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品》其书及作者研究

2023-09-19刘琼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生平字号

【摘要】樊玉衝,号棠轩,著有《智品》一书,其主要流传版本为万历四十二年于斯行刻本,共十部十三卷。《智品》在晚明崇智思潮中诞生,希图以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智慧策略挽救社会颓势,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性,为紧随其后的智书编撰提供借鉴。不仅如此,《智品》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晚明小品文的题材范围。

【关键词】樊玉衝;字号;生平;《智品》

【中图分类号】K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07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23

樊玉衝,晚明湖北黄冈人,字号、生平等相关信息历来模糊不清。其所著《智品》,是一部讲述历代智慧故事之书,从经史子集中搜寻材料,节录改编,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雅品、具品、谲品、盗品七个品次,意在“借鉴古今用智经验,启发和激活世人的心智,冀望各级统治者能大胆重用才智之士,以济时艰,强国利民”。①《智品》一书不仅为紧随其后的智书编撰提供了借鉴意义,如冯梦龙的《智囊》,在题目和编排体例等方面都参考了《智品》;而且还拓宽了晚明小品文的题材范围,但它的这些独特价值多被忽略。本文对相关情况进行考证说明,以期理清若干问题。

一、关于樊玉衝的字号

《四库全书总目》与《明史》等文献资料对《智品》的作者记载不同,经过张磊先生考证,确定其为樊玉衝。关于樊玉衝的字,有元之、玄之、棠轩三种不同的说法,有必要对其进行说明。

《明书》《昆山人物传》载:“樊玉衝,字玄之,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 ②《昆山人物传》明崇祯时期刊刻,载有樊玉衝任昆山知县时的事迹,距离他所在年代最近,可信度较高。《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光绪黄州府志》《湖广通志》等文献均称樊玉衝字“元之”,今人李裕民先生著有《四库提要订误》,其中提道:“此书(指《智品》)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有万历刻本……《提要》之‘衡为‘衝之误,‘元本应作‘玄,系避康熙讳改。樊玉衡,字以齐,玉衝之兄,官御史,著有《礼记折中》一书。” ③这说明,樊玉衝,确实字“玄之”,后世资料为避讳改为“元之”。

而《明一统志》载“樊玉衝,字棠轩,玉衡弟”,与上述资料出入较大,疑为讹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万历四十二年于斯行刻本录词话二则:“《智品》,明樊玉衝撰,于伦补辑。樊玉衝,字玄之,号棠轩,黄冈(今属湖北)人。” ④即证明,《明一统志》中“字棠轩”误,应为“号棠轩”。

二、樊玉衝生平

樊玉衝生平信息散见于明张大复所作《昆山人物传》,内有樊玉衝乞休致书,书中大致回顾他的前半生经历,据此可大致推断出其生平。樊玉衝约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卒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终年37岁。

《昆山人物传》载:“职年十六,已构虚损呕血之症,杜门谢事者五年。幸而愈,又杜门如故者五年,幸而叨甲乙之科选,除河南商城县知县,调停矿役,前病复发。” ⑤可知樊玉衝十六岁患呕血之症,杜门谢事五年,病愈,又杜门五年,随即中进士,除商城知县。《明书》中明确记载了他中进士的时间:“万历甲午举于乡,明年成进士,选知商城县。” ⑥《昆山人物传》《黄冈县志》《黄州府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明书》均称他为万历乙未(1595)进士,授商城知县,后调任昆山知县,任期六年。可推断樊玉衝中进士时年二十六,则其出生年,应为明隆庆四年(1570)。后又载“二十六年,調赴今任,事冗民嚣,病发益烈。” ⑦按,“二十六年”指万历二十六(1598)年,“今任”指昆山县令,即知,樊玉衝任商城知县三年,于万历二十六年调任昆山,此时樊玉衝二十八岁。知昆山第六年,即万历三十二(1604)年,其父樊炜病重,因此向台司乞求休致,去意坚决,台司见其不肯回心转意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归家后,侍奉父亲,衣不解带数月。“因侍父疾,衣不解袿数月,患胁痛不食死。” ⑧关于其卒年,推断约为归家两年后,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日,侯拜书即行,吏民遮道留尘昏,城巷中马不得前,乃乘夜遄发萧然,两奚奴舁一竹簏而去……又二年,侯讣至,昆小民巷哭如考妣,捧土揭木逮特祠南山。” ⑨自万历三十二年(1604)归家,两年后,他的讣告传到昆山,昆山百姓无不哀悼。“盖侯宰割一方,江南士大夫争先快睹,如景星、凤凰,故其没也,海虞瞿汝稷以辰州守为侯定嗣,归安茅瑞征以知县编志,华亭董其昌以提学建祠,謚侯曰‘孝介先生。” ⑩

