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法大使发声震动欧洲
2023-09-21杨晨
文/杨晨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此前在接受LCI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克里米亚“一开始是俄罗斯的,后来是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世界报》援引欧洲议员的信函内容在报道中说:“卢沙野大使公开宣称,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法下没有实质地位,并指出,没有任何国际协议来实现这些国家的主权国家地位。这种评论远远超出了可接受的外交话语的范围”。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4月25日消息,卢沙野大使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表态不是政策宣示,而是在电视辩论中的个人观点表达,各方不应过度解读。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自然要与过去韬光养晦时期有明显不同,美西帝国的粉丝不要对此大惊小怪。特别是当别的国家对华恶语相向、发表干涉中国内政和统一的荒谬言论时默不作声的那群人,更没有资格对卢大使此次发声说三道四。首先,中国的大国外交一定会有大国的样子,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打要还手、骂要还口”,而且还要赢得外交主动,不能永远被动防御,对于欧洲一些干当美帝马前卒、干涉中国内政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主动出击作为,抓住它们的软肋实施反击,打掉它们的嚣张气焰,也是打给它们的后台美国看,让它们和美国成为热锅上的蚂蚁,会让我们在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也能让国外反华势力看明白我们的态度和强势反制手段,令那些反华跳梁小丑们想要再次挑衅中国时就得想到被中国反制是什么滋味。其次,全世界也都要明白,作为坚决与帝国霸权做斗争的东方大国,今后中国官员在接受私人采访或学术研讨等场合秉持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法原则,发表与帝国主义观点相左、针锋相对并直击其痛处的言论,是再正常不过的。有的人为此“一惊一诧”或“友邦惊诧”只会自取其辱。这样的中国外交官的个人观点,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所真正需要的。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在霸权主义操控下,充斥着各种危机和不公,中国除了在官方场合据理力争外,还需要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模式作为有益补充,以便让我国拥有更多渠道、更加有力量、更能直指人心的国际话语权输出。我国的外事领域和媒体都要关注这一重大的变化。对比霸权帝国危害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传播谣言不择手段,我们以往相对单调的表达模式确实显得力量单薄,常常令我们在外交和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此次卢大使借外媒采访试水,将计就计“对弈”西方国家记者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狠狠地打击了欧洲一些反华政客、国家(如波罗的海某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和统一的嚣张气焰。以后只要它们还敢肆意妄为,中国的外交官还可以在不同场合讲出更加有理有据且令它们胆战心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