加深对优秀红色文化的印象。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在给国外游客进行翻译时要始终遵循着翻译目的论,对于国内当下火热的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应该站在目的论视角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下在进行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偶尔会出现的一些问题[2]。
(一)目的原则
所谓“目的原则”就是要针对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要使用坚持以翻译目的论为主。当前一些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在国内开展翻译工作时就应该将“目的原则”作为基础,从事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人员第一应该了解开展翻译工作的根本意义,就要让国外游客能够对红色文化中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而提升国外游客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让国外游客能够更加热衷红色旅游。因此,相关红色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根据被服务国外游客的语言逻辑思维、口语习惯开展相应的翻译工作,而不是凭借着自身的了解,再结合翻译文本中的相关内容一字不差地进行翻译。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应该要提升翻译的水平和翻译的品质,进而选择最为适宜的翻译方式,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能够对国内红色文化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有一个深刻的印象[3]。
(二)连贯原则
在红色旅游开展外宣翻译时,应该注重整个翻译过程的连贯性,既要遵循相应的连贯原则,要确保所翻译的内容连贯、通顺,确保所服务的国外游客能够在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更容易地了解原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上来看,要确保所翻译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词语之间的连贯。对此,相关红色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加强对于翻译原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所翻译原文上下语句之间能够做到连贯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忠实原则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保证所翻译的内容要与原文中的内容保持一致,即可与原文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吻合,不能够将所要翻译的语句进行过度修饰使其偏离了原文内容,并且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对于原文的创作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也不能肆意更改,在开展红色旅游时所开展的翻译工作与以往的翻译工作有所不同,最主要的是要将红色文化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历史事件进行真实的还原。因此,需要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将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一字不差地向国外游客进行翻译。总而言之,在开展红色旅游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遵循翻译目的论原则且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够让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能够将原文的内容准确地进行翻译,让国外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内的红色文化。
二、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是指在浏览红色旅游景点时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给国外游客进行翻译,让国外游客能够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翻译感悟国内红色文化以及其中所蕴含精神的相关资料、文献等。但是目前来看,国内个别地区在开展红色旅游时对于外宣翻译的重视程度不高,红色旅游景点在景点介绍的提示时基本上都没有英译版,即便是个别红色旅游景区配备了英译版本,但是由于翻译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没有对国外游客起到宣传的目的。由于国内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体制以及相关语言思维逻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经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有:
(一)语言错误
在开展外宣翻译的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低级的错误要属语言错误。其中包含了语法、字词拼写等,造成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或者景观注释版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重视该问题所导致的。例如,一些字词大小的问题、字母的遗漏、凭空捏造字词等。
例如,在南昌开展红色旅游的过程当中,一些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给国外游客介绍“八一起义”时,在相关注释版的英译上相关制作人员将“the August 1st Uprising”中的“1”由于粗心绘制成了大写的“i”在一个相关英译的版本“Bayi Uprfising”当中,也是因为粗心,将“1st”制作成“f1st”多加了一个“f”。此外,时常还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像没有准备标注出单复数、时态使用不当、介词的错误使用等。不仅如此,在三明市开展红色旅游的过程当中,一些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给国外游客介绍“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所在集会室” 时,在英译“for First Red Armys Commanding
Headquarter” 时缺少了“the”,在英译“同年”“the same year” 有些时候还会缺少介词,应该是“in the same year”。在语言层面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多,尽管对整个翻译的大体内容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贴合了原文的内容,但是这种粗心马虎、英文水准低、职业素养低下等相关现象让国外游客大大降低对于我国的红色文化印象。但是比较幸运的是,只是出现语言层面的错误十分容易调整与改正,只需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开展外宣翻译工作的过程当中反复练习,仔细审核即可。
(二)语用错误
