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

2023-09-21张玉波

中国篆刻 2023年3期
关键词:硬笔书法大展钢笔

张玉波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仰望。杂志受益人群之大,阅读群体素质之高,传播范围之广,举办活动之多,是很多杂志难以企及的。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将军、学者、艺术大家都为杂志题词撰文。杂志学术品位和艺术格调很高,受关注度及发行量居全国杂志前列。为中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首次了解到《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是1988 年,从老师那里借的一本32 开《1986 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荟萃》,让我们几个初学钢笔字的初中同学爱不释手,日夜传阅临习,以至废寝忘食状态。通过这本书,知道钢笔书法还能风格迥异,取法众多,还了解到全国各地钢笔书法大家的书风面貌,为以后如何学习、取舍,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等打下了基础。

有了一些基础,我于1990 年开始参加比赛,当年获得全国“雷锋杯”硬笔书法大赛少年组(3 人)二等奖。1992 年参加第五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得优秀奖,1995 年获第六届优秀奖。那时虽然我只获得优秀奖,可也是十分欣喜和骄傲的,因为一看名单,与众多各地书协主席、副主席名字列在一起,想想也真是不容易了。经过数年的研习,软硬兼施,临创交替,精心经营,软硬笔作品逐渐有了些面目,我参加各类书法展赛获得不少的等级奖。如1996 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大展、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硬笔书法大展入展,第一至第四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一、二等奖,等等。1999 年,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征稿启事一出来,我十分激动,热血沸腾,坚定信心欲在此赛中突破,取得好成绩。经过两三个月的准备,我用进口纸、美工笔,创作了六帧团扇为一套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彼时能获高奖的作品,已不是随手一写就可得的。作品取法传统且得有自己面貌,章法安排要有创新,同时还出现不少大件作品,是真正开启硬笔书法艺术探求和美学比拼的时代。这段时间,《中国钢笔书法》多次刊登了我的作品,并发了专栏。我也数次往返于浙江、湖南以及全国各地,向老师学习,与书友交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国钢笔书法朋友圈。2001 年,我又以进口水芯笔、进口纸书写,自制24 帧册页作品参赛,获得二等奖。连续两次获二等奖,作品均得好评。尽管有师友调侃:“相当于特等奖的二等奖”,但是我已经心满意足了。通过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两次颁奖大会,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开阔视野,丰富创作,收获了人生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

有个阶段,大量钢笔书法作者以多年打下的基础,涉于毛笔书法的创作,上手极快,短时间上榜各大展赛,成为软硬双优书法家。我也是其中一员,从1999 年起入展全国各类大展,如2002 年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3 年,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书法大赛获奖等。

“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正值年盛之时,觉得应该为中国硬笔书法事业干点什么。当时建立的中国钢笔书法师友群,藏龙卧虎,高手如云。得他们的诚意鼓励,2002 年元月,我创办了《绿天硬笔书艺》杂志,出刊7 期并举办了系列硬笔书法大赛和交流活动。杂志的办刊理念、装帧设计和印刷效果等,均得到读者好评。也是因为数年办刊的原因,我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老师们关系更加密切,朋友圈也扩大到了艺术报刊、传媒及出版界。书画艺术出版及鉴藏经营,成了我近20 年来的主业,觉得自己是“做爱做的事”的幸福人。

时光荏苒,艺业鸿发。杂志的读者,历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奖者,现如今都成为中国书坛的中坚力量,有的是中国书协的领导、组织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大展评委,有的任省级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等。《中国钢笔书法》创刊38 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人才,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

祝愿《中国钢笔书法》汇川纳海,盛装前行,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硬笔书法大展钢笔
三支钢笔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安秀扬硬笔书法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我的钢笔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老钢笔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
2017年值得期待的海外艺术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