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
2023-09-21卢胜南东华理工大学
卢胜南(东华理工大学)
目的:为赣鄱漆艺探索科学可行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方法:以赣鄱漆艺为中心,从理论角度对赣鄱漆艺的个性特征进行综合性的阐释,并论述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指出赣鄱漆艺当前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现实问题,从搭建数据库到设计数据库系统两个方面,探究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路径,然后深入实践,从功能架构、沉浸打造两个方向就赣鄱漆艺App 平台的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展望赣鄱漆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广阔空间。结论: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是赣鄱漆艺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值得更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江西自古誉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称,传统漆艺作为赣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与发展深受江西文化的影响。再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江西漆树的种植和生产高效便捷,这为赣鄱漆艺的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在强大的文化基因与优越的原料根基下,赣鄱漆艺的制作工艺、地域风格和时代风貌独具特色。高贵典雅的鄱阳、脱俗清雅的宜春和精致儒雅的吉安等代表地区的漆艺,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收藏和市场价值。其中,作为地域文化象征的鄱阳漆艺,入选了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里,这一地标性技艺文化,正面临保护与传承的瓶颈、创新与发展的停滞问题。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急需为赣鄱漆艺的传承找到一个方向科学、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播路径。早在2005 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由此,数字化技术为赣鄱漆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可行的途径。
一、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赣鄱漆艺的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储存、处理、展示、传播等技术,将赣鄱漆艺文化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的一种非遗文化保护手段。赣鄱漆艺的数字化保护对文化资源具有长期储存、长期获取和长期传播的优势,也为赣鄱漆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为文化传承提供保障
江西省文化厅《关于推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通知》指出:全省各地在普查基础上积极整理非遗文字、图片、视音频信息资料,编辑出版有关图书、建立网站,形成各地非遗数字化建设初步成果。赣鄱漆艺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可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系统地储存漆艺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对赣鄱漆艺的物质基础、制作工艺进行数字化的转化;对赣鄱漆艺的发展脉络、地域风格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对赣鄱漆艺的传承人物、艺术佳作进行数字化的提取,以搭建数据库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管理,使赣鄱漆艺文化更加系统、完整和有序,从而进一步促进赣鄱漆艺的文化、技艺传承。
(二)为文化共享提供平台
赣鄱漆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精度的拍照、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对赣鄱漆艺的生产、技艺、制作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的展现,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在内的数据库系统,将多媒介形式的漆艺文化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并借助互联网相关数字平台的传播,让赣鄱漆艺的展示不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从而提升赣鄱漆艺文化共享的广泛性与时效性,致使赣鄱漆艺的文化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共享与传播。
(三)为文化发展提供空间
赣鄱漆艺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技艺、文化内容的记录储存,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生产。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数据系统,开发移动端软件平台。凭借其智能性与便利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赣鄱漆艺的文化整合与再利用问题。将学习、分享、交流、造物、销售等多方面功能进行融合,充分发挥赣鄱漆艺特有的文化、经济和市场价值。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衍生出新的文化产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赋予了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二、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瓶颈
