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鱼骨图?提升思辨力

2023-09-19金旦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金旦

摘要:鱼骨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读出什么”的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并学会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鱼骨图;任务群教学;思辨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5-0126-04

“鱼骨图”又名“因果分析法”,是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成因探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或话题(即“鱼头”),分析并整理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因(即“鱼干”),再从主要因继续深入挖掘,依次列出次要因、次次要因等,系统化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者策略[1]。鱼骨图可以看成是以一定形式排列并具有逻辑关联的系统,能使教学内容更有趣、更立体、更聚焦,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推断、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一次整体而又集中地出现在新课标中,这也是语文课程对思维能力发展的明确、深化和强调[2],对应的是课程总目标中的第7条。该任务群指向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思辨习惯,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思考、理性表达的思辨能力。

一、鱼骨图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关联思考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尤其是第三学段)中引入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聚焦联想比较、逻辑推断和理性表达等认知表现,实现个体思辨力的发展,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思辨培育意识不足、思辨问题设计不多、思辨运用策略不准等实际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聚焦文本,学会整体性信息提取加工。凭借鱼骨图,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区分相似事物的异同、观点与事实的不同、证据与观点的关联。二是聚焦思考过程,学会结构化联想比较辨析。应用鱼骨图,让学生学会比较与分析的思维方法,通过结构化架构等方式,全面地分析事件的发展历程。三是聚焦问题解决,学会符合逻辑地推理。借助鱼骨图,根据问题及各因素间的关联找出本质原因,提升学生分析与论证、归纳与推理等能力,确立问题成因及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四是聚焦公共理性,学会负责任地表达。运用鱼骨图,提升学生分析生成、科学评判与综合运用等思维能力,便于学生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二、鱼骨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鱼骨图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原因型鱼骨图以及对策型鱼骨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引入不同类型的鱼骨图,可以作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支撑和抓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笔者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文时,发现本课既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典型课例,又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最佳载体,于是紧紧抓住“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一语文要素。本课重点描述了孩子情绪变化的过程以及船长在用枪逼孩子跳水的一瞬间的决策过程,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外在的表现反观内在的思维,对孩子和船长的思维过程进行探究与推测,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笔者三用鱼骨图,引导学生借助分析与比较、寻证与归纳,将思维过程清晰化、思维结果可视化,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精准地理解事物发展过程、科学地实现综合推断运用。

(一)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分析人物关联,培养结构梳理能力

提升思辨力首先要设定一个好的“基点”任务,再围绕着这个基点去进行思辨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围绕一个任务或者问题,梳理出观点、事实、材料及其关系,借助于整理问题型鱼骨图,挖掘出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联,通过分析、梳理,找出影响问题特征的多种因素。

如《跳水》一文,故事起因是“水手取乐孩子”,经过是“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引发结果是“孩子遇险”。在此过程中,需要理解的是孩子的情绪变化历程,情绪变化串联起故事的经过,情绪失控又起到了推进故事情节的作用。为此,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人物情绪大转变”,要求学生默读第2~4小节,用笔画出表示孩子情绪变化的词语,思考“孩子情绪变化的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并在一旁做好批注。

学生在交流反馈中,明确了孩子的情绪从“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红—气极了—惊恐”的变化过程,从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的“逗”、水手多次推涛作浪的“笑”、孩子情绪产生变化的“气”等角度分析了将孩子推入险境的多重关联,探寻了引发孩子情绪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并根据相关性将影响因素进行逻辑架构、排列组合,形成层次分明的鱼骨图(如图1)。

运用整理问題型鱼骨图进行分析梳理,就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学生在深层阅读的基础上利用鱼骨图梳理文本中的关键要素,学会从关联的角度探寻事物间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通过关联已知条件探索出未知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这既是知识的生成性学习过程,更是学生思辨力提升的过程。

