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联合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19姜平平鲁徐琦孙玉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肺部肺癌评估

姜平平,杨 玲,鲁徐琦,俞 洁,孙玉平

(苏州市立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女性人群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则仅次于乳腺癌,约10万人[1]。肺癌主要起源支气管上皮,为高发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癌症细胞逐渐扩散,临床表现出慢性咳嗽、气短、胸痛及咳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消瘦、全身无力及器官衰竭。肺癌治疗主要针对疾病发展情况,对于早期癌症主要实施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晚期癌症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延长生存期,虽然治疗能够改善部分临床症状,但术后康复期较长,若患者对病情知识缺乏了解,自我效能水平较低,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肺功能恢复不理想。杨慧等[2]研究显示,若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强化对肺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维持其稳定状态。本研究将基于肺功能评估的多元呼吸训练联合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应用于肺癌术后患者中,分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8月31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验符合2019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中肺癌相关诊断标准[3];TNM分期为Ⅰ~Ⅱ期;评估生存期限>1年;接受胸腔镜单侧肺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卡式功能评分(KPS)评分>60分;生活自理能力(ALD)>90分;既往未接受开胸手术或腹部手术;对麻醉药物及其他药物无过敏史;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现肺部肿瘤转移;合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严重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气胸、胸膜炎;胸腔镜手术转开胸手术;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术后心率不稳定;有精神疾病史或视听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60.87±2.37)岁;肺癌类型:鳞癌5例,腺癌44例,小细胞癌1例;肺上叶32例,肺下叶18例;住院时间(20.34±4.34)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92±2.49)岁;肺癌类型:鳞癌3例,腺癌47例;肺上叶27例,肺下叶23例;住院时间(20.41±4.29)d。两组性别、年龄、肺癌类型、诊断位置及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回授健康教育指导。①解释: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配合同意后,讲解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实施的目的、作用及意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该干预方法的重要意义,提升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评估:通过一对一访谈,了解患者肺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护士针对患者不足之处、掌握知识的盲点,强化知识讲解和学习,在学习后引导并鼓励患者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复述,利用提问方式了解其掌握情况。③澄清:明确患者的错误信息及无法理解的信息后,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再次采用回授法实施评估,直至患者能够完全掌握疾病康复知识。④理解:对患者提出开放式问题,如您对康复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健康教育内容中有哪些没有听明白?若患者能够正确回答责任护士提出的全部问题,表示患者已经完全掌握。

1.2.2 观察组 在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基础上实施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

1.2.2.1 肺功能评估 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实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最大通气量(MVV)、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4项。肺功能正常:MVV%>80%、FEV1%>70%、FVC%>70%,屏气时间>30 s。否则肺功能处于异常状态[4-5]。

1.2.2.2 多元呼吸训练 ①缩唇呼吸训练:训练前保持身体完全放松,取舒适体位,保持口唇紧闭,先经鼻用力吸气,至无法吸入后屏气2~3 s,然后将双唇保持缩拢状态进行呼气,并将腹部收缩,每次训练7~8 min,2~4次/d[6]。②腹式呼吸训练: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放松身体后,闭口经鼻缓慢深吸气,直至无法吸入保持最大肺容量后屏气3~5 s,同时使腹部保持隆起,经口缓慢呼气,同时使腹部逐渐内收,对上述训练呼吸过程进行重复训练,随着肺功能恢复,患者耐受程度增加,可逐渐增加屏气时间,保持在8~10 s,2~3次/d,每次15~20 min[7]。③咳嗽、咳痰训练:取舒适卧位,放松机体,调整呼吸状态后进行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保持声门在闭紧状态,感觉痰液在喉部位置积聚后,将声门打开,用力咳嗽及咳痰,重复训练动作,随着肺功能恢复增加训练次数[8]。④阻力呼吸训练:用800~1000 ml的气球,在充分吸气后,将气球吹胀,重复进行练习;将口唇收缩,保持吹口哨样,通过鼻腔进行深吸气,然后缓慢呼气,连续10次,每日训练3组。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癌症自我效能量表(SUPPH)评分。SUPPH包括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检验3个维度,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0~140分,分数与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98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②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正常值300~500 ml)、潮气容积(TV,正常值6~10 ml/kg)、最大通气量(MVV,正常值3360 ml/min)]、功能残气量[FRC,正常值(1.86±0.55)L]。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律不齐、呼吸衰竭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UPPH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UPPH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等均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和体征,但手术创伤刺激,术后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及疾病自身影响等均会增加并发症,导致换气和通气功能减弱,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0-13]。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排痰效果等均是影响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临床在肺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对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2周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分析原因:基于肺功能评估多元呼吸训练在肺功能有效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干预方法,能够明确肺功能相关指标是否维持在稳定水平,针对肺功能异常患者实施多元呼吸功能训练,对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呼吸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沙雪等[16]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肺癌术后实施基于肺功能评估多元呼吸训练,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肺功能稳定状态。分析原因:多元呼吸训练中缩唇呼吸训练能够使机体支气管产生呼气末正压,排除肺内残留的多余气体,改善血流和通气失调状态,改善呼吸功能;腹式呼吸训练能够使胸廓完全扩张,使肺泡得到有效放松,增加肺活量;咳嗽、咳痰训练及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减少痰液在肺内积聚,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和通气能力恢复[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2周SUPPH中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18]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回授法健康教育指导利用解释、评估、澄清及理解4个过程,实施疾病康复知识指导,通过解释,使患者明确回授指导的重要性,通过评估明确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其错误、盲点再次强化指导,最后通过理解确认每例患者是否完全掌握。各步骤相互联系、依赖,不仅强化患者对知识认知水平,而且重视学习内容反馈,在循环的健康教育指导中,提升患者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水平。

综上所述,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肺功能评估下多元呼吸训练联合回授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肺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部肺癌评估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评估依据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