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产量的影响

2023-09-20尉菊萍白茂华吕令华刘秋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烈马鳞茎火炬

尉菊萍 杨 涌 白茂华 吕令华 曹 光 刘秋兰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别名蒜脑薯、摩罗、山丹、强瞿等,是世界著名花卉,兼具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1]。 百合的地下鳞茎为主要食用部位,其外观鲜白如玉,口感脆爽回甘[2],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皂苷、淀粉、生物碱、维生素等物质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3]。 新鲜百合中含有水仙碱片和黄酮类物质,长期食用可以加快皮肤中胶原蛋白的生成, 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缓肌肤衰老程度。 在药用价值方面,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4]。 近年来食用百合作为一种特色蔬菜, 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而备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也随之增加。

食用百合生产中面临生长周期长、 种球种性退化、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种植面积难以推广。 因此,提高食用百合产量对于增加种植户积极性、 促进鲁西南地区食用百合种植面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 根茎类药用植物去花可有效阻断生殖生长,从而使养分向药用部位积累,促进块根膨大,提高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5]。 杨清平等[6]的研究发现,摘花对黄精块茎生物量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 王刚等[7]的研究发现,剪花序能改变丹参的干物质分配格局,提高根生物量比,从而达到增产目的。 万群芳等[8]的研究表明,生长期摘除花蕾对桔梗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 从去花角度提高根茎类药用植物的产量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食用百合在此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本试验在此背景下探究了去花对3 个食用百合品种产量的影响,以期对鲁西南地区食用百合高产种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采用3 个食用百合品种做产量对比试验,分别是红棕烈马、 火炬和平凡, 均为从荷兰引入的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2022 年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设置去花和对照(自然生长)2 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2 m2(6 m×2 m),3 个品种,3 次重复,共18 个小区。 小区内采用垄上种植模式,每小区4 垄,垄宽1.2 m,垄距40 cm,垄上4 行种植,行距30 cm,株距15 cm,每小区种植320 株。

1.3 试验方法

播种时选取鳞片饱满、无病斑、无腐烂、大小均匀一致的种球,播种前剥去种球外面的种皮,用50%多菌灵及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泡20 min后晾干,于2021 年10 月20 日播种到土壤中。2022 年5 月22 日现蕾期进行去花处理,以自然生长为对照。田间管理同当地生产管理方式一致。9 月20 日收获,采取随机取样法在小区内选取30 株百合进行采收,分别测定样本商品果质量、小鳞茎数量和质量,并计算平均数和折合亩产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商品果质量的影响

食用百合的产量以地下鳞茎的质量为主, 商品果指大鳞茎,一般每株百合结实1 个大鳞茎。 由图1可知, 去花对不同食用百合品种平均单株商品果质量的影响不同。 与对照相比,去花后红棕烈马的商品果质量有所下降,降低幅度达4.6%且差异显著。火炬和平凡商品果质量显著增加, 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2%和7.8%。通过对比品种间商品果质量可以发现,去花处理后火炬的商品果质量最高, 平凡最低,2 品种相差42.7%。

图1 去花处理对不同品种商品果质量的影响

2.2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小鳞茎数量的影响

食用百合地下部分除大鳞茎外, 还会结实不定数目的小鳞茎,其数量也是产量的决定因素。 由图2可知,不同食用百合品种结实小鳞茎的数量不同,去花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小鳞茎数量, 不同品种的增幅不同, 红棕烈马和火炬的小鳞茎数量分别增加至3.1 个和11.0 个, 增幅为47.6%和10.0%,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平凡小鳞茎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图2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小鳞茎数量的影响

2.3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小鳞茎质量的影响

去花处理对不同食用百合品种平均单个小鳞茎质量的影响不同。 由图3 可知,红棕烈马和平凡的单个小鳞茎质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3%和106.8%,而火炬没有明显变化。

图3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小鳞茎质量的影响

2.4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产量的影响

由表1 可知, 去花处理后的食用百合折合亩产分别增加了103.01 kg、102.13 kg 和104.26 kg, 增产率分别为7.37%、 6.54%和12.35%, 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去花处理能够显著增加食用百合品种的产量。 去花处理后, 火炬的产量最高, 达到了1 662.83 kg/亩,平凡产量最低,为948.45 kg/亩。 各个品种的商品果质量占比不同,平凡最大,火炬最小,去花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果质量占比,红棕烈马的显著下降, 说明去花可通过增加小鳞茎的数量和质量来提高食用百合的产量。

表1 去花处理对食用百合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食用百合的主要收获部位是地下部鳞茎, 采取有效栽培措施提高鳞茎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食用百合产量和市场潜力的关键。 鳞茎的发育过程分为5 个阶段,分别是母鳞茎营养消耗期、营养生长期、鳞茎膨大期、鳞茎充实期和鳞茎休眠期[9],整个发育过程中鳞茎充当了“源”和“库”2 个角色。 从播种到开花,鳞茎担任“源”的角色,源源不断地将自身贮藏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地上部。 开花期是营养生长期,这一时期植株地上部会大量吸收光能并转化、 积累光合产物以供花朵生长发育,地上部生长旺盛,地下部生长受抑制,生长缓慢,因此在花蕾初现时摘除花朵能够减缓地上部对养分的消耗,促进其向地下部运输,鳞茎开始从“源”到“库”的转换,积累更多营养物质,膨大速率逐渐加快,最终引起产量的提升。

去花在桔梗、黄精、丹参等药用植物和棉花、马铃薯、瓜类等作物中应用广泛,有关食用百合的研究较少。张红瑞等[10]的研究发现,在黄精的第8~10 轮叶处打顶能显著增加果实的百果重, 促进种子发育进程; 宁云芬等研究发现新铁炮百合现蕾期打顶处理能够增加收获鳞茎周径,增加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积累,改善鳞茎膨大效果,不仅增加了产量还提高了质量。 本研究发现,去花能够改变食用百合商品果的质量和小鳞茎的数量及质量, 虽然不同品种商品果的变化不同,红棕烈马的商品果质量下降,但是其小鳞茎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亩产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 说明现蕾期去花对食用百合的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朱迎迎[11]研究LdSuSy“白天堂”百合转基因株系鳞茎发育规律时发现, 百合新鳞茎膨大的标志是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同时积累,而这2 类物质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说明改变光合产物运输方向能够促进鳞茎膨大。 马帅鹏等[5]的研究发现,在牛大力栽培前期去花可以增加侧枝和叶片数,植株树冠变大,光合能力增强,进而增加产量。 推测本试验产量提高的原因是现蕾期去花增加了食用百合叶片数和地上部鲜重, 植株整体光合面积增加, 光合产物积累加快, 同时生殖生长受阻,避免了光合产物在地上部的消耗,使其更多地流向了地下贮藏部位,改变了物质的分配规律,鳞茎有效成分含量增加,最终引起产量的显著提高,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虽然去花处理后平凡的商品果质量占比和增产率较高, 但是其商品果质量较低, 产量与红棕烈马、 火炬相差较大,实际生产中后两者更适宜在鲁西南地区推广。

综上所述, 食用百合在花蕾期去花能够增加商品果质量、小鳞茎质量和数量,进而增加产量。 在鲁西南地区实际生产中, 可将摘除花蕾作为有效栽培措施推广,以保障食用百合的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烈马鳞茎火炬
驯烈马
百合
接过火炬高举起
速度机器?正是在下
观虎跳峡
百合小鳞茎抽薹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种百合科植物离体鳞茎诱导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
《火炬》照我绘“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