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漠砂微生物注浆钙离子追踪数值分析

2023-09-19焦辰江程晓辉王洪涛

建筑材料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盐浓度损失率灌浆

焦辰江, 由 爽,*, 程晓辉, 王洪涛

(1.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 100084)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沙漠资源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传统微生物技术与土木工程的结合,主要是利用生物降解处理垃圾废料等[1].近几十年来,某些脲酶微生物能够快速诱导CaCO3沉淀的现象,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土木学者的广泛关注[2].岩体微生物成矿学表明,一些生物能够通过自身代谢及降解作用,与周围岩土颗粒快速反应,析出矿物晶体[3].

微生物诱导CaCO3结晶(MICP)是利用特定微生物的酶来加速反应,促使Ca2+与CO2-3反应,形成沉淀.程晓辉等[4]对微生物改性岩土材料进行了综述整理;徐晶等[5]通过测试嗜碱性菌的脲酶活性探索了砂土的固化强度;郑俊杰等[6]对MICP 固化砂土的脆性特征提出了评价指标;蔡鑫等[7]分析了MICP 在修复混凝土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贾强等[8]研究了微生物修复地下混凝土的结构裂缝等.

当前MICP 在固化砂土方面,多采用直接试验法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反演固结机理.此方法试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现有的数值模拟手段不具有定向追踪特定离子的功能,故而在定量分析微生物注浆砂柱中CaCO3含量分布方面的功能性和准确性不高.本文采取定向和定量的数值模拟追踪法,对注浆钙盐进行钙沉淀定量分析,结合其沉积位置,确定砂柱的注浆状态,能够弥补微生物注浆模拟在功能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

1 沙漠砂微生物注浆强度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方案

沙漠砂取自内蒙古某沙漠,参照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测得其基本物理指标如表1 所示.营养盐(NS)为无水氯化钙(CaCl2)和乙酸钙(C4H6CaO4),2 种钙盐浓度均选取0.50、0.75、1.00、1.50 mol/L 4 种.

表1 沙漠砂的基本物理指标Table 1 Basic physical indexes of desert sand

菌液配置:首先,在1 L 纯净水中加入20 g 酵母粉、10 g 硫酸铵、1 mL 浓度为0.01 mol/L 的NiCl3溶液,搅拌5 min 后用2.5 mol/L 的NaOH 溶液(大约需要20 mL)调节溶液pH 值至8.5~9.0 之间,得到培养基;然后,将培养基倒入锥形瓶,密封高压高温(120 ℃)消毒,冷却后加入菌种液(5 mL 菌种+5 mL甘油),在震荡培养箱(30 ℃,180 r/min)中培养16 h后冷藏保存;最后,将培养好的菌液用注射器均分装到锥形瓶中用于注浆(每瓶装50 mL).

每个砂柱配备体积为2 L 的营养盐灌浆液(包含1.50 mol/L 的尿素和营养盐),灌注50 mL 菌液.制作砂柱的模具采用内径ϕ30×100 mm 的圆柱形塑料管.灌注方式为每个注浆菌液烧杯引出1 根灌注管,经蠕动泵与砂柱相连并进行灌注.先灌注菌液,完毕后关闭蠕动泵,静置2 h,再采用同样方法注入含营养盐的灌浆液.塑料管底部用容器承接从塑料管中流出的废液.所用微生物菌株是巴氏芽孢八叠球菌,陈歆等[9]已经将其用于生物愈合剂修复混凝土方面的研究.该菌种产脲酶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注浆固结研究,具有突出的生物矿化能力[10].

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吸收光度OD600值.吸收光度越大,所含有的微生物量越多.测得菌液的OD600值为2.620.

试验采用2 种钙源营养液分别注浆砂柱,待砂柱固结后拆模取出,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测试,以确定可以产生高强度砂柱的微生物钙源.

CaCO3含量测定采用酸洗法,取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后破坏的样品,用纯净水冲洗清理表面的可溶盐,烘干后加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溶解直至无气泡产生,最后烘干.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得出CaCO3含量.

1.2 砂柱试验结果

单轴抗压强度是砂柱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1.1中介绍的注浆方法,对砂柱依次进行3、4、5 次灌注,前次灌注完成后颠倒砂柱的首末端,将灌注管接到砂柱的另一端,继续灌注,即为1 次完整的注浆过程.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注浆口位置由于CaCO3的固结沉淀而导致的堵塞.表2 为3 次注浆砂柱的性能.其中,HAS、HSB、HSC、HSD 分别表示营养盐浓度为0.50、0.75、1.00、1.50 mol/L,每个浓度做2个平行试验,ρd为干密度,fc为抗压强度.由表2可见,CaCl2注浆砂柱的平均强度更高,故钙源选用CaCl2.

表2 3 次注浆砂柱的性能Table 2 Properties of sand column after 3 times grouting

不同CaCl2注浆次数砂柱的单轴抗压强度如图1所示.由图1 可见:当CaCl2浓度为0.75 mol/L 时,砂柱的单轴抗压强度均达到最高值;5 次注浆砂柱的单轴抗压强度高达26.09 MPa,远高于3、4 次注浆砂柱.