综上所述,樊玉衝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万历甲午(1594)举于乡,万历乙未(1595)中进士,寻授河南商城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调任昆山,为昆山知县,万历三十二年(1604),其父病重,樊玉衝上书乞休致,于同年归家。侍奉父亲,衣不解带数月,积劳成疾,埋下隐患。两年后,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七岁,谥号“孝介”。

樊玉衝为人清简旷达。赴任商城知县时仅带着两个仆人,挑着简单的行李,悄无声息,不惊动百姓。平素生活,不追求口腹之欲,飲食非常朴素,偶尔一鸡蛋就算佳肴了。“平居食不过二器干蔬豆羹,外或加二鸡卵。”里中豪贵恶其太朴,纷纷讥笑他。可见他虽担任官职,却不贪图享乐,生活质朴。为官清廉刚正,明察秋毫。矿盐税使以采盐矿为由,欲搜刮商城百姓财富,樊玉衝直言无矿。税使执衝之手曰:“好手!”樊玉衝当即回答“无他好,只是不捉民间钱耳”。明代矿盐税使一般由皇帝宠信的宦官担任,面对他们的威压,樊玉衝刚正不阿,毫不畏惧。担任昆山知县期间,“民以织造中珰苛税噪其门,珰怒,郡县约往谢。玉衝曰:‘彼自扰民,赖郡邑戢之。彼不我谢,反谢之耶?”昆山县织造中使珰征收苛税,百姓不满,于其门前抗议,珰大怒,郡县之人惧怕,约定前往谢罪,独樊玉衝义正严词,拒不前往。不畏强权,为民着想,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弥足珍贵。樊玉衝罢除猾保马快之弊,按诛大豪,余蠹皆不敢犯。断案时不轻易判罪,不乱动私刑,必得仔细审查后方作定论。在此之前,昆山人喜欢打官司,诉讼案极多,一些商人以此为商机,在衙门前开设高楼酒馆。樊玉衝到任后,劝农息讼,衙门几乎无讼可诉,酒家纷纷徙去。任职期间,爱护百姓,关注民生,宁肯不要俸禄,也不愿逼百姓征缴赋税。其品行之高尚,无怪乎百姓对他赞不绝口,为其修建专祠,供奉祭祀。

三、《智品》其书

樊玉衝嗜书如命,于伦在《智品叙》中提道:“孝介樊公,酷嗜读书,署中、舆中、马上、舟中、旅次无聊之际,风雨孤灯之夜,无不寄之于书,盖倦以当枕,而飢以当饴矣。”正因为他酷爱读书,得以积累渊博的知识,为编撰《智品》奠定了基础。面对晚明社会动荡的局面,樊玉衝将眼光投向历史的长河,希望从历史人物中获取经验智慧,解决社会危机。《智品叙》中就提到了樊玉衝编纂此书的目的:“而公之意匪直呫哔汲引尔也,以为天下事无不济于智者。智之用,在天如日,在人如目,无学无术,而以人之国伐幸,何异瞽者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乎?故即古今人用事之智,一一评之,集为一书,名曰《智品》。”他从古代各典籍中搜寻材料,加以分类整理,编成一书,其中不仅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表现了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然书未编成,樊玉衝溘然长逝,由其友人于伦辑补完成,反映在于伦所作《智品叙》中:

