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活动纪实
2023-09-18
编者按:7月3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并同步举办研讨会,开幕式、研讨会分别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主持。开幕式及研讨会上,主办单位的相关领导、馆员代表分别致辞,参展的馆员、美术界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总结提炼中国书画艺术的精华,探寻艺术创作规律,阐释馆员书画家的艺术风格、技法传承和创新等方面作了重点发言,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现遴选部分刊发,以飨读者!
一、开幕式领导、馆员代表致辞
冯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今天开幕了。本次展览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支持服务文史馆员开展文艺创作、集中展示成果的重要表现。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新时代文史研究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史馆员在总结提炼传统文化精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引领塑造时代新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央文史研究馆要进一步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开展工作,发挥自身优势,践行崇文鉴史宗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将文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探向新的深度,形成新的成果。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致辞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本次书画作品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手迹手稿带着独特的艺术观照和人文温度,可以说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代馆员书画家的群体成就、个人风采。开幕式结束后,我们还将召开专题研讨会,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群体和个人的书画艺术创作进行研讨交流,以学术研究的方法,探讨文史研究馆馆员在书画艺术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探究艺术规律,发掘有益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协同四面八方共同汇聚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都海江(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深刻阐释、高度总结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故宫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故宫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将故宫博物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本次展览是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故宫博物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展示文史馆员创作成果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展览在紫禁城最北端的神武门展厅展出,使当代馆员书画作品与故宫古老的建筑、传承久远的文物相互辉映,必将产生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本次展览是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对我们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踔厉奋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未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坚持古今结合、传承创新,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在遗产保护、展览陈列、社会教育等方面与社会各界深入合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共创新的辉煌。
范迪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高度重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今年春天就开始周密部署、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书画作品展,这对我们书画家馆员来说是政治上、文化上、学术上的莫大重视与关心。这个举措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促进艺术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紫禁城文华灿然、建福宫书声琅琅。这次展览能在故宫博物院特别是在高耸矗立的神武门展出,更是我们感到特别高兴,也是非常荣耀的一种待遇。中央文史研究馆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以“敬老崇文、存史资政”为宗旨,它的创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爱国统一战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贯方针和理念。七十多年来,先后有二百多位“德、才、望”兼备的硕学之士、名家泰斗被聘为馆员。老一辈馆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砥砺深耕、履践致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统战工作以及各项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央文史研究馆也拥有优秀的书画创作与研究传统,其中许多馆员在书画艺术上很有修养,卓有成就,这些年来,在馆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书画家馆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开设书画讲座等面向社会的美育活动,更是不忘用自己的生花之笔书写时代的书画华章,有了丰厚的积累。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比较立体的展示,展出了馆员的研究成果和书画新作,让广大观众更多认识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功能职责,也欣赏书画家馆员在艺术创作上的精湛手笔和个性风格。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我们特别感受到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各部门同仁给予的大力支持,比如《中华书画家》这本杂志,以专题形式刊载此次展览的内容,务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将促使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书画创作、文化研究上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用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向社会介绍中华优秀艺术传统。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代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向故宫博物院赠送书籍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这次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每一位馆员更好地立足本领域,放眼文化的大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建言资政、发挥文化的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在书画研究和创作上作出新的贡献。
二、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纪要
