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体系建设研究

2023-09-21李鸿姝

理论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数字化

李鸿姝

摘 要:齐齐哈尔市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因为诸多原因正面临着衰落和消失的危险,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快速解决传统手工艺逐渐濒危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将成为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新方式,是改善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齐齐哈尔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体系建立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地少数民族手工艺数字化体系建立及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132 — 04

齐齐哈尔市有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35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现了民风民俗、民族历史和地域特征等,在保证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剪纸、刺绣等已经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部分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系统建设采用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保护,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传统手工艺进行记录,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储存,达到可以再生的数字形态,实现利用科技手段保护传统工艺传承的目的。

一、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手工艺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曲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该地区流传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如满族刺绣,据记载,满族刺绣大约形成于明代,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克东县满族刺绣被认为是最正宗的满绣,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清朝皇族刺绣”之称,曾专门为帝王和官员绣制;哈尼卡剪纸是达斡尔族的一种纸质玩偶,还有沿用兽皮或桦树皮的古老剪法;传统服饰,各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相比较于其他工艺制品,民族服饰更能体现出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传统手工艺制品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从题材和制作方式来看,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通常会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民俗故事或神话故事等。而一些手工艺制品更注重其使用价值,通常样式单一、缺乏特色。手工艺者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要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衍生产品。

传统手工艺仍是以家庭传承和传承人传承为主要继承模式。家庭传承模式是最原始的一种传承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将手工技艺传授给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一般情况下,都是代代相传,家庭成员受家庭氛围影响自然而然地继承。近年来,这种只在家庭内部传承的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技艺创新和传承。社会现代化和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逐漸没落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手工艺者也积极寻找解决途径。

二、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的问题

目前,齐齐哈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式大大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民族语言、服饰使用度降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手工艺逐渐没落;工业化生产相较于传统工艺制品更受百姓喜欢。传统的传承模式大大限制了手工艺的创新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创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所以在保留原有的民族特征条件下,给予匠人最大的创作发挥空间,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让传承人在用所掌握的技艺改善生活水平时,传统手工艺即可以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二)传统手工艺多存在于偏远地区,拥有高超手工艺能力者多为当地的老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的收入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开销,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多选择外出就业,导致手工艺传承出现断层现象;手工匠人是独立个体,工艺品制作效率低、周期长,没有稳定收入,大大影响了继承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保护和继承的有效手段,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的投入。

(三)齐齐哈尔市有35个少数民族,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虽然文化生态保持得较好,但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手工艺制作效率低导致品牌知名度低、供需不平衡、不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三、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对策

(一)手艺传承人数字化档案保护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同时也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客体作用,影响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1]文化之所以能以活的形态代代相传,主要是通过人的传承和延续,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基石。首先,要对传承人建立电子档案,这是确保传承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手工艺人信息采集,建立人才数据库。[2]在此基础上,档案建立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将扶持政策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召集手工艺文化数字化人才,由政府部门对传承人进行搜集分析,将其纳入人才库中。此外,应对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理、检测和更新,贯彻落实传承人工作的规范性,形成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的数字化传承人才队伍。

(二)手工艺制作的数字化保护

依据传统制作手工艺的保护需要,与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将手工艺制作工程与工艺转化成可储存、管理、共享的数字形态,进行数字展示。应当通过收藏、录音、录像及口述等方式将手工艺制作技艺进行“有形化保存”。当前还没有对我市少数民族手工艺制作的完整的制作过程记录,现存的可视化资料都是对其制作过程的粗略记录,对于手工艺作品的整体制作过程、手艺人在制作流程中的工具使用情况、制作技巧等都没有进行细节展示。因此,在手工艺的创作过程中就要对制作技艺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形成完整的教程记录,确保资料的清晰度、动态性和立体感,全面、系统地记录手工艺者在创作作品时的知识和技艺,留下视频资料。

(三)历史资料的数字化整理

完善历史资料。一个手工艺品是从单一的材料经过多重元素的组合而形成的一个艺术品,这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而关于我市手工艺制作工艺的记载却处于空白状态。我市少数民族众多,可以整理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形成数字化记录,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手工艺种类、造型特征、用途、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总结出不同时期的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形成有条理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主线,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完善手工艺品教学。目前,我市有很多优秀手工艺者,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刺绣传承人谢丹妹,她开设了梅里斯区第一家达斡尔族刺绣工作室--达绣堂,位于雅尔塞镇哈拉新村。谢丹妹免费向哈拉新村的各民族女士教授刺绣技艺,当地人在休闲时聚在一起研究刺绣技艺,丰富了文化生活。她于2017年成立“齐齐哈尔市爱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开发达斡尔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哈尼卡”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人是卧牛吐镇卧牛吐学校的焦双,她是一名从小接触“哈尼卡”的美术教师,在卧牛吐学校主要开展哈尼卡传统剪纸技艺教学活动,对民族艺术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关政府部门可以将教学过程详细地进行数字化形式的记录和保存,还可以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统一的官方平台,方便学习和浏览,同时上传创作者的设计理念,让观众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手工艺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3]

