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诵读中

2023-09-18李江

军嫂 2023年7期
关键词:收发室稿件课文

2023年3月,李江与母亲、妻子、儿子合影。

母亲是地道的西北农村妇女。与当地大多数人一样,她每天都在为家里的鸡鸭牛羊和几亩农田忙碌,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淡日子。可我又觉得,母亲和村上其他妇女有些不大一样,这种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在农忙之余教我认字。印象中,那时村里人住的大都还是用土块夯起的房屋,临街的院墙上刷着各种各样的宣传标语。母亲带我玩的时候,就指着那些宣传标语读给我听,再让我跟着她读,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时间久了,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记得第一天上学,母亲接我放学时,我指着学校围墙上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念给母亲听,让不少接孩子的家长称赞不已。

自我上学后,母亲除了每天接送我,还充当起了我的课外老师。

那时,我们经常要背诵当天学的课文。看到一些同学回家后认真背诵的样子,母亲只说了一句“早晨背,记得牢”,就由着我扔下书包尽情玩闹。

母亲能说这句话,自然就有她的办法。晚上,她忙完家务,便开始拿着我的课本背诵,不管篇幅长短,直到背熟才肯罢休。第二天送我上学的路上,她再一遍一遍地教我背诵。

从我家到学校,有近10公里的路程,我们母子出发去学校的时间,也随着课文篇幅的长短变化着。

一路上,母亲骑着自行车,车后驮着我。她在前面背一句,我在后面跟着念一句;我背一句,母亲听一句。晨光照在母亲的身上,路边闪过扛着锄头下地的农人,远处打着响鼻的马和不时被惊起的鸟儿,自行车磕磕绊绊碾过碎石子,还有丁零零的车铃声……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村里同龄妇女中唯一具有初中学历的。我上初中后,数学课本上的题,她也会解一些。每次考试结束,母亲都让我把试卷拿回家,方便她查看。有时,她会因我粗心大意失掉的分而冷脸;有时,她又会因老师偶尔的判卷失误而鼓励我。

母亲最关注的,还是我的作文。每次语文试卷拿回家,她都会先看我写的作文,并加以点评。我上初中一年级时,以《父亲的裤腰带》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母亲读后很赞赏,认为这篇作文语言精炼,富有感情。她买来信纸让我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之后把作文装入信封,让父亲骑车带我去县城邮局,寄给了某杂志。

信寄出去后,母亲告诉我一定会收到回信的,让我留意学校的收发室。那时候,收发室会把收到的信件放在窗玻璃的夹层里,有誰的信一眼就能看到。

打那天起,我每天都跑去收发室,趴在那里看是否有给我的信,但总没看到。母亲说,即使没有回信也可能被刊发。于是,每期杂志发下来,我都第一时间去看目录……可始终没看到我的名字。母亲又说:“不是每件事都会有结果,你只有做了才有可能呀。”

当时,我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我人生中第一次投稿的勇气却是母亲给我的。

2013年高中毕业后,我有了参军的想法。当时,父亲身患重疾,弟弟已参军入伍,亲友们都劝我留在家里。犹豫不决之时,母亲说:“部队锻炼人,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只要你想去,妈就支持你!”

为了打消我的顾虑,母亲又和病中的父亲一起给我做思想工作。而我穿上军装、戴着大红花站在自家院子里时,母亲看向我的目光又充满了不舍。

入伍后,刻苦训练之余,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征文和演讲比赛,渐渐崭露头角,后来被借调到宣传部门工作。撰写的稿件公开发表后,我会把其中的一些通过微信发给母亲看。母亲每次都会精心地配上几句点评,转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

我以为,母亲不一定能看懂稿件的门道,只是单纯地分享我的作品。直到和她聊起,才知道她特意上网学习了相关知识,还能简单区分哪些是消息、哪些是通讯等。见母亲有学习劲头,我便把刊有我稿件的报刊都找出来,将每个版面上的好词好句加上标注后寄给她。

2022年5月,母亲做了白内障手术,我以为她能够安心静养一段时日。没想到,在和妻子视频通话时,得知母亲手术后没几天,竟然不顾劝阻又捧起了书本,准备给即将出生的孙儿当“老师”。

视频里,我看见母亲专注在书本中,任凭我和妻子聊得多热闹,始终连头都不抬,跟当年教我背书时的情景一模一样。但母亲鼻梁上架着的老花镜告诉我,她真的老了……

现在,母亲已经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孙子身上。或许,看到孙子,她能想起当年坐在自行车后座、跟着她一句一句背课文的我吧。

(作者单位:南疆军区某部)

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收发室稿件课文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早饭吃了吗(外一首)
背课文的小偷
不知如何是好
背课文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特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