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 “ 走出去 ” 视域下《诗经》两译本翻译共性研究

2023-09-19李上荣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
关键词:诗经语料库

【摘要】通过自建可比语料库,借助语料库工具对《诗经》两个英译本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标准形次比、词密度、形合度和高频词分布四个维度探讨了译本的翻译共性特征。结果显示汪、许两译本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简化假说,证伪了显化假说,汪译本佐证了范化假说,许译本反证了范化假说。基于语料库的《诗经》译本翻译共性研究为验证翻译共性假说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英译路径探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诗经》 ;语料库;翻译共性;简化;显化;范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2-010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2.0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视域下汪榕培典籍英译思想及译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0035);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思政与一般项目专项 “中国文化‘走出去视域下汪榕培典籍英译思想及译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210207106)。

一、引言

翻译研究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基于源文本到以译文本为主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开始关注译文本的语言特征,探讨译者在译文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翻译行为。Mona Baker率先提出了翻译共性假设,总结了显化、简化、范化等多种翻译共性特征假设,并且探讨了用语料库方法研究翻译共性的可行性[1]。

简化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简化语言或信息,或二者兼而有之,常用的简化策略包括缩小用词范围、减少词汇丰富度和降低词密度等。显化是指在目的语中明示源语中暗含的语义信息或逻辑关系,常见的显化措施包括使用形式化手段,如人称代词、关系代词、连接词等功能性虚词。范化是指译者以目的语规范为参考框架,努力消除源语中的个性化文本特征,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常见的范化策略包括减少特色化词汇和个性化句式的使用、增加常用词汇的使用频率等。[2]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特征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肖忠华利用语料库手段研究了汉语译文中习语与词簇的使用特征,研究结论反证了翻譯共性中的范化假设,但也佐证了翻译共性研究中的齐整化假说[3]。刘慧丹基于语料库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程度副词的汉译情况,研究了翻译共性中的强弱化现象[4]。缪佳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对余华小说《兄弟》的英译本与原创英语小说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印证了部分翻译共性假说,同时也发现了源语渗透效应对译本产生的影响[5]。王汝蕙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和英美小说语料库一起构建了可比语料库,然后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英文语料进行差异性研究,印证了大部分的翻译共性假说[6]。胡加圣等基于自建专门短语语料库分析了英语短语的翻译模式及其制约机制,为翻译范化假设提供了佐证[7]。

以上研究通过语料库手段客观描述了译文文本的语言特征,探讨了翻译共性中的各种假说,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不管是证实证伪,当前研究尚存局限,国外翻译共性研究主要关注从其他相近欧洲语言译入的英文译文的语言特征,而对语系差别较大的语际翻译关注的较少;国内翻译共性研究则主要聚焦于英汉翻译,对汉英翻译研究得较少,对诗歌体裁的英译本关注得就更少。

有鉴于此,本文作者选取《诗经》的两个代表性英译本,即汪榕培译本和许渊冲译本,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一起创建了一个可比语料库,借助语料库手段探讨其翻译共性特征,总结两位优秀译者的翻译规律,希望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典籍英译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二、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

本文以2008年由湖南出版社发行的汪榕培《诗经》译本和2021年由中译出版社发行的许渊冲《诗经》译本为研究对象,选取两译本中“风”各160篇,结合《诗经》源文本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自建了小型翻译语料库、可比语料库和平行语料库,其中汪译文语料库库容为15892个形符,许译文库容为14416个形符,当代英语原创诗歌库容为37912个形符。在完成原始语料收集的基础上,对语料进行清洗降噪、分词标注、语料对齐、元信息标注等操作。语料库建成后,用Wordsmith软件对相关语料的形符数、类符数、标准形次比进行统计;借助PatternBuilder软件编辑相应的正则表达式,并用Powerconc软件检索并统计不同词性的实词、虚词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此计算出词密度和形合度;用Antconc软件统计语料中高频词的分布情况。

三、基于语料库的《诗经》译本翻译共性研究

本文借助语料库技术,从简化、显化和范化三个角度对《诗经》两译本进行翻译共性研究。

(一)简化

通过对比《诗经》两译本与英语原创诗歌在标准形次比和词密度方面的差异,探讨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简化现象。

1.标准形次比

形符是指语料库文本中出现的所有词,类符则是指语料库文本中出现的所有不同的词。类符形符二者之间的比率,即形次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本中词汇使用的广度和多样性。形次比值低,说明语料库文本中词汇量相对贫乏,语言表达相对单一,文本阅读难度较小,文本呈现出了简化的特征。针对库容量超过1000词的语料库,一般采用标准化的形次比来比较词汇的丰富度和多样化。本研究的零假设是两英译本在标准形次比上和英语原创诗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下面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能够推翻零假设。

