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女性对自由的追求

2023-09-19吕蓓

今古文创 2023年35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摘要】吴敬梓笔下的《儒林外史》以现实主义为底色,塑造了许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其中沈琼枝是主要的女性形象之一。梅里美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笔下描绘出了众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女性人物,其中嘉尔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分析沈琼枝和嘉尔曼这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描述两位女性在特殊生存下追寻自由的共同实质,探寻在当时男权社会下两位女性对自由追求产生的表现和原因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沈琼枝;嘉尔曼;女性形象;自由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04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13

一、引言

吳敬梓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著名小说家,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幅真实的中国古代封建生活画卷。吴敬梓在小说中塑造了虚伪可笑的真假名士群体以及描绘了深受科举迫害的读书人和24位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女性。作者把在封建社会中没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沈琼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勇敢又自尊自立,在婚姻面前她不甘卑躬屈膝;在艰苦的环境中她敢于自我救赎;她用自己的才华去赚取银两;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争取在男权社会中属于自己的自由。沈琼枝这一鲜明的女性形象让人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女子独立意识的萌芽。18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学者型作家梅里美(Merimee),他尤其擅长描绘那些野蛮又强势的女性,嘉尔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嘉尔曼她美丽聪慧,野性难驯,内心强大,是地地道道的波西米亚女郎。梅林美笔下的嘉尔曼充满了异域特质和原始的人格魅力。她宁愿死也不愿放弃她对自由的崇高至上追求,《嘉尔曼》《GarMan》这本小说中赞扬了她对野性原始自由的追求,嘉尔曼在对人的尊严以及自由的思想追求上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她身上的率性而为,执着果敢、不矫情,不逆来顺受的特征闪烁出了人性的光辉。作者从对她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对当时资本主义统治者和社会现状的不满。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关于“自由”的观点,他说:“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①自由的主要标志就是对自身和外部自然界的支配。自由是自主的,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活动。沈琼枝和嘉尔曼两位女性自觉自愿地争取了属于自己的自由。

二、沈琼枝、嘉尔曼对自由追求的体现

众所周知,人与自由的关系密不可分,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自由主义是最根本的人道主义。当代著名人道主义思想家保罗·库尔茨一再说:“人道主义的首要原则是致力于自由的探索。” ②“在人道主义捍卫的价值标准中,个体的自由是最基本的。” ③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保卫个人自由;人道主义的基本命题认为人的自由价值至高无上。自由赋予了人类高贵的地位,追求自由可以使人类渐渐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让人有理想、有意志,并能克制各种欲望,让人具有了追求超越精神的可能。沈琼枝为了在当时能获得在人格和行为上的相对自由她克制和压制了自己的物质欲望;嘉尔曼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和克制了自己对生的欲望选择去追求比生更好的理想,那就是她想拥有的绝对精神自由。

(一)沈琼枝:对独立自我的追求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名有姓的女性。与其他女子相比,她更像是一股清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又奇特的印象。在小说中作者没有用直接的笔墨去描写沈琼枝的外貌。而是从宋为富家中的丫鬟口中让人们知道,沈琼枝生的标致,她的相貌和气质以及服饰给人的感觉都是不流于俗。

当她发现自己是要嫁给有钱有势的盐商,成为富豪的妾时,她一进宋为富家,就坐在大厅说道:“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 ④当时社会下的盐商家庭可谓是富贵奢华,士大夫对其财富也不能不动容。尽管妾的生活是委身于权势,在男人面前需要低眉顺眼被呼来喝去,但这样的生活会有享用不尽的荣华与财富。

沈琼枝是一个例外,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主见。她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但却能对财富视为草芥。她特别重视的是在婚姻关系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并且能被尊重。她想成为被堂堂正正迎娶进门的正室,而不是因为贪图宋家的家产放弃自己的尊严去委身做随时可被抛弃的妾。她想在婚姻和爱情中寻找自由和平等的生活,与任何外在条件是无关的。当她认为自己做人的尊严在宋家得不到尊重时,她选择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追求自由独立的路。她在宋家消遣几天之后便谋划着逃出宋家,她的逃离并不是两手空空的出走。她为逃走做了充分的准备,她把金银首饰打包,给自己乔装打扮,买通了身边跟随的贴身丫鬟。从她的这一系列行为中,能看出她的心思缜密,眼光长远,行动果断。她逃离了宋家之后,她想到的是:“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她并不是想着回娘家去依靠沈父,而是试图发挥自主性。于是她开始了挂招牌卖诗文的生活。她挂招牌这一行为就是她对传统的女性观和依附身份立场的挑战与反抗,挂招牌的背后有她的自立精神。她用自己的聪慧和才能以及骨子里不卑不亢的豪侠之气挑战封建礼教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结果也得到了“断还伊父,另行择婿”的结局。沈琼枝没有去反抗当时的社会和权威,没有去抨击当时对女性要求的道德观,她只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沉重,她的幸福感是来自人格上的被尊重和独立,以及行为上的自由不受限制和束缚。

