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2023-09-21陈文国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语言

文/陈文国

在诸多公文种类之中,调研报告以事实为依据,以研究得真知,以报告达效用,回答时代之考、现实之问,做到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有机性、建设性的完美融合。在全党大兴调研之风的当下,写好调研报告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彰显,撰写调研报告更需对照高标准,务求高质量。

凝思立意定主题

调研报告既回应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也面向未来的趋势和挑战,是破解实践困局的智能钥匙。因此,如何立意定题、宣示主旨、提领全篇,就显得极为重要。一要站位高远,善于透过表面现象,从规律性、辩证性的高度,来审视提炼主题。二要立足现实,坚持脚踏实地,以事实为根据,从真实的情况和问题出发,使主题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三要视野广阔,注重从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认识问题,把握其内在联系和不同面貌,更好捕捉蕴含其中的本质属性。四要着眼长远,既要看到当下的情况,也要展望未来的预期,把准发展的趋势,防止“战略近视”。五要切题准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不犯自以为是的错误。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体现得尤为充分。该报告是针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表达了支持农民革命斗争的坚决态度,有力回击了当时党内右倾机会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和封建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同盟军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其视野之广、见识之深、判断之准令人叹服。

布局谋篇搭框架

写好调研报告,要围绕主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要列出写作提纲,搭好清晰健朗的骨架。一要精心锤炼标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单标题或双标题,选用公文式标题或文章式标题,哪种形式合适就用哪种标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公文式标题,给人端庄严肃的观感。文章式标题如《加快发展老龄事业》 《“人情债”何时了》,等等。二要巧妙组织导语。导语也称前言或引言,一般概要叙述为什么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侧重点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具体讲,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没有固定形式,但都要紧扣主旨,为展开主体部分做铺垫和导引。三要有序展开正文。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教训等,包括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大量材料,有的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推演、历史比对等。这部分可采用并列式、递进式或综合式来结构,做到主次相宜、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四要点睛完成结尾。可归纳说明,提高人们认识;可进行展望,指出努力方向;可提出建议,便于领导参考;可点明不足,启发后续工作;可补充交代,延展思考空间。总的说要简洁有力,点明主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选材取料丰血肉

调研报告需要严谨的结构,也需要丰满的内容,以此来增强表现力、说服力、感染力。具体而言,可采用“五选法”组织内容。一选可信度大的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剥开表面察真情,下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功夫,不可道听途说想当然。二选关联性高的材料。坚持围绕主题选取材料,将那些贴近主题、切合中心的选出来,将那些关联不紧、切题不深的筛出去。三选烟火气浓的材料。在众多的素材中,来自基层一线的材料带露珠、含土味、有草香,最能体现原生态的生产生活,也最能反映调研报告主题主旨,所以要用心选取、精心搜罗。四选新鲜感强的材料。聚焦实践的深层、发展的前沿、矛盾的焦点,挖掘新情况,查找新问题,发现新趋势,找到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五选典型化优的材料。加强对材料的审视和甄别,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包括典型领域、典型实践、典型群体、典型方法、典型事例,等等。上述选材取向应统筹兼顾,不可偏执一端。仍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作者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采用田野调查法,直接深入具体社会生活之中,从具体人、具体事入手,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强了调研报告的可读性、可信度、说服力。

遣词造句增神气

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语言是调研报告的风采,将主题凸显强化,有赖于深耕语言功夫,使之充分体现调研报告风格。一要使用专业性语言。要切合报告的文体特征,使用报告语言,特别是在研究提炼部分,需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必须出思想出观点,表述上要富有学术的味道。二要使用接地气语言。脚板踏得越实,思想飞得越高。更好地支撑研究结论,需要真实的素材,还需要有活力的语言。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践中,从相应领域范畴中,从报告对象熟悉的风格中汲取语言滋养,形成语言脉络,实现表达效果。三要使用创新式语言。新的实践催生新的认知,也要求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将调研成果更好呈现出来,必须创新语言表达方式,采用推陈出新、筛查优选、调整顺序、平中见奇、数字比对、形象赋能、夹叙夹议等手法,形成鲜活有力的语言形式。四要使用个性化语言。作者的语言风格直接决定调研报告表现力的强弱,优秀的调研报告往往打上作者语言风格的鲜明烙印。

沉淀修改求完美

相比于一般公文,调研报告体量偏大、内容更多,在完成初稿后,还要进一步精深加工,使之更趋完美。一要总体观照。对报告的标题与正文、内容与形式、结构与语段、手法与风格等做一番总观,特别是查找自相矛盾、畸重畸轻、文题偏差、引证失位、观点乏力等问题,予以调整、纠正和提升。二要梳理脉络。从纵向的维度,对报告的展开次序进行再审,着重把关主体部分,使之逻辑更严密、层次更清晰、展开更顺畅,更加可看耐读。三要适当增删。对于支撑力度不足的部分,要进一步充实内容,对于冗杂繁复的部分,要酌情删减,做到长短合宜、肥瘦相当。四要避免歧义。不论是标题的总分呼应,还是正文的顺次展开,还是结尾的总体收束,都要对表述内容反复斟酌,尤其要对研究成果部分的关键语句、关键用词精心推敲,使之合乎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避免定性上的偏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陈云同志对宝钢建设有过三次反复考虑:第一次认为“应该基本立足于国内,买技术,买专利”;第二次提出全部进口的想法;第三次考虑还是按照三委、三部和银行报告的意见办。1979年6 月,他修改完成了《同心协力建设好宝钢》一文,以真实科学的结论,有力保证了宝钢建设。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语言
语言是刀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报告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