统计结果显示汪译文的标准形次比是36.03,许译文的标准形次比是37.46,对两个译本的标准形次比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0.34,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译本在标准形次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的标准形次比48.71相较,两译本的标准形次比要低很多,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汪、许译本在标准形次比上和原创诗歌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分别为6.87和10.96,P值均小于0.01,因此,可以推翻零假设,同时也证实了翻译共性研究中的简化假说。汪、许两译本在词汇使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上比较相似,但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相比,两个译本用词都相对简单,辞藻都不如原创诗歌丰富多变,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简化的翻译策略。

究其原因,可能和《诗经》源文本中频繁使用重章叠句的诗歌表现手法有关,该表现手法能有效提升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但由于重复的词句较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译文本用词的丰富性及多样化。此外,也和两位译者的翻译思想有关:汪榕培认为译文的主要受众是当代西方普通读者,因此要顾及他们的阅读体验,适当地降低译文文本的阅读难度,以便西方读者能够顺利阅读[8];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要忠实于原作意旨、再现原作风格,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得践行深化、等化甚至是浅化的翻译策略[9]。受源语修辞和各自翻译思想的影响,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本进行了简化处理,从而降低译本的难度,为译文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

2.词密度

词汇密度是指特定语料库文本中实词数与总词数的比值,可以反映文本的信息容量。词汇密度低,说明语篇信息量较少,阅读难度也相对较低,更易被普通读者接受。本研究的零假设是两译本在词密度上和英语原创诗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下面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能够推翻零假设。对汪、许译本和英语原创诗歌分别进行分词标注,然后利用Powerconc在三个子语料库中分别检索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汪译本的词汇密度是57.55%,许译本的词汇密度是58.11%,对两个译本中的实词分布情况進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0.33,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译本在词密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别。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的词密度达到了60.83%,比两个英译本都高,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汪、许译本在实词使用频率上和原创英语诗歌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分别为20.72和27.04,P值均小于0.01,因此可以推翻零假设,同时也证实了翻译共性研究中的简化假说。从词密度角度而言,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呈现出了简化的倾向。

究其原因,《诗经》源文本中虚词使用非常频繁,单音节虚词就有127个,短短的一个四言诗行,虚词往往都能占据一席之地,虚词不仅承担了介词、连词、叹词的功能,有时候也能起到延长音节和参与构词的作用,源文本中大量存在的虚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译文本的实词密度。

此外,当代英语诗歌创作更注重简单明了、自然朴实,而内容空洞、用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已经不符合当代英语诗学规范,因此当代英语诗歌常常使用实词来完成对意象的建构、意旨的传递,从而客观上使得其词汇密度有所提升。一消一长,使得译文本的词汇密度显著低于原创英语诗歌,显示出了简化的倾向。

(二)显化

通过对比《诗经》两译本与英语原创诗歌在形合度方面的差异,探讨译本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显化现象。

汉语重意合,语篇中往往要借助语境衬托和语义贯通来实现衔接连贯;英语重形合,语篇中常要借助一些形式化的手段,使用一些功能性虚词来实现上下文的衔接连贯。功能虚词在所有单词中所占的比例叫作形合度,形合度可以用来反映译本的显化程度,形合度越高,显化特征越明显。本研究的零假设是两译本在形合度上和英语原创诗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下面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能够推翻零假设。对汪、许译本及原创英语诗歌分别进行分词标注,然后用Powerconc在三个子语料库中检索并列连词(如and,or,but和nor),从属连词(如because,if等),介词(in,on,at等)、人称代词(如he,she,I,we等),所有格(如his,her,their等),动词不定式(to),疑问代词(如who,whom,whoever等)的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汪译本中总共使用了4019个功能虚词,其文本的形合度是25.28%;许译本共用虚词3897个,形合度为27%,对上述功能连接词在两个译本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0.35,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译本在功能虚词的使用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和原创英语诗歌30.08%的形合度相比,汪、许两译本在形合度上要小一些,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分别为6.4和10.48,P值均小于0.05,因此可以推翻零假设,同时也反证了翻译共性研究中的显化假说,即汪、许两英译本不存在明显的显化特征。

