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人的哨所

2023-09-20朱德华

军嫂 2023年2期
关键词:边境线戍边哨所

朱德华

风催雪疾,空旷的荒野中,光秃秃的胡杨傲然挺立。

2023年2月10日,护边员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早早地换上棉衣、戴好口罩及护具,一起踏上巡边路。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他们已经走了30多年。

马军武是“兵二代”。

他的父母都是山东济南人。1964年,为了响应国家支援新疆建设的号召,两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任职工。1969年4月,马军武出生。中学毕业后,马军武和父母一样,也成为兵团职工。

1988年4月23日,185团辖区内暴发特大融雪性洪水,界河水暴溢,凶猛地冲向我方。按照国际惯例,界河中心线为国界,如果任凭界河改道,我方领土就会丢失。

守国土、保家园。堆石料、填沙袋、扎铁笼……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抗洪勇士们经过连日不眠不休的艰苦奋战,防洪大坝胜利合龙,河水重归故道,55.5平方公里的国土有惊无险地躺卧在祖国怀抱。

当年,年仅19岁的马军武参加了抗洪青年突击队,耳闻目染兵团人不顾自家财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战斗在抗洪一线的情景,护土守边的种子在他心底萌芽。洪水过后,185团决定在桑德克堤坝旁建一个民兵哨所。1989年9月,马军武请缨进驻哨所。

刚到哨所时,马军武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土炕,但是工作起来热情不减。1991年,马军武与 “军垦二代”张正美相识相恋。

1992年10月,马军武和张正美选择了当时流行的结婚方式——旅行。几乎没离开过团场的他们,“去了一趟乌鲁木齐”。那时交通不便,从185团到乌鲁木齐,乘坐长途汽车要整整两天。但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这对年轻夫妻兴奋不已。

他们家的客厅里,至今还摆放着一张两人在乌鲁木齐拍摄的婚纱照。照片已有些斑驳,但两人甜蜜的笑容依旧清晰。30余年过去了,马军武和张正美再没拍过一张“像样的合影”。如今,这张充满了年代感的婚纱照,也成了两人在那趟旅行中最甜蜜的收获。

“军武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当卫士。我嘛,也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给军武当老婆。”张正美的风趣幽默与马军武的沉默少言刚好互补。

从乌鲁木齐回来,张正美正式成了桑德克哨所的“女主人”,也成为185团第一位女护边员。马军武结束了一个人的孤寂,两个人开始相依相伴的坚守。

忙碌一天之后,除了做家务,夫妻俩偶尔会在煤油灯下杀几盘象棋。张正美还订了几本杂志,空闲时间看一看。有时,她也会一展歌喉,抒发自己的情感。虽然听众只有马军武一个,但她激情不减,总是唱到嗓子沙哑才结束。

1993年11月,儿子马翔出生,给哨所增添了生机。但是为了全心戍边,3个月后,夫妻俩把马翔送到位于团部的爷爷、奶奶家。

2006年底,哨所接通了长明电,戍边路得到了维修,边境线上新添了一座瞭望塔,戍边环境得到改善。

升国旗、做饭、巡逻、观察堤坝水情、加固铁丝网……在哨位的日子,每天都像是一样的,不用命令、不用督促,一年四季,循环往复。落叶流水见证了马军武和张正美从“小两口”变成“老两口”。

春天,河水暴涨。两人每天晚上都要打着手电,分头到堤坝上转两圈,稍有不慎,就会被横亘在地的枝杈绊倒,跌入河中。

夏天,蚊虫肆虐。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四大蚊区之一的地方,一巴掌下去能拍死百余只蚊子。夫妇俩早已被叮咬习惯了,巡逻一趟回来,虽然带着护具,脸上总会多几个包。

秋天,狂风大作。风刮得人睁不开眼,顶风巡逻的两口子经常被“钉”到铁丝网跟前,尖利的铁丝头把他们扎得伤痕累累。

冬天,厚雪难行。20多公里的巡逻路,走一趟,就得一整天。

“2010年12月28日。昨夜刮了一夜西风,今早路也封死了。夜里有野猫的惨叫,非常恐怖。今早又开始扫雪,每天打扫,没办法,环境恶劣。但愿军武开会早点儿回来。1、2、3号地段正常。”这是张正美当天的记录。