“公集未成而遽没。予与公居同里,自为诸生时即游处,闻其议论最稔。公没七年,而予乃从其弟升之辈索此书读之,反复不能去手。因携之南中,不揣固陋,而妄欲成之,为综其世次,删其重复,而增补其未备。其弟升之别有《智门集》,深识远想,多发人之所未发。予采其与此书相发明者并入之,视原稿约益有十之四,犹不敢遂以为成书也。僚友陈公等见而悦之,急欲刻之署中,以公同好。”

樊玉衝之弟,名玉衢,字升之,著有《智门集》,作品风格、思想主旨与《智品》有相似之处。于伦在辑补时,多参照此书。《智品》现存两个版本,一为十三卷本,一为十卷本,都刻于明代。十三卷本为万历四十二年于斯行刻本,十部十三卷。正文前有两篇叙文,一为太原王锡爵《智品题辞》,半页6行12字,一为于伦《智品叙》,半页5行12字。次卷页首端题“智品”,下题“楚黄樊玉衝玄之父评品,于伦惇之父增编,古润谈自省季增、宛陵黄一腾仲升、滇屏陈龙光伯为、武林钱养庶国藩、楚郢胡承诏君麻、大梁苏进瞻叔、姑孰李万化君一、新安程国祥仲若、临沮张斗枢惟玄、金沙虞德隆元起父订正,弟樊玉衢升之父校阅。”紧接着为日慎居士题《智品漫记》,对神品、妙品、能品、雅品、具品、谲品、盗品七个品次进行了简要解释。然后是正文,无标点,无夹批,每卷有专人核校,版式为半页10行20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行与行之间有界栏,有版心,上方书“智品”,中间标有卷数。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十卷本亦为明刻本,题明樊玉衝撰,明于伦增补,八部十卷,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智品》属于编选性质的作品集,其取材范围非常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据不完全统计,它的来源包括《史记》《左传》《战国策》《晋书》《三国志》《汉书》《宋史》《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梦溪笔谈》等。樊玉衝和于伦在编选时,主要按照故事所反映的不同智慧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雅品、具品、谲品、盗品七个品次。据笔者对十三卷本的粗略统计,《智品》中神品共一卷,妙品两卷,能品四卷,雅品两卷,具品一卷,谲品两卷,盗品一卷,所收条目共计一千四百三十七则。七个品次其实代表了七种分类标准,樊玉衝据此对浩博的材料进行编排。以神品为首,继以妙品、能品、雅品,不轻视品次靠后的具品,列谲品、盗品警醒世人,这一编排模式也为后来的智书提供借鉴。《智品》一书在晚明这个特殊的时代出世,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

四、《智品》成书意义

对晚明这一时期的界定,史学界公认为明神宗万历元(1573)年至明熹宗崇祯十七(1644)年。前文考证,樊玉衝大约生于隆庆四(1570)年,卒于万历三十四(1606)年,正处于晚明时期。

一方面,如嵇文甫所评价,晚明“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正因为晚明处于过渡阶段,思想文化环境相对宽松,异端纷出,高扬主体精神的阳明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学术思想主潮,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带动了对人性的思考研究,人的智慧也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在晚明掀起了一股崇智思潮,出现了多部阐述智慧的著作。樊玉衝也正是在这一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编撰《智品》,体现了他活泼开放的士人心态。另一方面,晚明社会存在一系列尖锐的矛盾,政治上吏治腐败,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党争不歇;经济上财政短缺,不断压榨底层百姓,导致民间抗争不断。内部矛盾尖锐,外部边防废弛,外敌屡屡入侵,动乱不断。樊玉衝生于其中,多年宦海浮沉,对整个国家吏治弊病、社会民生危机深有体会,于是在《智品》中寄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从历代智慧故事中借鉴经验,以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办法策略,挽救社会颓势。因此,《智品》收集的故事包括政治、军事、吏治、风俗、社会等多个层面,所涉人物身份也包括君主臣子、平民百姓,基本实现了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囊括,带有很强的经世致用性。