(二)嘉尔曼:对内心原始自由的追求

梅里美用最简单的语言向人们描述了野蛮、自由奔放的吉普赛女郎嘉尔曼。梅里美对嘉尔曼的外貌只总结为一句话:“她身上的每一个缺点都伴随着一个优点,对照之下,优点变得格外显著。那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狂野的美,她的脸是你一见之下,不免惊异,可是永远忘不了。尤其是她的眼睛,带着又妖艳又凶悍的表情,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别人眼中看过。” ⑤

嘉尔曼有着多重身份,她是靠色相赚取钱财的妓女;是偷走别人金表的盗贼;也是干着间谍工作的走私犯。法律和道德对她没有约束力。她的心里自由高于一切,她认为自己永远是自由的。她追求爱情但绝不会沦为爱情的奴隶。在她伤害了工友被判刑需要坐牢时,她巧妙的利用自己的姿色让哨兵班长唐何塞帮助她逃走。当她发现自己爱上唐何塞时便对其展开强烈的攻势。她照顾受伤的唐何塞时,并进行大胆直接的表白,唐何塞也为了她从一位有光明前途的哨兵班长沦为了强盗、走私犯。这时,唐何塞要求她与自己一起逃跑去往远方,但嘉尔曼发现自己爱上了斗牛士,就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唐何塞提出的要求。她宁愿义无反顾地选择死在唐何塞的刀下,也不想委曲求全假装去逢迎他。她说道:“我已经不再爱你了,你向我要求的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我的罗姆,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但嘉尔曼永远是自由的,她生为加里人,死为加里鬼。和你一起生活,我不愿意。” ⑥唐何塞在绝望之下杀死了嘉尔曼。她可以做到为了自由放弃宝贵的生命,宁愿做自由的鬼魂也不愿跟随爱她的唐何塞离开。嘉尔曼的自由是忠于自己的野性和爱情的。爱唐何塞时可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当她的心意投转到斗牛士身上时,即使和唐何塞可以去美洲开始新的自由生活,她依旧选择忠于爱情忠于自己的内心断然拒绝。让人更能深刻体会到她追求自由的勇气和悲壮感。嘉尔曼把吉普赛民族的自由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坚持自主的爱情权利,誓死捍卫自由的爱情。她的爱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猎取,宁死也要追求内心最真实向往的爱情。嘉尔曼作为一个社会和法律的“化外之民”,她珍视和想要的就只有那绝对的精神自由。这也正是这个人物身上最突出和最吸引人的特点。

三、沈琼枝、嘉尔曼产生自由意识的原因

(一)吴敬梓在当时社会下对女性命运的新思考

生活在康、雍、乾时期的吴敬梓,他出身社会名门,客观地看到了科举制度对当时世人的影响,感受到了官场和文化发展的虚浮状态,因此他反对当时世人的死读书学风,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选择出走异乡,但难免会感到孤独与失落。因此,他在塑造的沈琼枝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他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寄托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声反抗;寄托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看到的是官场的清明状态和科举考试是为选拔人才的真实目的,而不是让世人被其束缚且性格变得扭曲。他期待的是有才学的儒士可以做官服务社会,不能因八股取士影响了世人对自由和自我的追求与向往。但在封建社会体制的压迫下,大多数的女性都是心甘情愿的“一模一样”,遵守着封建礼制的要求。吴敬梓是少数人,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沈琼枝更是女性中极少数的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妇女对个性解放意识、人格经济独立的追求进一步实现了吴敬梓对沈琼枝形象的塑造和对其追求自由的寄托。

(二)梅里美在嘉尔曼身上寻找的原始自由

梅里美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家庭环境里文学氛围也比较浓厚,其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也受到了拿破仑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从而使他非常向往自由。但拿破仑时代过去了之后,法国社会经历了帝国和共和国的动荡不安。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进入了低迷时期,英雄主义也不复存在,整个法国社会人民崇尚金钱,沦为了金钱的努力。这让梅里美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厌恶和怀疑,对人的生存和本质展开了探索。他需要寻找新的能寄托他对美好生活以及对自由力量向往的家園。吉普赛女郎嘉尔曼让他找到了对自由的叩问。嘉尔曼身上所特有的异域民族风情,野性自由,她身上独有的人性和生命力,让作者成功摆脱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和资产阶级君主制的泥潭。这个“恶”的精灵成为了作者精神自由的栖息地,弥补了作者对自由力量追寻的遗憾。也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文明以及鄙俗、灰暗的资本主义现实的否定,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当下文明的失望,对当时社会苍白无力的文明假象的批判。