随着时代更迭,经济社会急剧变迁,赣鄱漆艺同其他非遗文化一样,承受着多样化的冲击,致使其无法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大众距离较远,进而导致漆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自此,赣鄱漆艺的保护与开发尤为迫切。
(一)文化保护与传承危机
危机一:意识缺乏,技艺断层。一方面,由于赣鄱漆艺的特殊性,工艺人需要长期地学习、打磨,在短期内很难独当一面;另一方面,赣鄱漆艺的制作工艺烦冗复杂、时间跨度较大、成果难以掌握,学徒阶段的工资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在快节奏的今天,年轻人在意识层面缺少对漆艺的正确认知,对经济层面则十分看重,不愿去接触和学习,且轻易忽视传统手工技艺,忽略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导致社会青年一代人才缺失严重,老一辈传承人后继无人,社会面出现了技术断层。危机二:重视不够,资金有限。江西省关于保护赣鄱漆艺的政策寥寥无几,现有的保护举措,没有专题式的平台展示,相关馆藏内的漆器、漆画只作为馆内的一小部分进行静态展示,参观者无法深入了解赣鄱漆艺背后蕴涵的历史文脉、制作技艺等文化知识。加之相关部门缺乏对赣鄱漆艺文化的宣传领导及保护工作的经费支出,赣鄱漆艺的爱好者少之又少,从事漆艺行业人员屈指可数,传承人积极性也日渐消退,相关有效地宣传工作受到阻碍,致使赣鄱漆艺无法得以科学、有效的发展。危机三:平台缺少,渠道受限。赣鄱漆艺在文化保护与宣传的方式上,仍停留在传承人父子传承、师徒传承的保守性层面与高校授课的封闭性层面。潜在的漆艺爱好者会因受到时间与地区的限制,对赣鄱漆艺形成消极情绪、漠然态度,进而放弃接触漆艺文化。而相关漆艺的馆藏展示、网站传播等宣传渠道,针对赣鄱漆艺的宣扬过于表面化且效用甚微。其发展渠道存在传统保守、单一局限、狭小崎岖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大众对漆艺文化综合全面的认知,从而导致缺失漆艺保护行为的参与感。
(二)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策略缺失
从赣鄱漆艺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关学者对赣鄱漆艺的历史溯源、漆艺特征、发展状况、制作技艺等理论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研究,然而缺少对赣鄱漆艺具体保护路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技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从数字化保护研究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关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而在多种传播路径中,开发App 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是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当前关于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平台开发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从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开发策略视角来看,由于漆艺文化保护路径的理论研究空白,在漆艺文化的开发策略方面,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研究的成果同样空缺,实践经验也相对不足。赣鄱漆艺数据库内采集记录、归档储存的信息搭建,数据系统内模块内容、级别设定的界面设计以及赣鄱漆艺App 平台内功能架构、沉浸打造等方面的开发策略,都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路径
针对赣鄱漆艺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各项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层面为出发点,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信息技术,真正实现赣鄱漆艺“活态化”的保护与传承,为赣鄱漆艺添筑生机。
(一)搭建数据库
赣鄱漆艺数据库搭建的第一步,需要进行文化信息的采集记录。其主要目的就是将赣鄱漆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永久性的存储与保护,满足社会大众对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认知需求。原始资源的采集工作,对后期赣鄱漆艺的数字处理、修复、保存、管理、展示、传播等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数据库搭建之前,首先要对赣鄱漆艺进行数字化的采集,进行风格性、地域性的全面考察与记录。其次,通过高精密的设备对现存实物资料进行拍摄,通过高精度的摄影技术对漆艺制作流程进行录像,通过文字记载与声音录制对传承人访谈内容进行载录,通过PS、AI 等软件对视觉效果不佳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通过PR、AE 等软件对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后期剪辑,最终实现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记录。
赣鄱漆艺数据库搭建的第二步,需要进行文化信息的归档储存。漆艺文化的归档储存,是建立数据系统、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环节。对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整合,要分清基础理论性信息与实践技艺类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储存。首先要将全面采集记录的文化资源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为赣鄱漆艺的物质基础、制作技艺、发展脉络、地域风格等方向,并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信息的归纳。其次,将这些整合完毕的资源录入数据库储存,实现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长期储存与永久保护。