(二)原因型鱼骨图:呈现思维过程,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在任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优化迭代,追寻事物发展的成因过程和根本原因,而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其特质为“为什么”,目的指向于分析复杂事物,通过对多种原因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推测与探究,来找寻到本质原因。

《跳水》一文最需要理解的是船长的思维过程。船长在一瞬间分析了当时解救孩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综合所有因素得出最佳方案,这是船长沉着处事、当机立断的非凡智慧。为此,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船长行为大揭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5~6小节,思考“在危急的情况下,船长想到了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办法,他是怎么想到的”,并绘制鱼骨图,呈现船长的思维过程。

绘制鱼骨图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走进船长内心、分析其抉择的过程。学生在推测过程中逐步明确:船长在观察到孩子所处的位置时,瞬间作出了“孩子此刻很危险”的判断。但经过分析,存在横木高窄、孩子慌张、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等不利因素,很多办法都行不通。此刻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且游泳技术高超、手里有枪,可以逼迫孩子执行命令,而且当时风平浪静,往海里跳,生存的希望较大。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船长作出抉择,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学生借助鱼骨图,对船长的思维过程进行整体梳理、科学推断,并通过恰当的图示呈现(如图2)。同时也认识到面对危险和复杂的状况,船长通过观察明确营救目标,沉着地分析利弊、果敢地做出抉择,充分体现出决策思维的重要性。

很多情况下,如果仅仅把问题形成的原因归结于某一方面,显然是片面而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系统性、社会性、多元性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细致探究,促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梳理思维过程”模式下运用原因型鱼骨图,就是从结果来倒推原因,有助于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推理、分析探究,在不断的思考、质疑、理解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类似《跳水》这样属于“冒险类”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等。针对此类小说,教师均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原因型鱼骨图来阅读整本书,探究主人公脱险的多重原因及经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好原因型鱼骨图,用鱼头代表文本的核心问题或者主要话题,用鱼骨代表问题或话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关键要素,做到整体架构、关联分析、精准推理和科学评判,培养学生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三)对策型鱼骨图:凸显问题解决,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以聚焦“提高与改善”的思维点切入,以寻找解决问题对策为目的。运用此类型鱼骨图,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探讨可能存在的原因,接着将可行有效的多重对策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对策进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对策,同时将这些对策进行结构化、清晰化的表述[3]。

《跳水》一课后面的习作题目为“神奇的探险之旅”,我们可以依托习作表达的任务要求,设计“学习任务:探险之旅我谋划”,要求学生合理清晰地创编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并借助对策型鱼骨图对“人物”“场景”“装备”“险情”“脱险办法”进行策划与梳理,为学生的习作和表达做好充分准备。此时,鱼骨图的使用就在于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将可能解决的对策进行分类,不断开拓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如图3)。

填写鱼骨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整体谋划、不断表达的过程。为了实现“探险”的目标,学生需要对“人物”“场景”“装备”“险情”以及“脱险办法”进行整体谋划,“人物”要依据场景而组建,“装备”要依据环境而考虑,“险情”要依据场景而设计,“脱险办法”更是要针对险情考虑与选择。这样的整体融合、环环相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多元、更有逻辑。同时,利用对策型鱼骨图,可以将“遇险”的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环环相扣,根据“险情”设计创编“脱险办法”,并选择出最佳策略来逐一解决相应的险情,将“办法”与“险情”紧密融合,也便于学生有中心、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鱼骨图,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事件成因进行合理分析,并進行综合运用、拓展延伸,通过联想创编学会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回看本篇课文的学习,鱼骨图分析法可以运用在阅读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更主要的是利用鱼骨图进行人物思维过程的整合,有助于学生把复杂、枯燥的信息进行转化,为理性表达找到抓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断、反省等多重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参考文献:

[1]肖淑华.用“鱼骨图分析法”阅读《西游记》 [J].语文建设,2023(3):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3]姜峰.鱼骨图,让议论文写作走向深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6):115.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