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城市生活性街道设计策略研究
2023-09-20程江南顾欣宜
程江南, 顾欣宜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1 引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我国60 岁以上人口较2010 年上升了5.4 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同时,因老致残、因病致残的人口也迅速上升,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残疾人将达到1.27亿[1]。街道是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因此街道应当容纳不同的人群,弱势群体同样拥有平等使用街道的权利。
2 概念内涵
2.1 包容性设计理论
包容性设计理论由无障碍设计和通用设计发展而来,其核心观念为以人为本,包容性设计理论强调对使用者的了解与分析,关注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其最终目的为满足尽可能多的使用者的需求,是一种提倡“反设计排斥”、“人本设计”的设计理念[3]。
2.2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
依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城市街道按类型可划分为交通性街道和生活性街道。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车流量较小,是连接城市商圈内部或居民区内部的道路。城市生活性街道是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当是接纳多元群体的,不设置任何门槛的场所。
3 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成都市玉林街道调研
3.1 调研区域
文章选取的调研区域——玉林社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成都市区一环路以南二环路以北、人民南路以东、永丰路以西这四条城市主要干道所自然划分出的城市街区。
3.2 玉林街道基本概况
根据四川省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成都市武侯区60岁以上人口达18.58万人,占武侯区人口比例15.4%。成都市老龄化程度严重,退休后的老年人出于社交、休憩等需要成为街道中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2021 年,政府对玉林片区街道空间进行部分改造设计,改造的主要内容为统一建筑立面肌理、规范非机动车占道现象、在街道节点设置网红打卡点等,改造的目的主要为美化城市环境。如今的玉林社区遍布慕名而来打卡的网红咖啡厅、年轻人聚集的夜间小酒馆、具有丰富文创的独立书店等。但是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城市街道形象的提升并未满足居民对城市包容性街道的需求,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并没有被充分考虑。
3.3 玉林街道包容性因素调研
文章基于伊丽莎白·波顿在《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一书中提出的包容性街道空间的判断标准进行调研,并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分级。即街道是否具有可达性、安全性、易读性、独特性、舒适性、熟悉性六个特征。
3.3.1 可达性原则
街道的可达性是指使用者能无阻碍自由进出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城市街道的核心功能即为通行,城市街道须是平整连续的,且拥有无障碍通道等公共服务设施。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而言,身体机能的限制客观存在,崎岖、堆放着非机动车的、尺度狭小的城市街道制约着通行。因此,适宜的街道尺度、完善的无障碍服务设施、规范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舒适的休息区域是可达性街道的基本要求。
3.3.2 安全性原则
城市街道的安全性是保证其他包容性原则的前提,玉林小区的街道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划分,确保快速通行的车辆不会惊扰人行道上的行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安全的街道空间应尽量避免突变的空间形态、尖锐的街道家具、复杂的高差变化和人车混杂的步行空间,应尽量保证明显的道路指引标志、充足的夜间照明等。
3.3.3 易读性原则
街道的易读性是指使用者能够在街道空间中准确定位自己的方位,街道环境能够辅助使用者规划清晰的行动路线。使用者行走在线性特征明显的道路上时会拥有更加通畅的视线,有助于使用者把握行动路径。清晰醒目的标识牌与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方向指引,而营造不同主题的空间节点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参考物。因此,考虑到使用者的多元性,空间形态明晰、视线通达、标识醒目、节点特异是包容性街道不可或缺的特征。