《智品》刊行后,虽未引起非常强烈的社会反响,但也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之士的认可,如冯梦龙。冯梦龙编有《智囊》一书,同样也是一部汇集古人智慧故事的书,在题目、编排体例及其他方面,很有可能借鉴了《智品》。韩南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中就提道:“《智囊》刊行于1626年,大体以在此以前刊行的樊玉衡(笔者按,樊玉衡误,应为樊玉衝)的《智品》为本。它对《智品》的借鉴,除总题目相似以外,还采用了其中的两个类别和若干条目及评论。”《智囊》问世后,风行一时,并在1634年曾扩充重印,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诚然与冯梦龙本身卓越的才华能力有关,但也不可否認《智品》的启发作用。

除此以外,《智品》一书也有其文学价值。从文类上看,它对晚明小品文有所发展,拓宽了晚明小品文的题材范围。《智品》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晚明小品文的特性。欧明俊在《论晚明人的“小品”观》一文中就指出:“‘品字兼有品第、品评两种含义,品第本身便是品评,以怡情悦性,得到风雅享受。因此,‘品是小品的重要特性。”根据欧明俊的观点,《智品》具有晚明小品文的特征,确实属于这一文类。晚明小品的题材主要为“花鸟鱼虫、茶酒蔬果、琴棋书画、山水园林、佛道哲理以及清谈雅集、人生感慨等”,虽然也强调小品的“益人意智”的功能,但仅限于清言小品中的哲思小品。《智品》的出现,使历史人物智慧故事成为晚明小品文重要组成部分,拓宽了小品文的题材范围。从内容看,《智品》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故事,社会风俗习惯、官僚制度等内容,在无形中促进了它们的留存与传播。

注释:

①夏咸淳撰:《〈智囊〉诸书与晚明崇智思潮》,《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

②⑥⑧⑩(明)张大复撰:《昆山人物传》卷之十一,明崇祯刻,清补修汇印梅花草堂集三种本,第390页,第393页,第395页,第395页。

③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05页。

④(明)李贤撰:《明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四,第9835页。

⑤中国古籍整理委员会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⑦(清)傅维鳞撰:《明书》卷二十一,清康熙三十四年本诚堂刻本,第3226页。

⑨(明)姚希孟:《公槐集》卷之五,明崇祯张叔籁等刻清閟全集本,第218页。

参考文献:

[1](明)张大复撰.昆山人物传[M].清补修汇印梅花草堂集三种本.

[2](明)姚希孟.公槐集[M].明崇祯间张叔籁等刻清閟全集本.

[3](明)樊玉衡撰,于伦增补.智品[M].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4](明)李贤撰.明一统志[M].四库全书本.

[5](清)徐国相等修,宫梦仁、姚淳焘纂.湖广通志[M].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6](清)傅维鳞撰.明书[M].清康熙三十四年本诚堂刻本.

[7](清)吴金澜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M].清光绪六年刊本.

[8](清)英启修,邓琛纂.光绪黄州府志[M].清光绪十年刊本.

[9]韩南著,尹慧珉译.中国白话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10]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欧明俊.论晚明人的“小品”观[J].文学遗产,1999,(05):63-73.

作者简介:

刘琼,汉族,中共党员,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平字号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傅忠诚教授生平
为何中国的战斗机都是 “歼”字号?
规范“消字号”产品 增强用药安全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泼尽水墨是生平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关于企业字号权及其保护的法律思考
《种松山庄藏书目》负字号书目标注——周广业父子著述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