四、两者共有的自由女性主义光辉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在恩格斯看来,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谈道:“认为在严格的父系制下,女人属于男人的财产,首先是她父亲的财产,然后是她丈夫的财产。” ⑦直至资本主义和封建君主制的体系下,世界各国风俗与观念各异,但全世界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相对于男性,她们处于较低的地位。人们都将女性世界与男性世界相对立,她们在男性统治的群体中,占据附属地位,处在受压迫和被歧视的等级,女性被要求为男性的利益奉献牺牲自己。女性缺少属于自己的意志,更多情况下是服从和顺从于旁人的控制。她们被定义为温柔的、弱小的、温顺的以及是依赖男性的。她们没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但女性生来也是自由的个体,也是值得被尊重以及追求属于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

17、18世纪的欧洲,妇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变得相对之前更为自由,她们在法律地位上虽然没有什么象征性改变,但在上层阶级的境遇中发生着变化。西方的自由女性主义主要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她们认为深深植根于人类文化中的父权制,是男人压迫与控制女人,女性不被重视且受压抑。目的是为了争取男女平等和所有人都实现个体自由,希望女性不仅只是被囚禁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也能从事相应的社会职业。

在中国本土的女娲创世神话时期就有了性别意识,在神话中女娲无疑显示了她在远古时期的主导者地位。但在《黄帝内经》中认为尊卑贵贱的等级名分不可混淆,“贵阳贱阴”。中国后期社会一直属于父权制社会,男子在社会和家庭中拥有主导地位,女性一直处于附庸与从属地位,女性也很少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地位。

显然无论是沈琼枝还是嘉尔曼她们两者在当时都是处于在男性统治的社会压迫下,她们两者缺乏男人的攻击性勇气,她们可能较少感受到自由的力量,或者她们不确定自己能改变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能实现个性解放。但幸运的是两者都用坚定的态度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反抗,沈琼枝她没有逆来顺受地接受不平等的婚姻,而是选择挂招牌卖诗文来换取报酬以养活自己,她认为个人有能力积极自发的生活。她选择挂招牌卖诗文获得的是自由开放和不被束缚的未来。嘉尔曼为了尊重自己的爱情和内心最原始的自由她选择放弃生命死在唐何塞的刀下。很多人会认为,生命和自由比起来,生命价更高。但对嘉尔曼来说面对已经不爱的人过完后半生,是平庸的更是痛苦的。她的大胆、热情、超脱、本性是会被压抑的,就像折断了她的翅膀让她不能飞翔。所以她选择关上生命这扇大门也要尊重属于自己的精神自由。

沈琼枝和嘉尔曼虽然处在不同的男权社会背景的压迫下但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独立自由,她们有着属于各自气质和性格上的独特性。沈琼枝相对于嘉尔曼,她是一个更为善良,尊重社会规则的人,她不仅靠挂招牌卖诗文赚钱,也用自己的正义感影响当时的科举人。但嘉尔曼她选择不受文明社会的束缚,桀骜不驯,她的自由更野性。她们两者都是作者笔下创作的具有鲜明形象的女性,对自由的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独具一格。作者在她们身上给予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期待新的“生命力”的出现。两位独特女性用其独特魅力在妇女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重要的一抹色彩。

注释: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0年版,第111页。

②③(美)保罗·库尔茨著,余灵灵等译:《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页,第8页。

④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471页。

⑤⑥(法)梅里美著,郑永慧译:《梅里美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6页,第415页。

⑦(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郑鲁克译:《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110页。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范芃蕊.带刺玫瑰,一枝独秀——儒林外史中沈琼枝人物形象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07,(01):39-40.

[3]劉梦圆.浅谈《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

[4]梅里美.嘉尔曼 高龙巴[M].杨松词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

[5]黄菊.野性与文明的碰撞——论梅里美的《卡尔曼》与《高龙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2):89.

[6]李勇.从沈琼枝看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觉醒[J].文史博览,2006,(02).

[7]张永美.新女性 新生活—— 《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沈琼枝[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2).

[8]张香萍.梅里美笔下异质女性的独特存在——嘉尔曼与高龙巴形象[J].作家,2013,(10X).

[9]张义勇.不自由 毋宁死—— 《嘉尔曼》浅议[J].语言文学研究,2013,(20).

[10]段妍.试论梅里美小说《卡门》的创作动机[J].邢台学院学报,2013,28(01).

[11]彭江浩.异域想象与伦理透视: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郎经典形象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9,29(05).

作者简介:

吕蓓,女,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