与其它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相比,国内在语言思维逻辑、表达以及文化上具有不小的差异性,有很多具有国内特色字词在其它国家或者地区的语言文化中并没有相应的含义。因此,在进行翻译这类国内特有的字词时,采用英译版本来提升解释的含义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不然会因为语言思维、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让国外游客产生困惑。不仅如此,在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工作时应该最大程度地减少在语用层面所出现的错误,避免由于文化以及语言的不同而产生误会,进而降低翻译的效果[4]。
例如,在进行红色旅游的过程当中经常会给国外游客介绍“红军烈士墓”,有一些地区就将“红军烈士墓”翻译成“the Red Army Martyrs Tomb”。其中“tomb”这个词汇,一般是指通过使用石头搭建的坟墓,可用于地上和地下的坟墓。在北京开展红色旅游时针对“明十三陵”有一些英译版本就将“明十三陵”翻译成“the Ming Tombs” 其中“tomb”用得十分恰当,但是“红军烈士墓”都是保卫国家、英勇就义的烈士,并且“红军烈士墓”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墓”,因此为了突出词语的严谨性,译为“the Red Army Martyrs Cemetery”能够让国外游客理解其含义。有些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在进行翻译时仍然使用“中式英语”进行表达,对于一些景观也是根据字面含义进行直译,没有突出其中的语义,使得信息之间不对等。对于一些“革命老区”,有些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英译时会将其翻译成“old revolutionary area”从字词意思来看就显得过于中式。其中“革命老区”的“老”,并不是因为革命地区成立的时间久,而且重点突出该地区具有红色根据地的性质,因此可以译为“revolutionary base”这样在语义上更加贴合原有的含义。
(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近些年来,国内火热的红色旅游几乎都是围绕着红色文化以及具有红色历史的区域开展相应的文旅活动,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和各种坚强不屈的精神直到现如今也始终鼓舞、激励当下的人们要牢记历史、奋勇前行。对此,在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针对带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外宣翻译是目前的重点、难点之一。
例如,有些专家学者在开展外宣翻译工作时会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会对文化负载词给出相应的中外词语对照。但是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差异性却很少给出外宣翻译过程当中的翻译技巧,只是针对红色旅游内容中的翻译方式给出“音译、直译、增补”等相关策略。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在遵义会议会址外传翻译时,从文化负载词的角度把人名、所处的要职、相关部门等进行详细划分,以此来确保在针对这些文化专有项词汇翻译时能够做到合理规划。例如,文化专有项“中国工农红军”目前就有很多個外宣翻译版本,根据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权威性、规范性等原则,应该选取比较具有权威性字词典中“the Red Army”。由于版本不同,因此在针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也会时常遇到版本不一致的问题,其中地名翻译最为常见,例如“井冈山”,有些版本将其翻译为“Jing gang Mountain”有些版本将其翻译为“Jinggangshan Mountain”等。例如“八一起义”有些版本将其翻译为“Bayi Uprfising”有些版本将其翻译为 “the August 1st Bayi Uprising”等,对于上述所出现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定统一的标注,规范翻译过程当中的字词。从国外的语言逻辑思维,对于人名的翻译一般用到韦氏拼音翻译法,例如“毛泽东”就可以翻译成“Mao Tse-tung”孙中山就可以翻译成“Sun Yat-sen”等,这样的翻译方式和语言逻辑更加符合国外语言体系中的发音。
三、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理论
现阶段,在翻译界比较认可并且目前对于外宣翻译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的理论要数功能目的论。这种理论最早由德国人提出,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Katharina Reiss、Hans Vermeer、Christiane Nord等,其中Katharina Reiss在翻译的理论体系中最先加入了文本功能概念,他认为在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当中要针对不同的翻译内容制定最为适宜的翻译对策。Hans Vermeer在Katharina Reiss原有的理论上加入了“目的”,就是指在翻译过程当中的目的,根据他所提出的理论,翻译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在翻译时所要达成的某种目的,即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选择最为适宜的翻译对策。而Christiane Nord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完善与优化,并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种理论的提出转变了以往在翻译过程当中主要以原文内容为核心,保证所翻译的内容与原文内容一字不差的相关理论[5]。
四、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方法
(一)直译
在进行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如果能够确保所翻译的内容能够直观、真实地向国外游客传递原文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那么直译所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利用直译的翻译思想,让翻译的内容与原文能够基本上完全对应,不仅精准地表达出了原文所蕴含的内容,而且保留了原有的语言特色以及风格,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够感受到最为真实的红色文化。
例如,对于“井冈山,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中的“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the cradle of the Red Revolution”,其中“Red”一词在国外的语言中除了常说到的“红色”还可以表示为“革命”,因此将“红色革命”通过直译的方式翻译为“Red Revolution”能够更好地传递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
(二)改译
有些时候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改写”的翻译对策。就是参照原文的大体含义进行适当的改写,尽管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在字词的运用上可能与原有的词汇不同,但是本意却和其他方式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是在不改变原有主体内容前提下,将主要字词、语句进行转换。总而言之,为了能够与国外游客加强沟通,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将所翻译的原文内容在结构、语句的表达逻辑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加贴合国外游客的语言思维逻辑[6]。