王跃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博物院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拥有近190万件文物藏品,当然其中也包括很多书画作品。我们的历代法书、绘画,可以说是各位馆员艺术家书画创作的历史源泉,故宫也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信息含量最为丰富的重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传承机构,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成立,到现在已有97年的历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博物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为支撑,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入挖掘故宫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多元价值,充分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与智库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学术科研体系,进一步提高文物研究展示和传播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的遗产、收集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高质量的艺术展览、高水平的文博类综艺节目、高标准的艺术项目、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文物活起来。另一方面,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与世界各方共享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合力搭建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我们近年来先后组织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文物展览五十余次,参与境外合作机构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组织的文物展览二十余次,并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的榜单之首。
我想在故宫博物院这样一个伟大历史场域里,大家共同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发展与现代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也将为我们的研讨会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我们期待着本次学术会议将不仅对与会的各位艺术家、学者的思考与创作产生积极作用,也为我们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冯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里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现实发展动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大力支持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如期开幕,本次展览组织精心、策划富有创意,集中展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20位书画艺术类馆员创作的书画作品,围绕馆员在书画艺术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课题研讨,相信在座的各位理论家和馆员先生都有许多创作、创新的体会。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今天各位专家有机会在故宫博物院汇聚一堂,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发表高见。
金鸿钧(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故宫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宝库,是庄严神圣的地方,这次我们馆员的作品在此陈列展示,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我感到无比光荣。这个展览的举办,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一次盛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感谢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我非常幸运地于2007年被聘为馆员,十多年来幸福地学习、生活在这个学术思想活跃而又团结温暖的集体里。我经常感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各级领导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怀,带领我们紧跟党中央总书记的指示,认真贯彻文史馆“敬老崇文”的宗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配合国家文化建设,开展了多次文史研究和书画创作展览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作为一个馆员书画家,我在领导们的关心和组织下,积极参加了各项书画创作及学术调研活动。我多次参加了由冯远副馆长主持的每年一届的“文史翰墨”展览的展品筹集和评选工作,动员和组织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和31个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内外几百位书画家的创作,展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画作品、书法手迹,同时还增加诗词的创作朗诵活动。每次大展内容丰富、展品精良,观众好评如潮,影响扩大到全国,还吸引了海内外侨胞的参与。我还多次参与了文史研究馆组织的中华传统书画弘扬宣传活动,例如到台湾、澳门等地举办的展览活动。
我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关心爱护下,仍然焕发青春活力,配合各次展览创作出了一些新的作品,发挥了余热,经历了一段新时代的创作人生,我感到幸福快乐。
马振声(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故宫是我一生向往的地方。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从校尉胡同到故宫非常近,不要门票,凭校徽就可以进出,叶浅予、李可染、刘凌沧等先生曾经带我们到绘画馆、历代艺术馆上课。没课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到故宫来参观学习,故宫可以说是我们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学习中国画,需要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传统。关于生活,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下乡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画速写,同时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感受这个时代的气息。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尤其重视对经典传统艺术的学习,尊重经典、树立经典意识,对我影响深远。
说到创新,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推进,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延续性就在于此,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不容易。
借这个机会,感谢故宫博物院领导的支持,希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安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馆员活动。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郭怡孮(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这次的展览和主题研讨很有特色,有文化内涵,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展览和研讨活动,就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及其馆员书画家的具体行动。
不同于美协、画院、美术院校等机构的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家应该具有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较深的文化底蕴,不但在实践上,更要在理论上具有一定高度,体现馆员书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担当,为繁荣当代新文化助力。
我们今后的任务,一是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塑造中国画的中国式新形态。建议中央文史研究馆可以组织一些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如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造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从这些方面着手,弄清楚中国画为什么千年不衰,如长江大河一样源源而来?为什么中国画一直在发展变化?为什么笔墨能随时代?为什么中国画要写实、写景、写意、写情、写心?中国画的核心思想和核心理念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画有这么大的融汇性和包容性?这些不仅我们艺术家、百姓需要知道,更应该让世界人民知道和喜欢。
我不止一次说过,“中国画必将成为世界普及画种之一”。邓拓曾和我说过,“中国画很好学,但很难懂”。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中国画的世界性科普,我们自己先做好学术性定位,找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性贡献,做好海外传播、海外学中华文明的对接工作。目前在这些方面缺少长远规划,做得不够深、不够细。东西方文化的视角和习惯差异很大,但这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中国画新的评论体系,这首先要提高中国画创作者的修养,更要有目的的培养国际化的中国画评论人才,这也是国家人才强国的一部分。
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后还可以积极和有关专业机构合作,特别是我们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文化中心,这些都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艺术的风貌,为中国文化做贡献。