导致这个结果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源语特征的渗透效应,汉语重意合,以意役形,因此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受源语意合思维影响,两个译本在形合度上低于英语原创诗歌[10]。此外,两位译者的翻译原则对其译本的最终形成也起到了影响作用。汪榕培在其典籍英译实践中一直奉行“传神达意”的翻译原则,他认为诗歌翻译不仅要准确传递源文意旨,还要尽可能再现原作的神情,包括形式、语调、意象、修辞等[11];许渊冲在诗歌翻译中倡导“三美”原则,即要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12]。因此,两位译者在翻译《诗经》时,都采用了韵体,以诗译诗,而当代英语原创诗歌多采用无韵散体。受韵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两个译本在句法使用上相对保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译本的形合度。

(三)范化

范化意味着和原创英语诗歌相比,英语中的典型语言特征在译文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通过统计译文中高频词的使用情况来考察译文本的范化程度,高频词越多,文本就越趋向保守,范化程度就相对较高。本研究的零假设是两译本的高频词使用和英语原创诗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下面就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能够推翻零假设。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检索三个子语料库中排名前十的高频词并统计它们的占比情况。

汪译本排名前十的高频词依此为the,I,in,and,my,a, to,is,you和of,总占比为23.85%;许译文排名前十的高频词依此为the,I,and,in,to,my,you,with,of和a,总占比为20.94%;原创诗歌排名前十的高频词依次为the,and,of,a,in,to,I,it,my和is,总占比为23.31%。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汪、许两译本在高频词的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为0.012,P值大于0.05。

然而,和原创英语诗歌相比,汪译本高频词占比显著要高,卡方值为10.03,p值小于0.01;许译本高频词占比显著要低,卡方值为8.65,p值小于0.01。因此,统计结果推翻了零假设,从高频词的分布情况来看,汪译本呈现出了典型的目的语特征,表现出了范化的趋势,而许译本中译者个性化特征相对明显,范化倾向不明显。

究其原因,这和两位译者的文学翻译观有很大关系。汪榕培认为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译文读者能够顺利地把握源文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在谈及诗歌翻译时,汪榕培曾说:“我努力用英语进行再创作,以体现原著文字的优美。如果能够带点古色古香的味道,却又没有离开当代英语的规范,则大功告成矣。”[13]汪榕培在翻译过程中,充分顾及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接受,使自己的译文表达尽量贴近当代英语规范,因此他的译本范化程度相对较高。而许渊冲是一个个性化特色非常明显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倡“优势竞赛论”,在他看来翻译不是两种文化的折中,而是两种文化往高处的统一,当源文高于译文时,要充分发挥源语优势,尽量忠实于源文的内容和形式[14],因此在翻译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传世典籍《诗经》时,他更倾向发挥汉语优势,忠实于原文,这就解释了他的译本为何范化趋势不明显。

四、结语

本文基于自建可比语料库,探讨了《诗经》两译本的翻译共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源语语言特征的渗透以及两位译者的翻译思想的影响,汪、许两译本在标准形次比和词密度上都显著低于当代原创英语诗歌,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简化的翻译特征;受源语意合特征渗透效应影响,汪、许两个译本在形合度上显著低于原创诗歌,显化印记不明显;汪译本高频词使用比例高于原创诗歌,其译文更贴近目的语规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范化特征,而许译文高频词占比却低于原创诗歌,其个性化特征更为显著,这和两位译者文学翻译观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对《诗经》两个代表性译本的翻译共性研究,不仅为验证翻译共性假设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典籍英译路径探索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Baker,M.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A]//In H.Somers(ed.)Terminology, LSP,and Transla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6:175-185.

[2]王克非,胡显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汉语词汇特征研究[J].中国翻译,2008,29(06):16-21+92.

[3]肖忠华,戴光荣.汉语译文中习語与词簇的使用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研究,2010,(03):79-86+112.

[4]刘慧丹,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中强化/弱化实证研究——以程度副词为例[J].外语教学,2014,35(02):94-98.

[5]缪佳,邵斌.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译文语言特征与翻译共性研究——以余华小说《兄弟》英译本为个案[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1(01):43-49.

[6]王汝蕙.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9): 181-193.

[7]胡加圣,郭鸿杰,戚亚娟.翻译共性之范化假设的短语学考察[J].中国翻译,2021,42(04):141-149.

[8]汪榕培.《诗经》的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版《诗经》即将出版之际[J].中国翻译,2007,(06):33-35.

[9]许渊冲.谈诗歌英译[J].中国翻译,2021,42(02):102-108.

[10]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

[11]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04):11-15.

[12]许渊冲.谈谈文学翻译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04):36-41+45.

[13]潘智丹,杨俊峰.“传神达意”通古今——《汪榕培学术研究文集》整理后记及评论[J].外国语文研究,2021, 7(01):68-77

[14]许渊冲.翻译的标准[J].中国翻译,1981,(01):1-4.

作者简介:

李上荣,男,浙江温州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诗经语料库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