在30多本民兵哨所执勤日记中,夫妻俩记录下了巡逻过程中发生的一点一滴。

这些民兵哨所执勤日记是研究边情的第一手资料。哨所常被边防官兵作为交接哨的地点,接哨的官兵往往会看这些日记,加强重点地段防控。

从张正美的执勤日记里可以看出,她最怕马军武到外地开会。有一次,马军武又到外地开会。那天晚上,哨所的报警器突然响了,有情况!独自在家的张正美披上衣服、拿上手电、拎上木棍,壮着胆子走进漆黑如墨的夜色里。手电一开,照在瞭望塔的阶梯上,张正美深吸一口气,拨通了马军武的电话。

那晚,马军武不知说了多少个“小心点”,直到后来电话里只剩下张正美攀爬塔架时“呼呼”的喘气声。两人谁都没有再说话,但这无言的陪伴,却是张正美在黑暗中最大的支撑。

张正美很少在马军武面前抱怨。可那一晚瞭望归来,她在日记里写下“军武开会不在,我真的害怕”,那是她为数不多的“示弱”。那次之后,凡是需要到外地的事,马军武能推则推,推不开的也尽量速去速回。

2014年4月29日,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主席冒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看望兵团干部职工。在座谈会上,马军武简要汇报了他和妻子张正美在桑德克哨所屯垦戍边的情况。

得知马军武夫妇长期在条件极为艰苦的边防哨所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事迹后,习主席由衷地称赞道:“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

马军武激动地站起来再次敬军礼,坚定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会永远守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很快,习主席和马军武亲切握手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了。当时,张正美正在地里种菜。直到下午3点,她收到马军武发来的手机彩信,才知道“老马见到了习主席”。

2016年8月,桑德克哨所更名为“军武哨所”。2017年,抗洪守土纪念馆建成。如今,军武哨所已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慕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马军武成了義务讲解员,他把家国情怀、兵团人的奉献精神,讲述给一批批游客听。

2017年7月,马军武、张正美夫妇在观察边情。摄影/徐明远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30多年守哨生活,马军武和张正美夫妇累计走了39万多公里的巡逻路,磨破了500余双胶鞋,穿破了50多套迷彩服,赶返临界牲畜1万余头,拦阻临界人员300多人次,创造了33年未发生涉外事件的纪录。2010年,马军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2014年,获评全国“卫国戍边英模”。2018年,马军武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2021年,马军武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2月,担任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2018年7月,年满50岁的张正美退休。之前,她曾经无数次想象过退休后的生活,比如,和老马一起出去旅游一趟;去和300公里外的儿子一家一起生活,每天可以跳跳广场舞……但张正美退休后生活没有太多变化,大多时间还是陪马军武在边境线上巡逻。

2019年5月,马军武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一年,马军武和张正美当了爷爷、奶奶。小孙子马里奥给全家带来了无穷乐趣,但马军武觉得他们家有些亏欠儿媳妇。

马军武的儿媳妇廖祖贤,江西赣州人,与马翔是大学同学。2015年毕业后,随马翔来到新疆,成为北屯市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初到新疆,廖祖贤不仅要克服饮食上的差异,而且要学习图书管理知识。

马翔从一上学就在寄宿制学校,自小到大不在父母身边。张正美一直觉得自己作为母亲不太称职。而今,她要把积压在心底的遗憾弥补在孙子马里奥身上。她经常乘长途汽车往返于儿子家和军武哨所之间,虽然两地相距近300公里,她也乐此不疲,带带孙子、陪陪老伴。张正美有时候也把马里奥带到哨所,带着小家伙在边境线上巡逻,遇到戍边官兵,马里奥知道敬礼,官兵也会给他回礼。大家都说老马有了接班人,“小护边员”巡逻来了。

节假日,马翔会开车带上妻儿到军武哨所与父母团聚,在哨所住上一晚,有时也会陪着父亲修修边境铁丝网……那是他们三代同堂的幸福时刻。

春寒料峭,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哨所屋顶的积雪上,泛起金黄色的光晕。马军武、张正美巡逻归来,规整好巡逻装具,张正美开始烧火做饭,马军武打开收音机。军武哨所炊烟袅袅,乐声飞扬……

編辑/李颖

猜你喜欢

边境线戍边哨所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爸爸,我不怪您!
戍边壮士歌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戍边追梦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夫妻哨
边境线上的雪趣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