吴静山(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主要区别在于:西方绘画特别是古典绘画注重写实,西方艺术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同摄影机一样,忠实地去表现生活。中国画家则在生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所创造的物象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此外,中国画创作特别注重画家的人品和学养。只有高尚的人品、丰厚的学养,结合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新方向,用伟大的胸襟、宏远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饱满的激情不遗余力的创新,才能创作出表现新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锤炼,通过笔在纸上轻重、快慢、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由于思想的多变、多情,通过笔墨的节奏,总能给人一种生生不息、蓄势待发的动势。中国画作品退而远观,总能给读者一种优雅的静逸,这种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充分表现了创作者人格的魅力、精神的风貌。
中国画从远古时代就不断创新完善,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如何摆脱前人束缚、不落窠臼;如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避免直接写实、闭门造车;如何对待中西方绘画……黄宾虹先生的“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潘天寿先生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都是对上述问题的有力阐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风格、形式层出不穷,给当代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代中国画画家要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力,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使创作的作品产生永恒的魅力。
李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之初就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国家单位,因此,我们的书画展也不同于一般的书画展,应是有正能量之社会影响力的书画展。
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我近期的工作之一是整理40年前录制的大量语音史料,其中有先父李苦禅先生、李可染先生、吴作人先生与戏曲界以及其他各界知名人士的对话与讲话。目前已整理了12万字的录音资料,此项工作仍在继续,随后将书写相关的按语与注释。故宫博物院曾邀请李苦禅先生、李可染先生、吴作人先生鉴定一些从海外买回的古画,他们的讲话,我当时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讲得很精辟,之后我会整理出来。
近两年中国国家画院邀请我开办了两届(每届一年)“中国写意花鸟画研习班”,将先辈开创的正规的经受了历史考验的写意花鸟画传统,全面地介绍给年轻学员们。真正决心从事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第一,须有全面的传统文化修养。第二,须有扎实的造型与笔墨基本功。第三,须长期坚持以自然与生活为师,广拓题材,不可拘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应与前辈一样,将花卉、翎毛、鱼虫走兽、案头清供、博古花果、生活器具以及祥禽瑞兽收入画中。鉴于以上苦功,连专业从事写意画者亦大多半途而废,或者题材日渐减少,技法日益重复,作为个人业余爱好,如此表现无可厚非,但施行于教学,则无法让学生们对写意画保持信心与恒心。我想借教学的机会改变这种状况。
研讨会现场
虽然本人受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八年科班”与长期的家学,又持续人物、花鸟、山水画创作60余年,但此次书画展限于每人作品两件,所以只展出了两件花鸟画。然而可以借此研讨会的机会,再次引证前辈宗师的教导,以利今后的美术教育工作。1918年,受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的徐悲鸿作了题为“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的演讲,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我认为此段教导永不过时,因为其精神在日后已发展为“徐悲鸿教学体系”。先父李苦禅与本人在此体系下皆受益一生,我们有义务着力弘扬前辈的敬祖爱国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方可有利于不忘初心,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尼玛泽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在故宫举办,意义非同寻常。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必须到故宫来参观,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展览,意味着中央文史研究馆仰视传统、仰视民族文化,感受特别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月以前发表了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讲话,一个月以后的今天我们举办此次展览,体现了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故宫博物院对中央领导就文化方面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执行。这个展览虽然只有20位馆员的作品,但是体现了一个方向,我们要继承传统、使传统有连续性,同时敢做时代的先锋,表现新中国的变化。当下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任务,就是新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应该怎么走?怎么拿出具体的作品?这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中央文史研究馆领导特别重视文化调研工作,我有幸参加了四川三星堆的调研、丝绸之路的调研,通过这些调研,对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了认识,促使我创作出有力度的作品,把中国文化精神介绍到世界。今天仅仅是起步,我相信今后通过努力,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程大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很荣幸参加此次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活动。
文史馆员应该有担当,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回望绘画史,高峰耸立、仰之弥高,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任务艰巨。作为馆员,要牢牢把握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我认为这是个方向问题。写意精神,人格追求,“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就不仅仅是生活到作品的表现和再现的问题,而是一个“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的过程,是落实传统文化优秀精神、传统文化魂魄的一个落脚点。艺术家如果有这方面的思考,我认为就是有担当,以崇高的精神追求去完成“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责任,这是中国画家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所谓“守正创新”,要有完整全面的理解。守正,是守住被历史证明了的笔墨艺术规律。通过画考、画史、画评和画鉴,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心得。黄宾虹的学习方法是临摹、取舍、记录、救弊。临摹是“临其精神,留意笔墨;摹其面貌,尤重结构”,取舍内容有“取人之长,保存全貌;舍人之短,尤重摘录”,记录内容有“务在心得,赏奇析疑”,救弊内容有“邪,江湖习气;甜,朝市游赏;俗,院体流派;赖,肤学皮相”。从古人的笔墨精神传承中寻求突破,从真山真水的写生体悟中寻求灵感。创新,是学习后的综合各家之长,所谓集古人之大成,也是对自己的开掘发现。用石涛的话说,是“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种创新是保留了传统艺术优秀基因的延伸。
退休后,文史馆就是我事业的家。活到老,学习到老,反思到老,尽心尽责,我很庆幸能到这么一个地方学习,尤其让我担任《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这套书的副主编,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活动也使我有一种充实感,我觉得自己正当年,要不断学习,完成一个夙愿,做最好的自己。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我的印象里,这可能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今天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主题是“江山逸韵、时代新风”。“江山逸韵”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新风”代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近百年来,由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中国美术界包括书画界一直纠缠于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两难困境。而我们中央文史研究馆这批资深而睿智的馆员书画家,既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又具有创造中国式现代性艺术的文化自信,因此能够自觉把握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摆脱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困境。这些馆员书画家不仅书画技法精湛,而且理论修养精深,他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才可能具有深沉雄大的精神内涵;只有实现了现代性转化的传统,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大弘扬。
