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研究
2023-09-19李滨
李滨
摘要:商业综合体火灾往往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为解决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难、现场救援难的问题,应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进行相关研究。因此,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的特点,提出防控策略和救援措施,以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火灾安全管理;消防基础设施;应急救援
当今,商业综合体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综合体的安全运营对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应急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普通建筑相比,商业综合体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差异化的使用功能,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人员密度大、结构复杂、功能多等特点,人员疏散和灭火都很困难,消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如何有效防止大型综合建筑的火灾安全隐患,已成为各地区消防部门的研究热点。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经营规模与日俱增,建筑结构越发复杂,业态呈现多样趋势,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火灾隐患[1]。因此,要提高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城市综合体建筑运营的规范性。为落实此项工作,本文以某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为例,结合火灾事故发生的特点,提出对应的防控措施与应急救援方案,以保证综合体建筑中群体的生命安全,降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特点
1.1 火灾风险隐患较多
商业综合体具有人流量大、人员密度高、火灾荷载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人员聚集场所,由于人流密集而引起的动态性火灾隐患较大。由于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经济、文化、娱乐、服务的重要场所,各种温控、照明和功能用电设备繁多,为满足基础设施的运行需要,综合体建筑中的电线铺设通常较为复杂,一旦在此过程中出现线路短路、中断,便很容易引起火灾。特别是商业综合体中的餐饮门店,明火和煤气同时使用,会增加火灾事故的发生风险。商业综合体的经营方式通常是不断改变的,店铺内装修比较频繁,临时用火、用电数量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综合体运营的消防安全风险。
由于综合体内商铺数量较多,因此,在综合管理中,会经常出现防控主体责任划分不明确、日常管理工作不严密等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在运营中配备了基础消防设备,但其日常维修、管理不到位,相关安全隐患难以完全消除。
1.2 救援与防控难度大
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内部装修程度较高,装饰材料多为易燃、可燃物,加上大型综合设施的功能比较复杂,业务种类和功能相对较多,会进一步增加火灾的负荷。
在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楼梯、管道井、电缆井、排烟道等空间相互连接的区域,当火灾发生时,由于排风空间的影响,纵深空间火势会迅速蔓延[2]。由于商业综合体楼层较高,如何快速输送水源,保障救援的及时性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复合式固定消防设备无法适应超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
一旦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事故,浓烟、毒气等会在建筑内部空间中迅速蔓延,导致商场内人员无法快速疏散。商业综合体建筑层数较多,人员疏散距离较长,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会有人员被烧死、熏死甚至有人铤而走险从楼上跳下,加剧事故的损失。
2 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策略
2.1 完善商业综合体内部消防基础设施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具有体量大、空间大、结构设计复杂等特点,为提高建筑消防设计与规范的安全性,应合理选择建筑内消防报警系统与火灾探测器。目前,大型商业建筑使用的消防自动警报器多为感应式火灾探测器,并根据各地区的空间特性,定性选择探测器型号与规格[3]。在火灾发生初期,烟雾较多的区域可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线性波束感烟探测器、管路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图像烟雾探测器等;当火灾发生初期有少量烟雾和大量火焰时,可选用感光等级为一级的点状或图像式火焰探测器,精准定位火灾发生点。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探测器选择最困难的部分为中庭空间,考虑到大型商场的内部装饰材料,会造成较大的火灾负荷,所以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烟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按照规范安装火灾探测器可以更好地探测到初期火灾,将火灾事故对商场运营造成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由于商场内的排烟方式大多为机械排烟,为避免火灾发生时浓烟扩散造成人群恐慌与踩踏事故,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排烟设施布置:其一,根据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布局,合理规划、布置并设计其内部的排烟分区,避免或降低烟气在建筑中的横向、大规模扩散;其二,适当增加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机械排烟口,排烟口的布置不仅要满足消防安全保障等文件的基本要求,还需要考虑建筑内特定的烟气流通、浓烟储存特征,安全疏散要求,确保设计的排烟口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预期作用;其三,在大型商业建筑的通风系统中,补风位置不可设置太高,以免补风位置在烟气层中无法有效补充空气或及时供应氧气。
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供水系统一般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和消火栓2种方式,但现有的商场大多采用高层建筑的中庭设计方式,因此对消防系统的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中庭、电影院等空间的高度通常会超出传统湿式灭火系统的作业高度,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实际灭火需求、经济指标以及安装条件等因素,可安装智能化灭火与感应系统,代替常规的人工操作消火栓。当传感器识别到环境空间存在温升点或感应到空间烟气浓度过高时,智能灭火系统将主动喷水、启动排风并发出预警,以达到火灾防控的综合效果。
2.2 强化商业综合体运营中的火灾安全管理
消防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强化商业综合体运营中的火灾安全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向大型商业综合体销售質量差、可燃、易燃装修材料的商家与供应单位。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与市场安全监管单位深入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调研中,协调做好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加强与住房建设部门的协调配合与信息交流,商业综合体运营场所通过住建部门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后,及时共享信息,在投入使用、营业检查时,及时了解场所的相关信息,做到对其运营管理的及时掌控[4]。在此基础上,对照消防技术规范等,督促不达标商业综合体运营场所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完善制度预案,规范日常管理,提高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的规范性,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商业综合体运营应严格遵循并落实《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定文件,要求商业综合体相关负责人加大对综合体内装修材料的防火、监测和检验投入,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装修材料按照规范实施质量控制、质量把控、安全管理,对违法使用的易燃品、易爆品、违法搭建的商户责令限期改正,对于未按照防火要求运营的商铺与店家可对其采取行政处罚、消防行政强制处罚等一系列手段与措施,以此净化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装修材料环境。
为进一步强化对商业综合体运营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试行)》。消防部门要加大防火教育的宣传力度,定期在此场所中组织各种消防安全主题活动,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火灾防范的重要性。要督促企业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防火安全教育和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本单位、本岗位的防火工作,培养一支“见火不慌”的准消防队员,通过对其的专项培训与教育,持续提高商业综合体的消防救援能力和基层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3 应急救援措施