3.3.4 独特性原则
街道的独特性是指该街道具有区别于其他街道的空间要素。为避免街道环境的同质化,在城市街道设计中可以尽可能地保留一些独特的空间要素,例如滨水的步道、居民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环境优美的绿色景观。具有独特性的城市街道空间是集体记忆的表现,明确城市街道各区的空间特点,保留提取优质空间元素,可避免出现“千街一面”现象。
3.3.5 舒适性原则
街道的舒适性是指使用者可以自在舒适地在街道上进行通行、游憩、交往等各种公共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会感到任何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老年人在街道上进行交往活动时,会出于兴趣或熟悉感自发的聚集在空间尺度适宜、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区域,并且这些区域会配备有卫生间、休息长椅、夜间灯光等服务设施[4]。
3.3.6 熟悉性原则
居民对城市街道的熟悉性程度由其对街道的空间形态、尺度、景观、沿街建筑等因素的认知程度决定,不同的街道形态与街道尺度对塑造空间氛围起着重要作用。特异的空间因素塑造了鲜活的城市街道生活场景,成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街道空间定位的要素。优美的城市形象要求对陈旧的街道形象进行改善,整齐划一的建筑立面、整洁宽敞的人行道路固然对城市面貌多有益处,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丧失岁月印记的空间氛围令其穿行其中无所适从。因此在对街道空间进行设计之时,应当尽量保持原有的街道形态、尺度,特殊景观节点以及具有重要人文价值的建筑,延续街道空间的特有氛围。
4 玉林街道包容性设计策略
4.1 加强交通静稳化设计
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流量大,交通静稳化设计对提升城市街道的安全性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营造城市街道安全的出行环境。玉林小区可实行严格限速,设置醒目的限速标识,同时在路面增设减速路突、隔离桩等物理装置,对机动车车速加以限制。
对自行车车道进行连贯性、完整性设计,保障纯步行空间的舒适尺度,为绿色出行提供条件。纯步行空间应当至少满足双人并行的尺度,一般要求为1.2m~1.5m,当街道长度过长时应当考虑适当加宽道路尺寸并与公共休息空间结合设计。
区分路面材质,增加路面色彩。玉林东街对步行空间、自行车车道与机动车道的路面材质进行区分,有利于减少人车混行。给街道的缓冲区、自行车道、人行横道赋予鲜艳的色彩不仅可以起到提示作用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活跃街道空间氛围,丰富城市环境(见图1)。
图1 玉林东街(作者自摄)
4.2 优化街道街面
将景观区域与步行空间结合。充分利用原有街道景观中的滨水空间、街边绿地,独特的标志性、具有人文价值的建筑等,结合步行道路打造丰富的空间节点可以提高街道环境的熟悉性。在火烧堰碧翠廊举行的芳草玉林大市集,改善了街道只可远观不可游憩的现状,营造供行人交往、休憩的舒适场所。
优化街道立面。街道两侧的建筑应避免过于高耸,同时建筑立面应保持一定的延续性。街道两侧的建筑立面应虚实结合,考虑开放多样的出入口,提升街道的活跃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活动的可能性。
4.3 合理设置公共设施
设置合理的公共设施可以提高街道的舒适性,街道家具应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活动情况成组放置。为保证街道上休息座椅有效利用和安全性,其摆放位置不应靠近路缘石,一般不应超过行道树的树池边界。根据统计老年人的步行速率区间在0.4m/s到0.8m/s之间,按照五分钟的步行距离计算,应每隔至少120m 设置一个休息座椅。休息座椅应当在使用者聚集交往的区域重点设置,在此区域增加放置密度,满足社交要求(见图2)。
图2 提供社交功能的街道家具(作者自摄)
充分考虑街道的无障碍设施设置。街道上设置盲道并且不应被非机动车或其他杂物占据,保障视觉障碍者的顺利通行。街道中的高差应尽量采用坡道解决,在必须采用台阶连接的地方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置扶手。街道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街道步行空间应设置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可考虑设置安全岛,街道宽度应至少180cm,以便轮椅通行。
4.4 合理布置夜间照明
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视力水平下降,对色彩的高明度和艳度不适应。为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出行,应提供充足的夜间照明,设置包含人视高度照明、低空照明、地面照明设施在内的综合夜间照明系统。在街道空间节点设计丰富的灯光照明也有利于营造夜间的景观氛围,增加街道空间的独特性。
5 结语
本文以包容性设计理念为视角,对成都市玉林小区内的生活性街道进行调研,总结城市街道的包容性特征,从交通、街道空间界面、公共设置、灯光照明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活性街道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