我们的馆员书画家,在书法领域倡导“书法的诗性”“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现代性转化。在绘画领域,他们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现代基因—尚意尚简的写意精神,在山水画中致力于营造新时代的新意境,在花鸟画中强调充分表现自然生命与人的情感的“大花鸟”,在人物画中有些作品突破了“写实造型+笔墨”的模式,大胆采用超现实、超时空的意象组合构图,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总之,这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逸韵,又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风,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学术价值的典型案例。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我们脚踏在故宫的土地上,这里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它不仅是故宫的地基,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璀璨辉煌的地基。我们的交流是在故宫的土地上,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自然不凡。有没有传统基础,认识不认识这个传统,其文化成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的指示下、在中共中央一系列对文化重视的背景下,提出了文化使命的新课题。这个新课题和故宫好像是两回事,但又是一回事,因为我们在故宫的土地上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就是在中华文明的深度上提出这样一个新的课题,自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了在传统基础上创造性转化的使命感。立足故宫研究现代是不一样的,在传统基础上研究新时代的新使命,研究现代文化,新的理论就有了根基。
如何根据文史研究馆的工作特点作好文史研究,是我们的职责。文史研究馆有自身的工作特点,通过这次研讨交流,对文史研究馆的工作特点又提出了新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认识到了新的使命。
从实践来讲,如何处理古代和现代的关系?在现代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新的体系、新的观念,建立新的文史队伍,创造新形态的艺术,甚至走出国门去研究,中央文史研究馆需要调查研究,作出提案,予以落实。同时建议文史刊物也要有文史特征,增加文史回顾、历史研究的内容,为现代文化的建设提供 经验。
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这个展览规格高,很及时。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讲话发表一个月,展览就在故宫神武门展出,体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行动力。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不可缺席,这次展出的书画名家的精品,书法有沈鹏、苏士澍、董正贺诸位先生,以及美术界的各位专家的作品。这些馆员书画家在书画行业都是标杆人物,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在各行各业有示范作用,因此在这个时候举办这样一个风格纯正的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展,展示馆员的审美探索和创作成就,非常及时,有现实指导意义。
此次展览体现了文史馆员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明确的审美价值理念和导向,以及高度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艺术思潮涌入,艺术界泥沙俱下、思想紊乱的情况确实存在,有待进一步正本清源。习总书记在前几年和社科界专家座谈的时候提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展览就是通过馆员的作品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艺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用作品说话,用作品讲中国故事,在学术上很有建设意义。
习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讲话中提到中国文化的“五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国书画艺术,在几千年母体文化的涵养下成长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说,这个展览,从视觉文化的角度为“五性”做了注脚。中国主流艺术追求参天地之化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艺术上追求“行天下之大道”,在审美上追求社会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中华书画艺术隐含着中华文化的优秀特点,隐藏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五性”。所以这个展览对我们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理解讲话精髓,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对于我们艺术行业进一步深入思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的起点上思考如何推进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这个展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精神突出、作品技艺精湛,对于行业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展览,希望中央文史研究馆、故宫博物院多多举办这样的展览。
马新林(原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此次在故宫办展览是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家近年创作的一个总结,是对他们学术形象和艺术形象的一个集中展示。
建国之初,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界耆年硕学之士很关注也很关心,将那些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愿意为国家做贡献的老专家和老学者,集中到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工作上提供足够的条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待遇,让这些德艺双馨、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们焕发青春。他们存史资政、吟诗作画、著书立说、成就卓越,为全国文化艺术界所景仰。包括在座的各位书画馆员在内,或者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工写并重;或者工于书法、篆刻,格高韵深。先生们专心学术、孜孜以求、锐意创新,是我等同道的榜样和师长。毋庸置疑,他们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全国文艺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展览因其文史背景而不同于一般的书画展,又安排在故宫展出,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更加凸显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时代新风的主题。这里“江山”是精神是形象,“逸韵”是胸怀是修养,而最终要展现的是书画馆员们创作的新时代、新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新的文明”,当今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提出了时代的新问卷。中国文化的形象、中国文化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还有中国文化的贡献力,这些在当代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馆员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话、来主张、来立传,真正做到了高雅谦和、气韵生动,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山河立传,充分展示了他们作品的时代新风。我想,他们的盛名和艺术成就,一定会记录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谱系当中。相信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馆员这个团队一定会在传承历史文脉、开创时代新风、引领我国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现代文明之光。■