图1 不同CaCl2注浆次数砂柱的单轴抗压强度Fig.1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nd column after different times CaCl2 grouting

取砂柱抗压测试破坏后的样品,观察其CaCO3胶凝物质的分布,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见,注浆后的砂颗粒之间及表面附着一定厚度的CaCO3胶凝物质(C),与表面粗糙的风积砂颗粒(S)粘结紧密.

图2 碳酸钙胶凝物质的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cementitious substances

取少量上述0.75 mol/L CaCl2注浆砂柱的形貌分析样品打碎、研磨,达到衍射试验用粉末的标准(约44 μm),取1~2 g 进行X 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如图3 所示.由图3 可见,衍射特征峰出现在29.55°、43.15°、47.12°、47.49°、48.51°、56.55°、57.40°、60.68°和64.68°,表明沙漠砂MICP 固化后所生成的CaCO3全部为方解石.

图3 0.75 mol/L CaCl2注浆砂柱的XRD 图谱Fig.3 XRD pattern of sand column after 0.75 mol/L CaCl2 grouting

5 次CaCl2注浆砂柱的性能如表3 所示.

表3 5 次CaCl2注浆砂柱的性能Table 3 Properties of sand column after 5 times CaCl2 grouting

2 微生物注浆砂土中钙离子

2.1 数值模型

注浆试验已经证明,CaCO3含量与砂柱强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且呈正相关关系.CaCl2钙源较C4H6CaO4钙源具有明显优势.为使得砂柱中沉淀的CaCO3含量最大,可以通过间接追踪注浆时砂柱中的Ca2+浓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砂柱最终的CaCO3含量,Ca2+的绝对浓度与CaCO3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建模分析是基于大量试验数据,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淀过程的注浆阶段进行模拟.Fauriel 等[11]建立了包含流体、生物、力学、化学的综合模型系统;Van Wijngaarden 等[12]通过营养盐灌注、注浆固结等过程建立了数值模型.本数值模拟采用Matlab软件来建立微生物注浆流动模型,基本方程为一维流动方程:

式中:n为砂柱空隙率,%;Ci为溶液中离子i的浓度,mol/L;t为离子流动时间,s;Di为离子扩散系数,m2/s;x为离子在一维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m;v为孔隙内流体的实际流速,m/s;r为单位空隙体积中单位时间内由于反应引起的离子i浓度变化,mol/(L·s);q为达西流速,m/s.

根据生物酶催化尿素水解、CaCO3沉淀等多种化学反应和结晶理论、酶活性条件理论,对反应速率进行计算[15].对于长度为L的砂柱,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为:

利用变分原理,对砂柱空隙率的减小及单位时间内流出液体的体积进行处理,在Matlab 中利用欧拉方法和牛顿迭代求解,浓度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16],得到注浆过程中Ca2+相关物质的时间-长度-浓度反应数值矩阵.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微生物反应的一维流动耦合,模拟得到不同时刻下反应系统中各离子的浓度数值,并根据需要选取数据点作图来追踪离子浓度变化.模型建立流程如图4 所示.

图4 模型建立流程Fig.4 Model building process

2.2 离子追踪数值试验设计

反应生成的CaCO3沉淀后填充在砂柱空隙,使砂柱固结,因此Ca2+及CaCO3是数值模拟过程的重点追踪对象.模拟采取改变试验初始灌注钙盐浓度的方式,探究灌注钙盐浓度对最终砂柱中含钙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数值模拟即模拟溶液向砂柱深处单向渗透过程.砂柱灌注长度设为1 m,均分为200 段单位截面圆柱体,标1~201 号节点,每2 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即为0.5 cm,如图5 所示.在本节钙离子浓度的追踪中,选取1 号(0 cm,注浆口)、41 号(20 cm)、71 号(35 cm)、101 号(50 cm)、151 号(75 cm)、201 号(100 cm)节点进行观测,记录该位置处的Ca2+浓度和注浆时间.考虑到模拟结果数据量巨大,分别选取11 个时间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利用Matlab 编程输出图像.

图5 模拟砂柱注浆模型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simulated sand column grouting model

初始环境参数及变量均相同,如表4 所示.

表4 初始环境参数及变量Table 4 Initial parameters and variables

2.3 定位法追踪钙离子结果分析

图6 为不同位置处Ca2+浓度随灌注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6 可见,距离注浆口不同位置的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和特征,可以将过程分为4 个阶段:

图6 不同位置处Ca2+浓度随灌注时间的变化曲线Fig.6 Chang curves of Ca2+ ion concentration with perfusion tim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第(1)阶段:营养盐在重力作用下渗入砂柱.

第(2)阶段:Ca2+逐渐积累.

第(3)阶段:Ca2+浓度增长速度减缓.

第(4)阶段:Ca2+浓度有所降低,逐渐趋于稳定.

注浆口位置的Ca2+浓度与灌注营养盐浓度相同,且保持恒定;距离注浆口越远的位置出现的浓度增长“滞后”现象越明显.距离注浆口位置越远,第(1)阶段时长越大,第(3)阶段时长越短,峰值越明显,浓度差绝对值越大;钙盐浓度增加至0.75 mol/L 后,“峰值”情况出现削弱,并且模拟砂柱的末段注浆效果得到提升.