例如,在介绍我党重要人物“董必武”时,其中在一些红色旅游景观中的对于“董必武”的介绍为“立党为公、勤政清廉、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严格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由于国外的语言体系当中并没有四字的成语,假设在给国外游客进行翻译时,逐词翻译会让这些四字成语变得生涩且难懂,假设转变直译的翻译思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适当地修改与调整,不完全遵照原文的逻辑与语序,则可以翻译成“He firmly believed in the idea that the Party should be built for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lean and transparent. He was modest, self-disciplined and in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remaining a true Communist.”这样就可以让国外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中所讲述的红色精神。
(三)增译
在红色旅游进行外宣翻译时,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一定会翻译一些文化负载词。但是,由于文化、语言逻辑思维的不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外宣翻译工作之前要具备一些历史常识、文化内涵等,这样能够确保在给国外游客进行翻译时能够更加精准地还原原文中所讲述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翻译工作时可以以跨文化交际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究,在给国外游客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让国外游客能够了解字词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以及背景,这样能够便于国外游客更好地理解。例如,西柏坡精神中涵盖了“两个务必”的红色文化精神,因此在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当中将“两个务必”直接翻译成为“Two Musts”,那么国外游客则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在翻译与解释“两个务必”时可以在后面增加对“务必”的描述:“The comrades must be helped to remain modest, prudent and free from arrogance and rashness in the style of work; the comrades must be helped to preserve the style of plain living and hard struggle.”有些字词假设不给国外游客进行增译,那么他们根本无法了解其中的含义,也感受不到所要表达的精神,这将会大大降低了外宣翻译的整体效果。
(四)减译
国内的语言文字体系有些时候为了达到对仗、工整的效果,有些时候就会使用一些相对华丽、优美的词汇来进行修饰,有些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名言警句、诗词哲理等,以提升语言文字在传播与阅读过程当中的感染力。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使得在进行翻译时,有些时候很难将优美的字词进行精准的翻译,假设对原文进行直译,那么就是让原有的语句变得啰唆、重复,使得所翻译出来的句子不符合国外游客语言结构以及语言逻辑,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字词,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减译[7]。
例如,在西柏坡进行旅游时,以往相关工作人员在给国内游客介绍西柏坡时,通常都会介绍道:西柏坡前临波光荡漾、风景如画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山翠绿、郁郁葱葱的西柏坡岭,造就了眼前这幅如山水画一般的秀美景观。这样的讲解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思维,其中对于西柏坡湖相关工作人员用“波光”“如画”“郁郁葱葱”这些富有意境的词语进行描述,意在突出西柏坡湖秀美的景色。假设在开展红色旅游时,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这些形容景色的字词无法进行逐字、逐词的翻译,但是可以将那些修饰的词藻去除,也能够向国外游客介绍西柏坡湖的景色。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翻译工作时,要根据所翻译语言的表达方式、文化价值、语言逻辑等,以便于理解为根本目的,对原文的内容在不改变本意的情况适当地进行减译,最终精简语句会让国外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要阐述的原文内容。
五、结语
当下国内在开展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国外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间接降低了国外游客对于我国的整体印象,不利用红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因此,相关红色旅游工作人员首先要分析中外语言在逻辑思维以及语言结构层面的不同,然后加强自身历史文化、名人名言等相关红色内容的学习与了解,最后通过采用相应的翻译方式,进而提升外宣翻译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国外游客红色旅游整体体验的同时增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曾荣.桂林红色旅游资料中术语的翻译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03):61-65.
[2]曾衍文.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92-96.
[3]周幼雅,肖永贺.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误译类型及翻译[J].知识经济,2013(23):105-106.
[4]吴東霖.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自媒体红色旅游翻译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海外英语,2021,000(017):202-203.
[5]王霞,王云.河北省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生态翻译学阐释——以西柏坡旅游圣地外宣翻译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01):66-72.
[6]張翅鹏,何晓梅.功能主义翻译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外宣英译问题与策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04):36-40.
[7]周幼雅,肖永贺.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误译类型及翻译[J].知识经济,2013(23):105-106.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