(四)传承人的口述访谈记录整理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灵魂,是无文字民族历史的传递者,也是技艺的传承者。由于我市很多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技艺的传承大都是“口传心授”。因此,有很多特征性的知识没有显示出来,采用口头访谈与录音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从业经验、多年从事手工艺变化和历史变化进行记录。口述者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将口述访谈引入到对手工艺者制作技艺和传承人群体的保护研究中,可以充分收集口述者采访记录,挖掘手艺人的文化记忆,将传承人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取手工艺艺术的“活史料”,为现存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

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现代化冲击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数字化打破手工艺原始的继承模式,通过信息数字化处理,可将手工艺技艺进行永久保存,消除时间限制。传统手工艺的展示方式有局限,需要参观者抵达现场进行沉浸式参观,投入的时间、资金成本较高,方式不灵活,而在数字化平台进行传统手工艺投放,参观者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了解,方便快捷,同时,图文、视频、直播等展示方式给观众极高的真实感,印象更加深刻、增加了和参观者的黏度,也增加了手工艺制品的潜在购买客户。

(一)有利于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国家逐步加大了保护力度。传统手工艺是本地区生活状态、民族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发展和审美倾向的具体呈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市场需要手工艺传承人被迫对工艺品进行调整和改造,最终导致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如果不采取特殊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就会使这些具有民族标志的文化逐渐消失在历史进程中。数字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保障。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能够实时记录民族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日益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形态。在民俗文化研究中,数字化记录手工艺局部和整体演变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媒体平台更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变为微博、抖音、B站等各式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成为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兴的新媒体平台为传统手工艺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展示出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体系,为传统手工艺和参观者搭建沟通桥梁,让人们参与到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之中,同手工传承人交流学习,再结合手工技艺讲解和体验者的简单模仿操作,使其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获得体验者的认可。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更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有利于经济价值

我市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创新。文化创意可以将手工艺文化转为创意产业并创造产业价值,将传统的手工艺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开发和利用,使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转型到文化资源,并以此产生经济效益,对手工艺文化来说也是一种生产性保护。

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能带动手工艺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022年颁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过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文化资源开发传統手工艺的衍生产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推出特色旅游专线。开展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相关活动,有助于传统工艺振兴,带动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民族文化保持的相对完整,在数字化体系内,开发传统手工艺设计、品牌创立、工艺品制作、销售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振兴。

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我市少数民族手工业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不仅是我宣传我市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推进我市数字媒体平台的全面应用,推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将数字化手段与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相结合使得我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结合,不仅真实地记录我市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独特性、文化性和观赏性。因此,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化地开发是实现对其保护的最佳方法。[4]

对于我市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旅游开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事业,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们对于高品质旅游的需求,还为我市的旅游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多个项目共同发展、相互盈利。

在发展旅游业基础上,对我市村镇的就业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齐齐哈尔市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主要生活在县镇和村屯,这些村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能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镇大多属于资源型,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受气候环境和农业机械化的影响,闲暇时间比较富余。所以在保证百姓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情况下,在有传统手工艺的村镇开发第三产业旅游观光业。通过前期数字化平台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大大提高了群众想要实地观看和亲身参与的意愿。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适当发展休闲农业,为生活工作压力大想要放松身心和想要体验真正乡村生活的人们提供休闲体验场地,在有历史文化加持下,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5]

我市的少数民族手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有效弥补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空白,也为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对其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没有影响。当今的社会倡导可持续性发展,我市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发展也应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自身文化属性的转变,在保证文化底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已经忽略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人口较少,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对其保护和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其文化信仰缺失,出现了文化不完整的现象。因此,对我市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认同民族文化的表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满足物质要求的同时,精神需求逐渐提高。信息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大网络平台深入百姓生活,给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为人们与传统手工艺搭建沟通平台,进行全方位宣扬。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到传统手工艺,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接受并认同传统文化,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意识,最终实现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

五、结语

目前,我国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但随着国家和民众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视,也逐渐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体系建立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效方式。笔者希望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为助力该地区旅游发展,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梅佳琪.江西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深度研究[J].當代音乐,2017(23):57-59.

[2]孙昊.冰灯冰雕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

[3]徐阳.达斡尔族文化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49-55.

[5]刘波.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视域[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06):142-14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数字化制胜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