当钙盐浓度扩大至1.00 mol/L 时,钙盐的灌注效果进一步提高,然而随着钙盐浓度的增加,3 个阶段的Ca2+浓度变化速率同步上升.说明随着灌注营养盐中Ca2+浓度的增大,砂柱灌注效果增强,不同位置处Ca2+浓度变化加快.

2.4 定时法追踪钙离子结果分析

由上述注浆Ca2+浓度变化曲线可知,钙盐浓度为0.15、1.00 mol/L 时的灌注效果接近且良好,钙盐浓度为1.00、1.50 mol/L 时的灌浆曲线变化不明显,考虑成本与结果性价比,舍弃钙盐浓度为1.50 mol/L的方案,对前3 组浓度进行择优比较.

根据各组位置-浓度曲线对灌浆5 h 后各模拟砂柱模型的Ca2+浓度进行对比,并计算5 h 注浆后模拟砂柱底端(201号)位置处的Ca2+损失率(η):

式中:C1为1 号位置(注浆口)的Ca2+浓度,mol/L;CN为N号位置的Ca2+浓度,mol/L.选取由Matlab 计算的数值矩阵中相应的浓度值,计算5 h 注浆后各浓度下的Ca2+损失率,结果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见,钙盐浓度为1.00、1.50 mol/L 时的损失率均大大低于钙盐浓度为0.50 mol/L 时,而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相较于钙盐浓度为1.50 mol/L 时,在模拟砂柱的末端Ca2+损失率更低,但钙盐浓度为1.50 mol/L时的Ca2+损失率在砂柱全长内较低,即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砂柱后端及末端灌浆更充分,而钙盐浓度为1.50 mol/L时灌浆的均匀性更好.

表5 5 h注浆后各CaCl2浓度下的Ca2+损失率Table 5Ca2+ ionlossratiosin eachCaCl2 concentration after 5 h grouting %

3 定时定位法及数值模拟结果

注浆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钙盐浓度从1.00 mol/L 增加到1.50 mol/L 时,注浆效果增加不明显,且Ca2+损失率增加;钙盐浓度为0.75 mol/L时在注浆效果、Ca2+流失方面都优于钙盐浓度为0.50 mol/L时;钙盐浓度为0.75、1.00 mol/L 时的注浆效果相差不大,但前者在单向砂柱末段钙离子损失率较小,说明此处钙离子较充足,后者在砂柱整体的钙离子损失率较低.

选取各钙盐浓度数值矩阵在灌浆5 000、10 000、15 000 s时Ca2+在砂柱中点(100 号位置处)的浓度及灌注百分率进行对比,结果如表6 所示.其中,k为灌注百分率(实时Ca2+浓度与总浓度的比值).由表6 可见:5 000 s 时,钙盐浓度为1.00 mol/L时灌注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组,并且达到总量的28%,但钙盐浓度为0.50 mol/L 时受到初始营养盐浓度过低的影响;在10 000、15 000 s 时,钙盐浓度为0.50 mol/L 时灌注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3 组;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砂柱前段的灌注速度与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差距较大,但在10 000 s 时与后者基本相同;15 000 s时,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砂柱中点的灌注速度低于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说明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的Ca2+损失率较快,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Ca2+沉积效果较好;钙盐浓 度 为1.50 mol/L 时 在10 000、15 000 s 的 灌 注 速度均很高,但相较于钙盐浓度为0.75、1.00 mol/L时,在浓度提升1.5~2.0 倍的基础上,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灌注效果.与1.2 中5 次注浆砂柱的CaCO3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见表7.

表6 砂柱中点位置的Ca2+浓度及灌注百分率Table 6 Ca2+ ions concentration and perfusion percentage at mid-point position of grouting sand column

表7 数值模拟灌浆与5 次灌浆砂柱的CaCO3含量对比Table 7 Comparison table of CaCO3 content between simulated grouting sand column and the fifth batch of experimental grouting

4 结论

(1)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微生物灌浆砂柱的后期强度最高,可达26.09 MPa.

(2)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微生物灌浆砂柱在强度方面有优势,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微生物灌浆砂柱在快速凝结方面更有优势,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二者优势,根据需要选择CaCl2浓度进行灌浆.

(3)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相较于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浆液渗透更快,但后期Ca2+流失更多;钙盐浓度为1.00 mol/L 时更适合小体积沙漠砂地基的速凝,而在大型沙漠地基中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后期强度的优势更明显.

(4)数值模拟CaCO3含量结果与试验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且该注浆模型对钙盐浓度为0.75 mol/L 时CaCO3含量的数值模拟拟合效果最佳,表明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猜你喜欢

盐浓度损失率灌浆
不同盐分条件下硅对两个高羊茅品种生物量分配和营养元素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混合盐碱胁迫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带有治疗函数及免疫损失率的SIRS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硅对不同抗性高羊茅耐盐性的影响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主盐浓度对Au-Pt 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自流可控灌浆在堰塞体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12部使用一年后最廉价转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