3.1 严格落实“救人第一”的应急救援原则
规范商业综合体的火灾防范工作后,还应落实在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应急救援工作,以此提高综合体建筑的救援水平与灭火疏散救援能力[5]。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提前制订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工作理念,以此为依据,按照规范与预设的救援方案,组织现场疏散和搜救工作。要做到灭火工作与救援工作同步进行,利用喷水喷淋,将被困人员周围及撤离通道内的火焰熄滅并清除浓烟后,打开救援人员逃生通道,以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救援应急预案应根据综合体建筑内部的实际情况、商业活动的实际进展、消防级别编制,只有切合实际,才能制定出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消防救援方案[6]。要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区别于重大节日和特殊时期的火灾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要求明确各个单位的具体工作责任与义务,确保在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与参与人员可以发挥其更高的效能。
发生大规模的火灾事故时,应当明确政府部门的领导部门和决策机关在救灾中的作用,各消防单位也要在此过程中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在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规范完成相应的现场救援工作。救援时,要保证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确保救火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防止火灾现场指挥出现混乱现象,确保消防队伍可以在现场进行有效救援。
3.2 规范应急救援工作中与相关部门的协同作业
商业综合体建筑发生火灾事故不仅涉及消防部门的救援工作,还涉及地方电力、水利、医疗机构等多个工作单位与部门的协调配合[7]。因此,要提高针对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应优化应急救援工作中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规范作业,建立与地方各个参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有序性、协调性。
火灾事故发生时,立即拨打救援电话,消防部门应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刻联系地方医疗单位率先到达现场,预先开展火灾事故现场的救援、救护工作,联合政府等有关部门及时撤离被困人群。在此过程中,参与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保障应急设备、电力设备、水利设施在火灾事故后的正常使用或快速恢复供应,避免停电、停水造成群体恐慌。医疗单位要结合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对现场抢救群体的及时救治,防止出现救援延误等意外情况。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外墙大多设有自然通风的天窗,便于消防救援。2层及以上外墙必须设有可打开的防火窗,便于消防人员到达起火楼层进行灭火,也便于对建筑物内部的火灾进行扑救。外墙救生窗的距离不宜超过20m,必须设置在2楼及以上的步行道末端靠近外墙的位置,为室内步行道提供通往室内步行道的逃生通道。
在不同的季节、时段,火灾事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随机性,因此,火灾救援应急预案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救援工作。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救援应急预案的质量。此外,要加强有关保安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其个人的防火意识与火灾现场自我保护能力,为火灾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3.3 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救援调度平台
一旦发生火灾,救援人员及设备能否及时到达现场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对此,可以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救援调度平台,将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以及微服务治理技术应用在其中,构建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的大数据中心。通过在企业的消防控制室安装传输设备,在商业综合体内安装的智能网关,对各种消防设施的工作状态及数据进行检测与管理,如感烟探测器的报警、故障、消防水泵的工作状态、消防水池液位高度、消防管网压力、消防控制室视频图像等。通过联网服务器有效地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的消防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并在统一平台上进行综合展示。通过将不同的数据接口与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图文的方式将空间的数据与消防数据呈现,能直观地反映火灾周边的消防力量及危险等信息并与实时动态有效结合,将包含车辆的具体位置及消防救援人员的位置与附近的交通情况等实时传输至消防指挥中心,以便实时掌握火灾的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消防救援力量,也为消防指挥的决策提供有利条件。当火灾发生后可根据平台信息对救援路径进行最优选择,以提高救援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结语
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较强科学性、切实可行的消防应急方案是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商业综合体的防火、救援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完善商业综合体内部消防基础设施、强化商业综合体运营中的火灾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救人第一”的应急救援原则、优化应急救援工作中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规范作业,完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的研究,旨在通过此次设计,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实现将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数量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彭飞.关于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2
(13):153-155.
[2]刘海峰.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及灭火战术措施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11):68-69.
[3]冉春雨,任浩,鄧保顺,等.深埋岛式高铁车站站台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防控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2,36(1):98-104.
[4]蒋斌.发挥“智慧消防”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防控运用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1(4):111-112.
[5]陈德龙.大型商业综合体灭火救援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7):127-129.
[6]林洁.用数据“说话”让隐患“发声”——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试点推广“智慧用电”系统精准破解电气火灾防控难题[J].湖南安全与防灾,2021(7):29-30.
[7]陈广泰,王佳文,李争,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车车辆智能火灾防控系统设计[J].火灾科学,2021,30(3):173-178.
Research on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mergency Rescue in Commercial Complexes
Li Bin
(Hanzhong Fire and Rescue Division,Shaanxi Hanzhong 723000)
Abstract: Commercial complex fires often bring unpredictable personnel injuries and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ercial complex fires and on-site rescue, relevant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ercial complex fires and emergency rescue.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complex fire accidents are analyzed,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rescu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rescue efficiency and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fire safety management; firefighting infrastructure; emergency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