(二)设计数据系统
经过文化资源的分类归档后,数据系统的模块设计可直接按照数据库资源的科学分类进行模块设置。具体分成物质基础、制作技艺、发展脉络、地域风格、传承人物、艺术佳作、出土文物七个块面。
赣鄱漆艺的制作技艺在资料归纳后,需从制作材料、制作工具、髹饰手法、表现手法、堆塑处理、磨绘与描绘方面进行第二次的提取整理。其中,赣鄱漆艺的制作材料在此模块中还可以进行第三次细分,主要分为填涂材料、素胎材料、颜料与燃料、镶嵌材料、溶剂、研磨材料、辅助材料。由此,赣鄱漆艺数据系统的一级界面为制作技艺等七个模块,二级界面为各个模块的二次提取整理,三、四级界面则是依次对上一级界面的分类扩充。除制作技艺的其他六个模块,皆将运用多次细分的方式进行各级界面的设定。数据库系统的分级处理,能够使赣鄱漆艺相关文化资源简单明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信息的搜索与获取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为赣鄱漆艺开发策略的制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的开发策略
目前,赣鄱漆艺在数字化保护的实践策略方面存在缺失,迫切需要在赣鄱漆艺数据库搭建、数据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赣鄱漆艺数字化保护为目的、以沉浸式体验为长久发展的交互平台,将漆艺文化数据资源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介形式进行融合汇聚,全面满足用户各项需求,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一)功能架构
赣鄱漆艺App 平台由多功能、多层级界面组成,在明晰用户需求的条件下,确保开发交互平台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对赣鄱漆艺App 进行具体界面框架的设计构想,其内容主要分为学习、制作和销售这三大功能。
学习这一主要功能领域,是保护与传承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重中之重。通过物质基础、制作技艺、发展脉络、地域风格、传承人物、艺术佳作、出土文物七个方向的功能设定,让社会大众深入了解赣鄱漆艺的理论文化知识,为漆艺爱好者提供线上的学习平台。制作这一功能领域,是创造性发展赣鄱漆艺的重点。通过漆艺、漆画虚拟游戏的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器型、色彩、装饰物进行虚拟造物设计,保存作品后还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实物制作与运输。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以人机交互的形式,让用户了解赣鄱漆艺的制作流程、感受漆艺造物乐趣、体验赣鄱漆艺的文化魅力。销售这一重要功能领域,是赣鄱漆艺长久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赣鄱漆艺App 平台内体现为市集界面,分为企业自营和个体商户两个方面。用户可将独立制作的漆艺作品在平台进行售卖,同时App 开发者也会进行漆艺作品的优选并发放到平台上进行销售。由此,为漆艺的相关爱好者、传承人、生产制造者等多方人员提供一个产品销路,为赣鄱漆艺的长存与发展带去积极作用。
(二)沉浸打造
赣鄱漆艺App 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漆艺文化知识进行展示和分享,会大大降低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在确保赣鄱漆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需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满足用户的情感和娱乐化需求,做成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数字化长久发展的交互平台。除了上文提到的漆艺、漆画虚拟游戏的功能设计可提高平台的趣味性之外,还可以从个性养成与交流互动方面进行用户绑定。个性养成这一沉浸式功能,是对用户使用软件行为的鉴定,将人物个性设定为漆艺爱好者、传承人、生产制造商三个身份,分别以用户在平台内的文化知识阅览、相关知识普及和漆艺造物售卖的行为程度比重,实时更新数据,并设置等级制度,用户达到一定的等级方可养成身份,并以平台名义颁发身份证书以资鼓励。同时,系统可在相应的等级阶段给予用户刺激奖励,如漆工艺礼品、平台优惠券等方式,增加平台与用户的黏性。关于交流互动这一功能,用户可在平台的交流圈内分享自己、品评他人的漆器,漆画作品,增添喜欢的作者至好友列表,寻找与自己格调一致、审美相符和兴趣相投的朋友,进行赣鄱漆艺文化知识、制作技艺、佳作品鉴、漆器造物、好物分享等方面的漆艺交流与实践切磋。如此,多样的个性功能,丰富了赣鄱漆艺的数字化保护途径,加强了漆艺文化的交流性,促进了用户的参与性,增添了赣鄱漆艺App持续发展的恒久性。
五、结语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二者的交叉领域,日益成为文化自信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赣鄱漆艺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正视当前的生长现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置身政策营造的环境中去,将传统漆工艺文化与现代数字化技术有机的融合创新,推动赣鄱漆艺科学、高效的“活”起来。本文通过尝试搭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路径研究与开发App 平台的策略研究,实现了赣鄱漆艺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文化资源共享;通过探索构建App 平台多功能板块,完成了用户对赣鄱漆艺参与感与沉浸式的体验升级。由此,为赣鄱漆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尤为珍贵的机遇与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