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
2023-09-20徐慧敏
摘 要:农林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其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明确立爱农之志、强兴农本领及担强农重任的目标导向,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教育合力,致力于提升农林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其勇于担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伟大重任。
关键词: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林高校大学生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流砥柱,能否肩负起时代重任,对于建设农业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责任担当是肩负历史使命的驱动力,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促使大学生成为立爱农之志、强兴农本领、担强农重任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举措。
一、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农林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大学生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让大学生立爱农之志、强兴农本领、担强农重任,从而在国家建设中奉献自己的火热青春。
(一)立爱农之志
理想是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三农”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更加复杂烦琐、强度较大,因此,培养农业人才的首要工作是让其立爱农之志,培养“三农”情怀,切实做到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培养农林高校大学生的爱农之志,能够让大学生改变学农无用、学农无前途的错误观念,明白农业发展是国家发展之根基,提升农业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引导大学生自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全身心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
(二)强兴农本领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是青年群体。作为农林高校大学生,要立足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汲取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国家发展态势,关注农林相关最新发展成果,深入理解国家出台的农林发展政策,积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担负起国家赋予的时代重任;依托国家提供的发展平台,对接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找出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以实践为抓手,助力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担强农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农林高校大学生要具备时代使命感,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端正的态度、良好的道德素养、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优势,提高担当的效度和力度,找准目标、把握方向、抓准落实,才能将担当意识落实落地,切实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价值意蕴
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对农林高校大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一)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与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怀的人才助力。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体现在能否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积极履行责任,能否服务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家庭和谐,能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等。高校必须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思想觉悟,从而成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挑大梁人。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课程。农林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引导大学生价值选择、提供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立足于学科专业特色教学,将责任担当意识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社会、家庭赋予自己的时代责任,鼓励大学生勇于担负起时代使命,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健全自身知识体系、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能力的关键阶段,高校承担着深入挖掘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内容、创新培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任务,担负着帮助大学生主动践行社會责任的使命,必须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大学生成为责任担当意识的践行模范。
(三)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成才
责任担当意识是农林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大学生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要素。对农林高校大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扎根“三农”事业的重要环节,能够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自我价值。同时,对农林高校大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意识培育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明确自己的职责,把责任担当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完成国家、社会等不同领域赋予的不同任务,将责任担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路径
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
(一)营造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对人的思想品德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首先,传播优秀的农耕文化。要依托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农林业发展内容、先进典型等,改变大学生对农业的固有看法,使其清晰地认识到学农大有作为。其次,营造向上向善向好的网络环境。打造以优秀文化为导向的网络环境,第一时间抢占网络传播的制高点,将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进行传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网络学习中使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有清晰的认知。最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道德模范、杰出贡献人物是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楷模。因此,要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向道德模范靠拢,用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增强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创新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教学方法
高校作为大学生集中接受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场所,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教育,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实践教育体系。首先,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固有的课堂讲授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农林专业的特色,对接国家对农林人才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课堂上大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举办辩论会、交流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深刻理解优秀榜样在行为选择时责任担当意识的影响作用。其次,构建完善的实践活动机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当中,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跟随学校专业的助农团队,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利用空闲时间服务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践行责任担当意识。最后,完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考核评价机制,将责任具体细化,定期对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进行量化考核,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三)在家庭教育中融入责任担当意识培育
家庭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培育责任担当意识的基础教育环节。首先,传播优秀农耕文化。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传授优秀农耕文化知识,让孩子从小就形成对“三农”的正确认识;多利用周末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对农业的兴趣。其次,家长在与孩子日常相处中,通过点滴小事与孩子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视角探析道德责任问题,提升孩子对责任担当的认知,让责任担当意识成为孩子的必备品质。最后,家长应该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轻视品德教育。要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和素质教育,改变成绩大于一切的观念,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践行责任担当意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作为农林高校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形势,主动担当作为,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首先,农林高校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刻领悟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关乎自身发展,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奉献给国家,为农业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农林高校大学生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跟随专业团队下乡实践,转变对农业的固有认知,消除对农民的偏见,激励自己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最后,农林高校大学生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国家发展形势对未来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在一步步实现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才干。
四、结语
新时代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任重而道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优秀农耕文化为依托,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教育合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将责任担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
[2]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3-05-04(001).
[3]習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N].人民日报,2019-09-07(001).
[责任编辑:王芳玲]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农林高校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的研究”(SKL-2023-928);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知与提升路径研究”(232400410232);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大学生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研究”(FRZS2022A08)
作者简介:徐慧敏(1998—),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