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

2023-09-20刘俊杰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9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战略

刘俊杰

(广州市番禺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民众的生活环境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各项需求也有了显著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就可以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如果能够合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基于此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设计与实施,就能够显著增强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下面就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的具体开展路径。

2 乡村振兴规划的现状分析

2.1 存在盲目套用的情况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乡村的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也应该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规划方案能够在乡村地区充分落地。但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乡村地区制定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同质性[1]。特别是在某些乡村地区取得乡村振兴战略成功以后,其他地区会直接套用规划方案与产业发展方式。但不同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盲目套用其他方案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

2.2 国土空间开发效率较低

相较于城市地区来说,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但是不少乡村地区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并没有做好自然资源的统计分析,同时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过于谨慎,导致较多国土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除此之外,部分乡村在国土空间开发的时候还存在违规情况,造成了部分自然资源的浪费。这些情况都说明了乡村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效率不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具有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

2.3 乡村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乡村地区的落后局面。这也要求乡村地区能够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探索产业升级与转型渠道,并基于此进行乡村规划。但是目前较多乡村并没有明确经济转型发展方向,对于产业升级规划也比较模糊。这也导致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变得非常盲目,很难找准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导致乡村规划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无法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

3 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的联系

3.1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虽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但是也需要立足于宏观视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会直接影响乡村商流、资金流、人流等多个要素的流通,阻碍乡村经济发展[2]。而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振兴开发活动,可以实现城市与乡村在空间规划与功能分区的联动,提高两者的契合度,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

3.2 提高乡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乡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并朝着现代小城镇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自身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最终形成的规划方案也可能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但在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后,可以依托于规划文件进行战略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给小城镇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3.3 满足稳增长和促协调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存在比较显著的下行压力。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如何在产业规模较小并且缺乏特色亮点的情况下,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成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地区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通过高质量的空间规划与资源调配使用等工作,在稳定乡村经济的同时,提高不同产业的协调性。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4.1 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的战略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应该做好战略设计,明确规划体系的具体方向,能够取得预期的规划设计效果。

①规划人员应该深入探索乡村地区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与方向,展开深入分析与预测探索,将其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在划分乡村空间功能分区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乡村振兴的未来战略方向,实现战略层面的高度统一[3]。

②乡村地区在后续发展中,应该紧扣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框架,整理各级法律法规,实现上下层间法律法规的协调发展,保证乡村振兴过程中各项经济活动和规划内容都合规合法,避免出现违法开发的情况。特别是部分乡村地区存在随意开发土地资源的情况,后续一定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明确土地资源的类型以及拟开发用途,使区域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应用,在战略层面搭建土地规划方案。

③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时候,我国乡村地区也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地区的先进经验。西方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环保与经济联动融合等方面,可以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以及空间功能布局等工作提供较好的战略支持。

4.2 突出地域规划特色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同时乡村地区的资源种类与空间分布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时候,需要凸显地域特色,保证最终的规划成果能够较好契合区域实际情况,发挥预期的规划效果。这也要求规划人员能够做好实地调研工作,明确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地形地貌、基础资源等内容,基于此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工作[4]。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人员应该总结区域历史发展情况,明确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和未来拓展方向,搭建乡村振兴规划的细节模块。基于此,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的长远战略目标与阶段发展思路,形成统一科学的发展目标,最终完成乡村振兴规划的细节内容。通过这些方式,乡村地区就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凸显乡村振兴的地域特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4.3 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智慧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活动中也能够发挥较好作用。例如,以大数据技术为例,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对于规划人员来说,可以基于乡村实际情况构建数据库,用以支撑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相关流程如图1 所示。结合图中相关内容可以知道,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以后,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图1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规划大数据处理流程

①规划人员通过年鉴数据、普查数据、征信数据、消费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爬取数据等路径,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人员应该保证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可以从多个路径搜集数据,尽可能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②在获得这些数据以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分为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等工作,提高这些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得到更好应用。

③完成数据处理以后,进行数据的分类储存。结合乡村地区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环境数据、乡村人口数据、农业生产数据、乡村治理数据、乡村经济数据等。

④使用大数据进行这些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并使用大数据算法提取不同数据的特征,建立特征模型,进行乡村振兴规划数据的整理分析。

⑤规划人员通过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

⑥规划人员综合上述五个阶段的成果,完成乡村振兴规划的数据库,主要有乡村普查、乡村定位、成效评估、学术研究、投资决策等。通过这个大数据处理过程,乡村振兴规划就具有更强的决策价值和战略意义,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4.4 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需要多个主体参与其中。为了保证乡村振兴规划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①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多部门参与其中,因此必须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内容,并制定完善全面的责任分担机制,在乡村振兴规划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5]。

②在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要加强社会群众参与,实现规划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特别是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中社会民众参与度过低,无法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而乡村地区的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跟农村农民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听证会等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到规划工作中,使用合理途径发表自己对规划内容的看法与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振兴规划工作的可行性,在保证各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进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关注更多内容,保证乡村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要求规划人员积极学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内容,并深入剖析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展开分析,提高两者的联动水平。在具体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时候,规划人员也要针对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富有地域特色的规划方案。在推进规划方案的时候,乡村地区也要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规划内容可以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战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战略
战略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